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2020,從來沒有一年如此艱難,又如此需要勇氣。我們經歷各自的困頓、迷茫,與其磨合搏鬥,追索著希望,走到了現在。
這一年,許多人的個體經歷與時代大事緊緊咬合,在某一時刻站在了「歷史的中心」。《人物》創刊40周年之際,從2020年10月起,延續「時間的力量」及「年度面孔」兩大核心內容IP,重磅推出線上跨年演講、創意人像短視頻作品、深度音視頻欄目、雜誌特刊、話題營銷事件等系列策劃,點亮整個跨年節點乃至2020全年深具時代力量的高光時刻。項目全網總曝光累計超過8億人次,爆發年度事件級影響力,反響強烈。
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性年度嘉賓,演員秦昊,演員詠梅,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導演、編劇萬瑪才旦,新民族音樂人阿朵,眼科醫生陶勇,製片人、演員張萌,演員任敏,喜劇創作者李雪琴,歌手Yamy郭穎,予她同行發起人梁鈺,海嘎小學教師顧亞,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武漢志願者蔣文強,共14位人選參與《人物》「時間的力量」線上跨年演講盛典。他們在一年最後的日落時分回望,袒露出生命中的無可奈何和峰迴路轉,講述獨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生故事。
2020年12月31日,《人物》聯合獨家內容合作方抖音,首播上線跨年演講視頻節目,抖音2020跨年專題首頁強力支持活動觀看入口。目前僅抖音站內嘉賓單人演講視頻播放量合計已超過千萬,抖音話題「時間的力量」、「時間的力量跨年演講」及其他相關話題總播放量達4000萬。來自《人物》演講嘉賓凝結著年度記憶和情感共鳴的故事,也匯集成為抖音新年特刊《生命的光芒在人海裡》中的不同片段,共同記錄下值得記錄的面孔和每一個生活美好瞬間。
1月1日,「時間的力量」跨年演講視頻節目在微博、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優酷視頻等多家主流優質內容平臺同步上線,其中微博話題「時間的力量」、「2021會好的」閱讀量突破2億,獲得多家核心門戶網站及APP如網易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鳳凰新聞等開屏首頁強力推薦。《人物》也聯合獨家音頻合作平臺酷我音樂、酷我暢聽,同步推出長音頻欄目等多維內容產品。
為了記錄年度嘉賓們講述2020年時間切片的珍貴時刻,捕捉他們的微笑、遺憾、堅定和一往無前,《人物》同時聯合OPPO,通過OPPO Reno5人像視頻手機拍攝了系列創意人像短視頻作品,發現和捕捉每個人獨特的光亮。
在這組短視頻中,《人物》將時間解構巧妙融入創意場景——「時間盲盒」,嘉賓身處其中可以隨機挑選代表年齡的數字加以闡釋,他們或是打撈起時間之河裡閃爍著微光的片段,或自由跨越時間標尺重新定義未來與現在的價值。極具意蘊的影像語言背後,時間以不同的樣態雕刻不同的故事,迸發不同的力量。該系列作品一經上線,在抖音、視頻號等豎屏為主的短視頻平臺播放量突破2000萬。
這樣彰顯時間豐厚底蘊的拍攝場景,也由《人物》及獨家線下戰略合作方紅磚美術館聯合打造,以藝術的思考和行動,觀照個體、生命、時間與記憶,細膩呈現時間的影像之美、情感之美、人文之美。腕錶贊助品牌DANIEL WELLINGTON也一同見證了這些屬於時間的印記。
