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16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報,近半數不提分紅,上市公司為何紛紛成為「鐵公雞」?不分紅現象愈演愈烈,「鐵公雞」越管越多,投資者,監管者,究竟該如何面對?《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大家好!今天我們來關注的是上市公司分紅的話題。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報已經披露完畢了,在所有的上市公司1602家當中,有近半數的公司在年報當中沒有提出分紅,而根據相關媒體的調查,有496家上市公司已經連續3年以上不分紅了,其中最長的上市公司有15年沒有出現過現金分紅的現象,那麼股市當中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鐵公雞」?面對長期不分紅的這些「鐵公雞」,中小投資者應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的兩位評論員是何帆和張鴻,同時也請大家登陸央視網、騰訊搜搜網以及搜狐網發表您的建議和留言,稍候我們會關注,現在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相關的新聞背景。
4月30日,隨著2008年,1602家中國上市公司年報的最終披露,一個全體投資者關心的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個話題就是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
依據2008年度上市公司報告中所提出的各種分紅方案,鹽湖鉀肥以每10股派現金16.72元,列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第一位,這個數字成為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現金紅包。但統計數據也顯示,在1602家上市公司中,佔總數46%的上市公司,這次將不會回饋投資者,而在這732家公司中,有480家上市公司在2008年都實現了盈利,但這些上市公司既不發紅利,也沒有提出公積金轉贈股本方案,比如金杯汽車就已連續15年一毛不拔,在今年被稱為A股市場上最長壽的「鐵公雞」,而光華控股、特力A股、ST太光等公司,也有14年未曾提出過任何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贈股本預案,另外眾多媒體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年的分紅情況統計得出,有496家上市公司已經連續3年以上不分紅,連續9年不分紅的公司也有107家。
誰飼養了「鐵公雞」?
主持人:剛才我集中一看,我覺得這個上市公司在分紅這個問題上的差距,其實挺大的,有的非常大方,有的到極致了,連續15年都沒有分過紅,沒有出現過現金分紅,那這種上市公司他們在分紅這個問題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張鴻:當然是有差距的,你不分紅的話就等於我15年前投資你這個,如果說股價沒有上下波動的話,沒有更高價位賣出的話,那就是15年我一點收穫都沒有。
主持人:對。
張鴻:你像金杯汽車,它15年前大概就兩三塊錢,然後現在也是兩三塊錢,就是這個價位,然後當中股市好的時候它曾經漲過,如果沒賣的話我這15年來,我這個錢,投資金杯汽車的錢,還不如存在銀行,存在銀行一年利息大家去算,那其實呢,你倒過頭來說,說你到底差別有多大?這是一個本質差別,分和不分是本質差別,但是量上其實差別並沒有那麼大,比如說剛才我們看到這個鹽湖鉀肥,其實鹽湖鉀肥號稱是第一大方的。
主持人:對。
張鴻:一股分了1塊6毛多,一塊6毛7,但是今天它的價位是58塊5毛左右,如果你這麼算的話,就是它分紅今年一年分紅1塊6毛多,一股投資是58塊多,那分紅的回報率是多少呢?我算了一下是2.85%,那一年現在定期的存款利息是2.25%,也就是說,你冒了那麼大的風險,然後這個股市可能還會跌下來,然後他還不一定分,你不知道未來他會不會分,然後你還要交,它分了紅你還要交稅,冒了這麼大的風險,你得到的這個收益和你存一年的銀行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量上它們的差別並不大,但是這個不大不意味著它不進步,它很進步,雖然它是一個低水平的回報,但是這個低水平的回報也比那個不回報有一點水平。
何帆:現在我們從新聞片上看到不分紅的這些「鐵公雞」真的是太多,我估計壘一個「雞窩」可能都裝不下,現在必須得蓋一個「養雞場」啊!但是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這些「鐵公雞」又分兩類,一類它真的是沒錢可分,它為什麼一毛不拔呢,因為它身上沒有毛,所以我們剛剛看到有一個名單,不分紅的,連續多少年不分紅的那些公司,好多前頭都是帶英文字母的,ST、SST的。
張鴻:對。
