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通網8月21日訊—— 即使是非金融的人士也注意到了今年黃金價格飛漲。一些人確實認識到了因果鏈中部分中介效應,比如美元走軟和債券收益率較低。財經媒體還加入了央行儲備管理等因素,以及礦業生產、珠寶和工業需求。但是似乎只有寥寥無幾的分析師洞悉到了黃金上漲的根本原因:恐懼和廉價資金推動金價飆升。
即使是非金融的人士也注意到了今年黃金價格飛漲。一些人確實認識到了因果鏈中部分中介效應,比如美元走軟和債券收益率較低。財經媒體還加入了央行儲備管理等因素,以及礦業生產、珠寶和工業需求。但是似乎只有寥寥無幾的分析師洞悉到了黃金上漲的根本原因:恐懼和廉價資金推動金價飆升。
但是,造成這種情況以及金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不是簡單的「恐懼」,而是對廉價貨幣的恐懼。
對於「黃金價格形成的關鍵是什麼」這一問題,分析師羅伯特·布魯門(Robert Blumen)早在2013年提出了以下七個關鍵點:
黃金價格和資金淨流入只存在統計學關係,而非因果關係
「例如,在某個領域的資金淨流入與價格(較高或者較低)之間可能存在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如果有人有一個有效的統計模型,那就太好了。但這不是因果關係。但在我看來,即使有人發現了這樣的相關性,它們也只能一段時間內與價格一致,而不能預測價格走勢。為了預測價格,你需要一個先於價格移動的指標。」
黃金持有量和黃金價格也不存在必然聯繫
「有大量的人才在對流向行業、珠寶、硬幣和基金等細分市場的黃金進行量化。這些數量在某些方面可能很有趣,但如果你想了解黃金價格,它們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市場持有的數量和黃金價格之間並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存在聯繫。」
黃金價格和其被開採的時間無關
他說:「黃金市場並沒有按照黃金被開採的時間劃分為今年開採的黃金市場或者過去幾年開採的黃金市場。買家不關心他買的是新開採的一盎司黃金還是從100年前開採的黃金。所有的買家都在爭著買,所有的賣家都在爭著賣。」
黃金很少因為使用而消失,世界上所有黃金都被用某種形式持有著
「黃金主要是一種資產。的確,每年只有少量的黃金被生產出來,而且只有極少的黃金在工業用途中被使用掉,所以自古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黃金都以某種形式被持有。黃金庫存與年生產量的比率通常在50至100之間。
黃金價格取決於投標人願意的最大出價
「在資產市場中,消費和生產不會限制價格。投標過程是關於誰有最大的經濟動機來持有每單位的商品。定價過程主要是對資產現有存量的拍賣。最看重資產價值的人最終會擁有它,而最不看重資產價值的人會擁有其他東西。在我看來,這就是理解金價形成的方法。」
黃金的儲備需求和黃金價格關係更大
「大多數關於黃金的市場研究都涉及到兌換需求,它的優勢在於你可以對其進行衡量。但儲備需求與價格的關係實際上要大得多。從供應方面看,持有黃金的人的儲備需求狀況是決定黃金價格的主要因素。儲備需求指的是你要求保留某樣東西,而不是出售它,比如目前我有汽車、餐桌、沙發、手機等儲備需求。」
黃金價格取決於投資者偏好
因此:「黃金價格是由投資者的偏好決定的,不能直接衡量。但我認為,我們了解世界上影響投資者對黃金偏好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債務的數量和質量、政治不確定性、沒收風險以及其他可能資產的吸引力(或缺乏吸引力)。」
2015年有人對布魯門的觀點進行了補充
黃金的邊際效用下降速度低於其他商品(保值性)
「黃金的邊際效用下降的速度低於其他商品。由於這種優越的特性,黃金和白銀享有其貨幣地位,而不是其假定的稀缺性。它們的高適銷性也代表了它們相對於其他價值商店的決定性優勢。因此,中央銀行持有黃金作為貨幣儲備,而不是房地產,藝術品或商品。
黃金和對衝通脹並無直接聯繫
「多數分析師斷言,黃金具有對衝通脹風險的特點。然而,也有批評的聲音。他們認為,黃金價格和價格通脹率之間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因此得出通脹對衝的概念是一個神話。通過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得出以下結論:黃金本身與通貨膨脹率無關,而是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化率相關。」
通縮時期黃金的表現實際上也可以很好
「一般觀點認為,如果金價在通縮期間(通貨膨脹速度下降,但此時經濟仍然處於通貨膨脹的狀態)已經走弱,那麼在通縮期間它肯定會更弱。然而,這是一種謬誤。通貨緊縮環境下的黃金走勢幾乎沒有被分析過,不僅僅是因為通貨緊縮時期的例子非常少。在明顯的通縮時期,不僅政府預算會過度緊張,人們對金融體系和紙幣的信任也會下降,而黃金由於其一流的信貸質量而變得更加重要。」
承擔風險意願越低、市場流動性越差,黃金被囤積的程度也就越大
與沙漏類似,隨著承擔風險意願的下降,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逐漸向下流動。最下面的是黃金。由於市場的擔憂情緒蔓延,黃金的流通速度下降,因為它越來越被囤積。囤積的程度總是與人們對政府及其貨幣的信心成正比。」而貨幣作為市場對抗風險的關鍵一道屏障,隨著美聯儲巨量的寬鬆和美國經濟下行的壓力,這使得市場最終轉向黃金。
黃金與大多數其它資產類別的相關性非常低
「黃金與大多數其它資產類別的相關性非常低,尤其是股票和債券。」
總結
總體而言,黃金的價格和持有的數量和資金的流入量無必然聯繫。儘管持有量和資金流入可以推高價格,但是如果黃金基礎價格很低,黃金的價格也未必會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
換言之,一個人願意為黃金承擔多高價格的意願才是黃金價格的關鍵。
而意願則取決於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債務的數量和質量、政治不確定性、沒收風險以及其他可能資產的吸引力(或缺乏吸引力)。
不過這些因素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往往會導致資產的貶值,而黃金恰恰是邊際效用流失最慢的資產,這意味著保值性也就最強。
這就是為什麼通脹時黃金被視作是對衝通脹的工具。因為通脹發生時,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實際資產縮水,所以最保值的黃金實際上相對於其他資產產生正收益,因此受到市場的追捧。
同樣的在通縮時期,由於經濟蕭條,市場的購買力很低,但是央行為了刺激經濟而實施大量的寬鬆,但如果市場的需求依舊低迷,通脹疲軟,而此時市場上卻反而充斥著便宜的貨幣,黃金將受到追捧。這就是我們當前所處的市場環境,即便是處於通縮,大量的印鈔仍使得貨幣存在貶值的風險,因此市場仍繼續買入黃金以保值。
所以對於為什麼金價會飆升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跟著印鈔走」。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M0貨幣供應量一直取決於一系列量化寬鬆政策,推動貨幣供應量增長越來越高。而印鈔無疑是讓資產價格貶值最快的方式,正如上文提到,一個人願意為黃金出價多少決定了黃金價格所處的區間,隨著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巨量寬鬆提升了黃金衡量一攬子資產的價值,因而推高了黃金的價格。
所有這些都表明,「對廉價資金的恐懼」確實是推高黃金需求的主要因素。在經濟動蕩時期,這種擔憂會加劇。這種混亂幾乎總是由政府干預引起,並使之變得更糟。2020年,這不僅包括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還包括政府應對疫情和社會動蕩的混亂局面。
(責任編輯:張雅潔 H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