以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報導為標杆,未來《人物》將繼續以深刻的時代洞察力、引領性的文化驅動力,圍繞核心內容IP不斷探索和突破邊界,提升社會價值。
改變
對有些人來說,2020年是面對複雜、面對變化、面對突破的一年。他們做出嘗試,有所改變,在時間裡學會成長,學會接納更廣闊的自己,也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演員任敏,在21歲這年遇見了複雜。
過去,她是一個乖小孩。從小在舞蹈學院長大,生活半徑狹小,北漂六年從沒去過三裡屯。別人問,北京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在哪裡?她只能搖搖頭。她追求安全感,一心想著穩穩噹噹,生活兩點一線,在學校和片場往返。但畢業打破了這一切。面對影視行業寒冬,曾經窩在宿舍裡談天的同學突然變成了職場上的競爭者。她必須改變。
參加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是她開始遇見複雜的一條小路。作為新人演員,她嘗試了5個不同的角色,罕見地拿下4張S卡,獲得了極大關注。可陳凱歌導演的一句批評讓她記憶猶新,當時她演胡杏兒的助理,總是找不到人物感覺,陳凱歌對她說,「你現在始終沒能突破,你無法體會到一個厲害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任敏在演講中說,這是她在2020發現的一個問題,「理解人,理解生活,認識人和生活的複雜——這或許是一名演員需要面對的終身課題。」而她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著名科普作家、癌症生物學家菠蘿李治中也在這次演講中,講述了時間在他身上發生的改變。
2018年,他離開生活了13年的美國,帶著全家回國開辦向日葵兒童公益項目,這是一個專注於兒童腫瘤的機構。他發現大眾對於兒童腫瘤的認識實在太少,而現實是,中國每年有3-4萬的孩子會得腫瘤,這些孩子的生存率遠遠低於歐美。他調查發現,中國癌症孩子的確診之路非常漫長,患有實體瘤的孩子平均要去5個醫院才能得到確診,治療的黃金時間都白白耽擱了。他決意回國,希望通過醫療知識的科普,幫助中國家庭和患癌症的孩子少走彎路,科學地認識腫瘤,治療腫瘤。
不僅如此,他還想記錄孩子們回歸平凡生活後的樣子,化療的小光頭漸漸生出頭髮,他們慢慢長高,慢慢長大,李治中希望通過鏡頭還原孩子們成長的軌跡,通過這些孩子的故事告訴世界,時間會在生命中留下痕跡,又支撐人繼續前行。
李治中
24歲的女孩梁鈺和她的「予她同行」團隊在2020年,為中國女性做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變。
2月,梁鈺發起的「姐妹戰疫」志願者組織在35天裡向205所醫院和醫療隊的女性醫護人員,捐贈了超過百萬份生理用品,覆蓋人數超過8萬。她們發起了「看見女性勞動者」話題,閱讀超過8.5億,有數以千萬的網友加入,一起去發現生活中以往沒有被看到的女性勞動者。全國近500所高校和中學參與她倡導的「月經互助盒」行動。
對全社會而言,這些數字只是一些微小的改變,但這些,填滿了梁鈺的2020年。她發現,改變很難。給醫護人員捐助衛生巾,一些醫院領導不理解;在高校設立衛生巾互助盒,一些學校不理解,認為這是歧視男性;還有人覺得她是不是有什麼目的,如果什麼都不圖,為什麼要幫助女性呢?