何帆:你包括像金杯汽車,它實際上是剛剛摘帽,它2004年、2005年是連續虧損,2006年才剛剛開始摘帽,那像這樣的一個公司它不給你發錢,有一些呢,是可能儘管它帳面上是有利潤,但是它這個利潤的成色不足,你比如說有一家公司,叫江蘇陽光,它2007年,2008年累計沒有分配的這個利潤,大概有8.14個億。但是你看它的每股收益,大概只有8分錢,所以儘管是它帳面上有很多留存的利潤,但是它心裡,它的家底不厚,所以他心裡這個底氣不足,他不敢分。
主持人:這個帳面看上去有點像忽悠股民,忽悠投資者。
何帆:對,那還有一些他真的是連續都是在盈利,而且資產收益率也比較高,但是他就是不分,你也拿他沒有辦法,那他這個錢幹嘛呢?他寧可把這個現金放在自己的帳戶上,這樣萬一等到自己什麼時候投資出現一個失誤,可以拿這個錢去墊底,所以他實際上是拿股東的錢來為他自己留一條後路。而且我們看到他沒有錢給股東來分紅,但是他有很多錢給自己發獎金,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不分紅的公司裡頭,有很多它的高管的收入的增長非常快,裡頭尤其是有一個叫三安光電的,那2008年它的高管薪酬跟去年相比增加了500%,所以我們現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鍋亂燉,裡頭有好的香米,也有一些劣質的大米,還有一些老鼠屎,我們現在都匯到一起了。所以作為投資者來說呢,大家要小心,因為你這一勺下去,你可能能夠盛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如果你運氣不好的話,你也可能會盛到一勺老鼠屎。
主持人:不過這一勺要舀下去,要全部都舀的不是老鼠屎,是香米的話,我覺得這也挺難為股民的,挺難為投資人的。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很多觀眾朋友給我們上傳了一些留言,他們有一些建議,我們來看一看。
「叫花雞」這位朋友他說,「這哪是鐵公雞,簡直就是糯米公雞!!鐵公雞是只進不出,但是不沾別人的;而糯米公雞不僅是只進不出,而且還要沾別人的。」我覺得他這個比喻是蠻形象的。
再來看這位朋友「一地雞毛」,他說「鐵公雞之所以不拔毛,不是因為無毛可拔,而是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他可拔可不拔,拔了沒好處;連續不分紅,只有一種解釋;該公司根本沒有盈利的能力,每年的利潤可能都是做的假帳。如果真是這樣,該公司可能就危險了。我建議股民千萬不要碰該公司的股票。」
張鴻:你很難知道這個該公司是哪個公司。
主持人:對對對,這很難。
「張小貓」說,「無紅可分是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的問題,有紅不分那就是態度問題。也進一步看出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缺陷。」這是一位理性的朋友。
張鴻:對。
主持人:那關於這個上市公司年終不分紅的情況,很多報紙都有一些爭議,也有很多的披露,那麼這種現象呢,不光是在上市公司當中,也在基金和其他的這種投資行業當中出現了。現在我們就整體地梳理了一下,國家對於上市公司不分紅的規定,明文規定,我們一起來看看。
證券市場上的「鐵公雞」現象,並非只有上市公司才有。一些基金在基民眼中,也是不折不扣的「鐵公雞」。存在違約不分紅現象的基金,在當下的市場上也不在少數,包括南方穩健二號在內,至少有13家公司的16支開放式基金,在2006年、2007年連續盈利的情況下,自2007年至2009年3月底從未進行過分紅。這些基金至2007年底,截留了高達810億元的可分配的利潤,充當了不折不扣的「鐵公雞」。
其實針對證券市場上出現的這些問題,早在2004年證監會就發布了「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應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辦法,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應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並將其利潤分配辦法載明於公司章程。
去年8月,中國證監會又發布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在原有規定的基礎上,《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確定的再融資公司最近3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由原來的不少於最近3年實現的年平均可分配利潤的20%,提高到30%。雖然這一辦法被視作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重大突破,但是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規章雖然寫在了紙上,但長期缺乏可操作性,又沒有剛性的約束力,因此投資者分紅的要求,上市公司基本上置之不理。
主持人:我們看到這個上市公司不分紅的現象,其實已經不是這個行業的問題了,已經蔓延到基金還有其他投資行業了。那這是不是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的一個通病呢?
