關注「讀書村」:每天十分鐘,打開文學的美好
打蒼蠅
作者 | 王印明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正是蒼蠅最活躍的時期。蒼蠅大概是一般人所最厭惡的昆蟲之一,誰不欲除之而後快。蒼蠅雖然小,但它生長在齷齪的環境裡,看起來就讓人噁心。然而,生活總是這樣,有時越是討厭,它卻偏偏會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比如在我的辦公室,儘管有窗紗、有門帘,但不知何時,卻鑽入了一隻蒼蠅,像蚊子一樣飛來飛去。於是,就關掉了燈,把窗戶打開,想給它一個「出口」,讓它逃遁。然而,不知為什麼,蒼蠅像小人一樣,怎麼也不領情,反而隱藏起來了。我把燈打開,再把窗戶關上,開始忙自己的事情。誰料,蒼蠅卻像捉迷藏似的,又開始到處嗡嗡的鬧著,一會在眼前飛,一會往身上歇,還不停地光顧胳膊脖子。更有甚者,竟然把頭頂當「驛站」。無奈,只好把它消滅掉,被扔進垃圾簍裡。小時候,家在農村。那時條件差,房子簡陋,蒼蠅無孔不入,防不勝防。暖和的季節裡,在糞坑、豬廄、垃圾堆、泔水桶,到處都有蒼蠅的身影,它們喜歡在又臭又髒的齷齪地方歇腳、吮吸。歇夠了,吸飽了,便呼朋引伴,歌性大發,且要麼嚶嚶嚶地獨唱,要麼嗚嗚嗚地重唱,要麼嗡嗡嗡地合唱,在你眼前飛來繞去,攪得人心神不定。特別是午休時,剛躺下,便停歇在臉上,爬來爬去。當舉手拍時,它飛逃了,蒼蠅沒被打著,自己卻挨了自己一記耳光。因而,每當我看到這東西,像看到了小人,心裡就不舒服。正如我遇到的那隻蒼蠅,你不消滅它,會依然被騷擾,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舉國上下除「四害」,其目的是預防疾病,減少糧食的浪費。那時,我正在上小學,老師動員統一行動,把蒼蠅打死了,裝在瓶子裡,以數量來決定成效大小。假期裡,我們三五結伴,在田間地頭灌老鼠,滅老鼠,打一個老鼠,就把尾巴剪掉,用紙包起來,因為滅鼠是有獎勵的,一隻老鼠可兌換一分錢,打的越多,「掙」的越多。我們積攢下來可以交學費,當作零花錢。這樣的全民運動,人人參與,各顯神通。「四害」沒有藏身之處,社會得到了淨化,人們拍手叫絕。【專欄作家】王印明,陝西勉縣人,業餘創作數十年,在各種報刊發表有散文作品數百篇。出版有散文集《鄉村秘語》。陝西作協會員,勉縣作家協會主席。現居陝西勉縣。
點讀作者王印明其它作品:
·夜哭
·遇見微笑
·漢山風,拂過一棵樹的安靜
尊重才華和勞動,按讚賞碼為王印明讚賞:
點下邊連結,欣賞讀書村精彩微刊↓↓↓
主持人:丁小村
聯繫QQ及郵箱:12545194@qq.com
微信掃描或者長按下邊二維碼訂閱《丁小村》
有趣、有質、有味兒:文藝的、思想的、感性的
點擊下面「原文閱讀」閱讀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