梁鈺說,當看到有那麼多傷害女性的事件還在發生,還有許多散落各處的女孩仍有困難,她沒有辦法無動於衷。她希望,一代女性幫另一代女性,是一種時間的循環,也是一種力量的傳遞。
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覺得不用著急,所有女孩一起,慢慢地走,堅定地走,終將走入一個變得更好的世界。她在演講最後說道,「當我們年老時,會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不就是因為我們年輕時候做了什麼嗎?」這是她的期待,也是她感受到的時間的力量。
梁鈺
堅守
2020年,意外連連的一年。越是在變動與浮沉中,越是需要面對時間的定力。
大連小夥蔣文強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誤入疫區,陰差陽錯在醫院做了志願者,他承認,死亡的恐懼佔了上風,在病區他不敢呼吸,看到患者的東西想躲得遠遠的,但是,他親眼看見很多醫護人員的舉動,見過他們往前衝,也見過他們的疲憊。他明白了,勇敢的人,也可以害怕。他留了下來,成為真正的志願者,特意在隔離服上寫上家鄉「大連」。在武漢的醫院,「大連」成為蔣文強的代名詞。
曾經,他覺得自己倒黴透頂,被命運推入某種險境,但經歷過後,他發現找到當下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種幸運。這是2020年給予他的時間的力量,「過去的這一年,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英雄。」蔣文強說。
對製作人張萌而言,2020年是超級忙碌的一年。與蔣文強不同,她主動選擇了一種陀螺般的生活方式。過去,她過著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日子,舒適,自得,不缺戲約,收入也不錯,她說,對這個年紀的女演員來說,她應該感到滿足。但是張萌不甘滿足,像她的名字,「萌」,她處於生命湧動的狀態,希望獲得一種更強韌、更勇敢的人生。
她跨界做製片人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曾經為了請一位導演來拍戲,磕了4年;為了請一位演員來拍戲,被拒絕了5次。有過委屈與不滿,但她說,「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淡定面對,時間讓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驚喜。我變得越來越強大了,我不再害怕主動,只要是重要的東西,我都會盡全力去爭取。」這一年,她還成為了乘風破浪的女團成員。她意識到一個女性不僅是女兒、妻子、母親,還更應該是她自己,發光的、不被年齡拘束的自己。
別怕那些意外,它經常是時間的饋贈。今年7月,Yamy在微博上公開了一段會議錄音,錄音裡,老闆否定她的能力,攻擊她的外貌與人格,當一個女性在職場中被老闆PUA,被羞辱,她能做些什麼呢?
很長時間,Yamy也沒有答案。在這次演講中,她坦然地說出來,她甚至曾經認為自己一文不值,感到自己被當成狹長流水線上一枚臨近保質期的商品,她決定自救,決定冒著丟掉工作的風險去對抗。
Yamy
結果沒有她想像得那麼糟。她獲得了從無數角落裡傳來的支持,也看見了許多深陷霸凌泥沼的人從她身上獲得了力量。她經歷了傷害,也失去了一些機會,但她絕不後悔在那天清晨告訴所有人,自己不再懼怕,「在談論所有職業、身份、頭銜等等附加的東西之前,請記住,我們首先是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真實存在、認真生活的人」,Yamy說,這是時間教會她的道理。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在演講中說,他的2020年關鍵詞是「平淡無奇」。疫情初始,他像所有人一樣被關在家中,焦躁,衝擊,封閉。好在他喜歡跑馬拉松,這為他的2020年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體驗。他常常從上海的徐浦大橋跑到楊浦大橋,整整20公裡,這是他最舒服也是最放鬆的時刻。他覺得,馬拉松和生活一樣,大部分的快都要用慢來換,最快的事也許就是應該慢慢來。「當整個世界在變速、晃動的時候,你還是要儘可能保持節奏。」
沃爾沃在中國地區10年來保持將近20%的複合增長率,他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真正讓他自豪的是背後許多平淡無奇的工作,匯聚成一個穩固而堅定的坐標尺。填滿時間的,總是平淡無奇的事。袁小林說,平淡無奇不是平庸,也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被時間洗刷過後,回歸本質,回歸當下的篤定與踏實。