張鴻:是不是病我不是大夫很難說,但是有幾個信息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在中國證券市場成立之初,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曾經採訪過證監會的首任主席劉鴻儒先生,他就跟我說,他說當時建立這個資本市場,就是為了給國企解困。
主持人:對。
張鴻:就是好的國企,你是銀行有貸款的,政府有幫助的,那些差的國企,缺錢的國企,才需要有一個資本市場來給它融資來解困,我也去一個上市公司曾經採訪過,那個上市公司就是一個市裡面的一個街道辦的企業,幾個大爺大媽辦了一個企業,然後銀行貸不到款怎麼辦呢?政府說,我給你爭取一個名額,那時候殼是有資源的,就是上市是有指標的,說我們爭取一個上市指標,讓你上市吧。
主持人:對,叫股份制改造。
張鴻:對,結果上了市以後,他們當然首先面對那麼大的資金,一下圈來十幾億的資金,他們怎麼用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其實根本就不知道投資是需要回報的,我需要回報投資人,他只是把這個理解成了政府對我的一個扶持。所以上市公司最初的這樣一個獨特的氣質就被傳承下來,而且後來的這些公司,包括基金公司,那誰願意這個自己腰包裡的錢掏給別人呢?所以就都把這個氣質給繼承下來。那07年的時候,中國的上市公司裡面,它的現金分紅的比例是28%,而在國外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現金分紅的比例都達到50%左右。
主持人:張鴻說這種是上市公司的一種獨特的氣質,我有一個疑問,想問一下何帆,那就是說,我覺得這種獨特的氣質的形成,其實是挺賦予挑戰性的,非常大的膽量,國家明文規定的是,對於分紅不分紅,有明確的法律規章制度規定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膽量敢於挑戰?
何帆:你有沒有觀察過,這個孩子幹壞事之前的時候,他會先看看父母的臉色,如果父母的臉色是比較陰沉的,他可能他就不會幹這個壞事了。所以你說這些基金,包括這些上市公司為什麼會明目張胆地敢挑戰有關的規定呢,因為他也事先也會去算,就是我如果違規了之後,我會怎麼樣,那你現在你看,看得很明顯。比如我們新聞片裡頭談到的,那麼現在有這麼多的上市公司截留了800多億的資金,然後不分給大家,那最後怎麼樣呢,還是人家贏了,這800多億的錢,還是留在人家帳戶裡頭,還是沒有分給我們,那也不能說有關的監管部門沒有來制止它。我們現在看到,就是證監會已經出臺了一個,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就是關於證券投資基金收益分配條款的一個審核指引,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這個新的這個規定出來,是在300多家基金公司那兒都已經公布完年報之後,然後出臺了這個。所以這個時機非常耐人尋味。我想可能很多普通的投資者都看不懂,不過也會有一些投資者會看得很明白。
主持人:其實他敢於挑戰,就是他知道這個挑戰的結果是什麼,他是能夠贏的,所以他的膽子會那麼大。
何帆:對,我做壞事情我沒有受到懲罰啊。
主持人:其實我們現在大家都很高興,因為很多投資人都看到市場,股票的市場,以及基金的市場都在逐漸地回暖,但是我們也看到這個「鐵公雞」的數量也是在增加,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面對?監管部門又應該如何面對呢?稍候我們繼續評論。
股市、基金,逐步回暖,「鐵公雞」數量日益增多,分紅,不分紅,究竟誰說了算?《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好,繼續今天我們的話題,我們來關註上市公司不分紅的這個現象,現在有一些朋友給我們上傳了一些漫畫,兩位評論員一起來解讀一下。
