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也是立春!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小編在這兒提前
祝大家新年快樂!
今天中午11點多「立春」
除夕+立春,到底有多特殊?
當立春遇到除夕,有多特殊?
天文教育專家表示,農曆己亥豬年除夕和立春巧合在同一天,這種情況並不常見,百年當中約有3年出現這種情況,除夕與立春在同一天的有,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當天逢「立春」。而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這兩天都是大年正月初一立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將到來的豬年中,將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即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日」。
天文年曆顯示,從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為農曆的己亥年,即「豬年」。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狗年」,2020年的立春同樣也在2月4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鼠年」了。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曆豬年沒有「立春日」。
「無春」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專家解釋說,中國幾千年來所採取的傳統農曆是陰陽合曆。為了協調農曆年和公曆年之間的時間,需要置閏,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置閏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因為多了閏月,農曆閏年的天數比農曆平年的天數要多出30天左右,故農曆閏年有25個節氣,而農曆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農曆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農曆年的歲首,這樣就有了「兩頭無春」和「兩頭都有春」曆法現象。
「兩頭無春」的年份在民間被稱為「寡年」「盲年」,民間傳言這樣的年份不適合嫁娶,否則一生不幸。因此,每每出現這樣的年份,總會讓一些人感到很困擾。
天文專家明確表示,「兩頭無春」和「兩頭都有春」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曆法現象,不宜嫁娶的說法毫無根據,公眾千萬不要被誤導。
說到立春首先要知道——
古代立春才是春節
據說,那時候的立春才是重點節日,才是春節
後來被正月初一給「上位」了!
由此可見,立春是多麼重要。
按照慣例,我們就該問為什麼了:
為什麼立春如此重要?代表著一切生機的開始,我們怎麼才能過好這「一年中生命的第一步」?
首先,是要做下面這些事情
立春除了要出去迎春溜達,貼春字等
還有許多飲食風俗要知道
其實,立春養生的奧義在於什麼呢?
春養肝+降四火+防春燥
春養肝
立春之時,要學會借陽氣上升
來調動人體的新陳代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
並且還要順應全年的氣候特點,來調劑身體狀況
春屬木,又與肝臟相對照,肝與膽相表裡
所以在春天我們最好的調理對象是肝臟
肝氣過旺,則容易出現脾氣暴躁、心神不寧
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立春開始是最容易上火的季節
首先要——降肝火!
護肝必知1:立春後飲食忌酸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
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
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
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
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具有酸收性質的食物有:
西紅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
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護肝必知2:立春後飲食忌辣
立春後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
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
與冬季不同的是
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
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護好肝我們就要注意立春防春燥
以及立春特有的養生辦法——
立春時節必吃十種食物:健脾養胃防春燥
立春特有的養生奇招——每天梳頭百下
記住 「兩少兩多」
少吃補品和鹽,多吃韭菜香菜
立春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立春.按摩篇:按太衝敲膽經
立春是腦梗塞的高發季節——
吃這2種食物可「擋住」腦梗塞!
綠茶
巧克力
小編希望大家管住嘴邁開腿......
利用好春天到來的契機,把身體調養好。
來源:愛周口 編輯: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