袁小林
自我
在時間流逝的長河中,遺忘與迷失並不鮮見,這次演講中,有三位嘉賓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在時間中找到自己,找回自己。
李雪琴接到「時間的力量」演講主題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話是宋丹丹說過的,「想過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她在這一年收到了許多誇獎、讚美和工作,聚光燈直直地打在身上,所有人都圍繞著她,她說自己產生了一種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錯覺。冷靜下來,她很清晰地知道,聚會終究會散,人走了,還是要自己打掃客廳,收拾殘局,重要的是,明天要做什麼,在時間流變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李雪琴說,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是誰。
她在演講裡提到了東北篩選榛子的方法:將一堆榛子放到水裡,浮在上面的都是空殼,會被撇去,真正飽滿的果實會沉在下面。她覺得,時間也一樣,它會讓真正重要的事物沉澱下來。
今年她特意回到東北,想看看離開家鄉的幾年裡,自己丟失過什麼,遺忘了什麼。她看見了東北老鄉們樸素的生活智慧,天然的豁達和儀式感。她笑著談起,朋友說她就算去佛羅倫斯拍照,拍出來也跟鐵嶺街道似的,她很坦然,「這就是我的氣質,我就想把鐵嶺永遠帶在身上。」她發現,這些年來工作不斷在變,生活的地方也在變,可是李雪琴是誰,一直都沒有變過,這是時間在她身上鑿下的力量。
李雪琴
貴州六盤水海嘎小學的老師顧亞也在今年夏天,幫助他的學生找到了愛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
他帶著一群孩子玩搖滾樂,拍攝視頻並傳到了網上,這所貴州海拔最高的小學徹底火了。痛仰樂隊看到了他們的視頻,特意到海嘎來,和孩子們坐在院子裡伴著月光唱歌。還舉辦了屬於孩子們的演唱會,在星空下,在校園裡。他覺得,這是自己幾十年生命裡最美妙的一件事情。
熱鬧過後是寧靜,外界的關注淡去後,孩子們又要面對大山裡寂寞的世界,有些孩子會變得低落,傷感,甚至流淚。顧亞告訴他們,這就是時間給他們的考驗,熱鬧是美好,但孤獨是常態。「我們得自己去承受一些孤獨,沒有人會一輩子把我們捧在手心,最終我們要回到我們自己,得愛自己、照顧自己。」
其實,越是鮮花著錦處,人越容易迷失。2005年,一首《再見卡門》讓大家認識了20歲出頭的阿朵。而後的《男人裝》封面,讓阿朵打上了「性感」的標籤,儘管她試圖表達每位女性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但生活和工作已不由她選擇,她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一天飛3個城市,連她自己都覺得那時候的音樂是乾枯的。直到2012年,她的身體徹底罷工,又遭遇愛情和藝術的潰敗,她覺得自己整個人都碎了。
阿朵決定出走。她來到西雙版納,每天對著天空發呆,走山間小路,和野花說話,與自然交流。她發現,自己慢慢能走了,能跑了,她又找到了阿朵。她開始學苗歌,創作歌詞,挖掘那些像鑽石一樣的民族音樂。走過很多橋,行過很多路,阿朵用時間賦予她的能力,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有光亮的地方。她說那是一場死裡逃生,「時間告訴我,作為一位女性,一位歌者,應該如何去追尋內心真正的自由。」
2020年,離開演藝圈8年後,阿朵重新進入了大眾視野。很多人都在問她,到底去哪裡了?8年光陰,阿朵沒有荒廢,而是完成了自我的重建。
演員詠梅在過去兩年間常常被問到同一個問題,「為什麼第一次演電影女主角就拿到了柏林影后,49歲當上影后是不是大器晚成了?」但其實,這並非一個破繭成蝶、懷才不遇的故事。早在2004年,《中國式離婚》中的肖莉就讓詠梅被大眾熟知,片約和機遇越來越多,她紅了。可她發現,生活開始變得不真實,有強烈的失控感和疲憊感。她把來電轉移到信息臺,基本不再接電話,主動結束了「紅」的日子,給「詠梅」這個演員按下了暫停鍵。接下來的幾年,她每年只拍一兩部戲,剩下的時間都留給自己,留給生活。
她拍照,特意叮囑不要修去皺紋,那是她好不容易長出來的。皺紋是時間留給她最真實的禮物。正如樹向下紮根、向上生長,人在時間中歷練。詠梅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自己可以歸屬的東西,不會被外界改變的東西,那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形態,有自己獨有的河道,獨有的樹幹,我們隨時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放緩自己的時間。」