張鴻:大家都等著這個基金分紅了,一鍋粥是吧。
主持人:對,我注意到煮粥的是一個小蠟燭。
張鴻:就是說現在08年不太好,所以沒有粥給大家分了,但是其實當時火大的時候,他也沒給人分。
主持人:就不管你是柴火在煮,還是蠟燭在煮,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
何帆:反正都不分。
主持人:都不分。
再來看看這一幅,這個真的是「鐵公雞」。
何帆:這就是我剛剛說的,就是他們現在很多上市公司沒錢給大家分紅,但是有錢給自己加薪水,看你站在「鐵公雞」上面就是一個高管,高管現在收入在增加,但是股東一直是望洋興嘆。一直沒有拿到他們應得的分紅。
主持人:其實倒黴的還是股東。對於這個問題,各方評論也是非常地多,現在我們就統一梳理了一下,一起來看。
「上市公司牛年分紅『很差錢』」這就是多家媒體,對目前上市公司分紅派現的吝嗇行為作出的評價。
《中國證券報》總結了今年上市公司分紅難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經濟不景氣;業績增速下滑;現金流萎縮。文章認為,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現金流都受到影響,分紅意願恐難高漲。但相信寫下這樣文章的記者,也更了解市場上另一些真實的現狀。
在公布的年報中,一系列全球最賺錢公司,映入中國人的眼帘。
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實現稅後利潤1112億元,它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銀行。2008年,中國石油年報顯示,它實現了淨利潤1144.31億元,雖然比上年少賺300多億,但它仍然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
《中國青年報》指出,公眾也許不清楚的是,雖然2007年國資委發布政策,結束了國企13年不繳紅利的時代,但上繳比例最高的也只有10%,即便是這10%,也並非完全納入公共財政用於增加社會公共福利。相反,有一部分「取之於國企,用之於國企」,只不過換了一隻籃筐來裝而已。現實意義上,公眾所期待的那種落入個人荷包的國企分紅,至少目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中國新聞網今天則試圖揭開上市公司「鐵公雞」的一些真相,文章說,2008年上市公司的整體高管年薪,卻未隨業績下降,反而持續上漲,部分行業高管年薪增幅,竟達65%以上,而另一方面則是眾多盈利上市公司,遲遲不把利潤分配給廣大股東,現象的確讓人感嘆。
《第一財經日報》的文章則認為「上市公司有難言之隱」。文章援引了北京兆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陳丹的話,「我們不是不想給股東分紅,公司重組完成時,已經有很大的負債數字,每年都在償債,實在是沒辦法。」
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目前不宜對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採取強制政策,甚至應該允許上市公司不分紅,皮海洲的理由是:一些派現高的公司,他們的大股東往往是對公司絕對控股的國有股股東,最終是這些大股東成為分紅的真正受益者,而不是股民。
主持人:兩位評論員,現在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站在投資者的一個角度,上市公司從股東手裡拿了錢,拿過錢之後,一點都沒有回報股東的這個壓力,沒有任何一點,他可以不分紅。
張鴻:對。
主持人:好多年以上都可以,那作為投資人、投資者,我應該怎麼面對這些「鐵公雞」,怎麼面對這個現象?