詠梅
追光
有人在改變,有人活在當下,有人尋找自我,還有人在時間中潛心等待。
如果說2020年什麼詞彙最火,「爬山」和「小白船」一定入選。網劇《隱秘的角落》讓演員秦昊真正地走進了大眾視野,當了20多年演員,他說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熱鬧,一年到頭的熱鬧。作為一個常年拍文藝片的演員,秦昊已經習慣並接受了安靜的生活。
他是中央戲劇學院1996級的學生,章子怡、劉燁、袁泉、秦海璐都是他的大學同學,畢業後,眼看著同學一個個成名,他卻經歷著漫長的無戲可拍的窘境,感覺自己被封印在某種安靜的生活裡。他安慰自己,秦昊你只是差一個機會,不要慌張,慢慢來,時間會給你最好的回報。
因為這種安靜,他和父母發生過衝突。母親勸他要等,要穩,可是一年都沒有戲約的他,面臨的是生活的窘迫,他覺得自己因為恪守父母的教導而錯過了很多機會。後來他漸漸明白,踏實、本分、平常心,這些年輕時聽不進去的道理,後來都幫助了他。
上熱搜,上綜藝,接到無數邀約劇本……熱鬧了一年,他覺得該安靜了。2021年他不想再帶著張東升和小白船的影子,他希望卸下所有標籤,回到最初的秦昊,回到20歲,一個完全對作品虔誠的自己。
同樣在2020年迎來豐收的還有導演萬瑪才旦。他的第七部藏語電影《氣球》上線,引發諸多好評。而這部電影背後,是一個人如何在十幾年的光陰中等待、尋找機會的故事。十幾年前,萬瑪才旦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一個秋冬交替的黃昏,他在中關村看見一隻紅氣球飄在空中,很美,很動人。這個意象深深留在腦中,他想要拍一部電影。
儘管只花了兩周就寫好了劇本,卻要在十多年後才能把它拍成電影,這是一段漫長的路途。而在此之前,萬瑪才旦已經跋涉了足夠久。專科畢業後,他成為小學老師,為了考大學放棄穩定工作,大學讀了藏語言文學,畢業當了公務員,因為太喜歡電影,32歲那年,他走進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課堂。
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到這裡。萬瑪才旦小時候放過羊,空曠的天地間只有他和羊群,他擁有過那種強烈的孤獨感,他甚至覺得孤獨是有形狀的,能觸摸到它。這種切實的孤獨感,給了他在時間中等待的勇氣、決心和毅力。
萬瑪才旦
眼科醫生陶勇也在2020年經歷了漫長的等待。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了一起惡性傷醫事件,陶勇被患者持刀砍傷,左手骨折、枕骨骨折、顱腦外傷、神經肌肉血管斷裂,整整兩周才脫離生命危險。當甦醒過來,他陷入巨大的痛苦、委屈、憤怒和難解中,他問自己,「我保住兇手部分視力,他的光明卻成為他瞄準我的武器。做醫生,還值得嗎?」
在漫長的恢復治療中,他感受到作為患者的痛苦,當電流通過身體,他開始明白,醫生不僅僅要解決問題,還要給予病人更多的希望。當初做醫生,也是因為他陪著母親看沙眼,看到醫生從母親眼睛裡取出許多細小顆粒,母親眼睛再也不疼了。這讓他震撼,並決定成為醫生,成為一個幫助很多人的人。
光明,是他選擇的道路。他永遠記得一位老人王阿婆,在彌留之際,祈求醫生為她治好重度白內障,她想為自己做件壽衣,與丈夫、兒子在另一個世界重逢。這場手術難度極高,很多人不敢嘗試,陶勇做了。很快,王阿婆走了,走之前,她說,這些年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在黑暗中很孤獨,很想回家,感謝陶醫生幫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陶勇覺得,王阿婆用人生的最後七天重塑了他,他給予患者光明,他們的光明又把他照亮,幫助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模樣。「勇者無懼,讓信仰成為一道光。」陶勇說,雖然2020年他遭遇了一場劫難,但他解決了「值不值得」的終極難題,時間讓他更加豐盈、堅定。演講的最後,他說,希望2021年,「讓我追著信仰乘風破浪,向光而行。」
從日出到日落,從2020年邁入2021年,我們共同站在時間的河流上,打下屬於自己的坐標,和無常和無垠對抗,並獲得屬於自己的、時間的力量。
《人物》「時間的力量」跨年演講
▼ 請點擊觀看 ▼
- END -
文 | 許言
本文轉載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