張鴻:從技術上來講有兩種辦法,一個是用手投票,因為你是投資者,你也就是股東,你是股東的話,你就有票決權,當他開股東大會的時候,他要通過這個分紅和不分紅的這個方案,那很遺憾在幾年前,我曾經去一個非常著名的上市公司採訪,他們在通過表決方案的時候,分不分紅,他們想分紅,然後現場坐了一百多個人,都是中小股東代表,大家舉手說分紅、分紅、分紅,堅決要求分紅,只有一個人非常淡定,他就坐在那不動,他沒舉手,但是他一個人就代表了99%以上的股份,因為他是當地的國資委。所以他不同意。
主持人:他是最大的股東。
張鴻:對,他不同意,你就是把手我們都舉到天上也沒有用。
主持人:把腳舉起來也沒有用。
張鴻:所以這個辦法,用手投票是沒有用,那用腳投票這是一個國際慣例。用腳投票是什麼呢?就是你這個公司其實可以分紅,也可以不分紅,你可以分紅,比如說滙豐銀行,它是每季度都分紅的,你分紅是吸引我來投資,我買你的股票,對吧,買你的股票,股東就會受益,然後你的股價上去了,整個的,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也可以不分紅,你微軟不分紅,不分紅的話,你把市值做大了,股價上去了,我投資人也有收益。
主持人:對。
張鴻:如果你相反,你既不分紅,你市值也做不大,那我就用腳投票,我不買你這股票,我就走啦。你股價一下跌,董事會立馬就找你,董事長就得下臺,可是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這一點也做不到。因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基本上和這個股票的價格,甚至這個股民的反映,甚至這個公司的業績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主持人:那剛才是從投資者的一個角度,另外我有一個問題就是,比如說,我們現在的監管部門應該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何帆:現在看起來這種不分紅的土壤依然是沒有改變,就很多有制度上的缺陷,到現在還是沒有糾正。那比如說我們看到這些上市公司,怎麼樣才能對它加強監管,第一,你必須得有震懾力的監管,才是好的監管。可是你現在看到很多上市公司,有的它不賺錢,不賺錢你怎麼辦呢?你按道理來說,你不賺錢你就應該從這個市場上消失,讓那些好的公司留下來,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這個監管的部門,他只是我看到你不賺錢,我就給你戴一頂帽子,一頂帽子不夠,我再給你戴一頂帽子,就是他們還在這裡混。那麼還有呢,不分紅,不分紅你本來呢就應該有一些這種比較強制的一些做法,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種種這些做法,都是能夠使得不分紅的這些上市的公司,依然非常明目張胆,而我們的監管部門是作壁上觀。那麼還有一點就是必須從根本上監管,才是好的監管,那麼監管部門,可能他也有他的苦衷,你比如說這個上市公司分紅的問題,你也不能一刀切,它有的公司它的確沒錢可分,你也不能讓它分。但是我們要再去問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市場上,現在有這麼多的「鐵公雞」,那到底是什麼樣的「雞窩」在養著這些「鐵公雞」呢?
主持人:這些「雞」姓什麼?
何帆:對,就是我們要解決這個不分紅的問題,不是說出臺一個法律,強制規定每個上市公司都必須要分紅,而是從根本上來說,要把這個,我們現在股市,這個股票市場上存在的一些治理結構的問題,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要給它解決。
主持人:好,對於這個問題呢,也有很多觀眾朋友給我們上傳了一些觀點,我們現在看一下,一起來分享一下。
他說「這麼多上市公司都這樣,投資者基本上不可能靠分紅而享受公司的發展成果。所以投機就成為現在多數股民的生財之道了。」
其實股市應該是有兩方面的,一個是投資,另外一個運氣好,投點機,但是現在咱們主要都是投機。
何帆:全部變成投機了。
主持人:對。再來看這一位朋友,他叫「空空行者」,他說「沒有紅利和回報的投資,最後都只可能成為短線操作的投機,最後就演變成投資者相互搏殺的市場。在這樣的股市中,最後流血犧牲的必然是處於弱勢的散戶。最終的結果是,使絕大部分投資力量失去元氣,失去信心,股市低迷,經濟衰退。」
這會影響到整個股市的整個大盤。
張鴻:對。
主持人: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特約評論員有什麼觀點呢?現在我們來連線。
左小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上市公司的盈利分紅,就應該成為一個制度性的東西,因為這個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夯實它的基礎,是最根本的問題。上市公司融資以後,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利潤都有很多的提升,但是如果不把它回饋給投資者,就不可能再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再長期的讓這些資源流向上市公司,來推動上市公司更進一步的成長。最後這個市場就變成了短期炒作,沒有很好地行使資本市場長期融資的這種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主持人:面對這種就是越來越多的出現「鐵公雞」的這種現象,我在想我們作為投資者來說,應該如何面對?給我們一些建議。
張鴻:資本市場的回報有兩種回報方式,一種是投資的回報,一種是投機的回報,注意這個「投機」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就是通過股價的波動,我今天買了,明天漲了,我就掙錢了,這是投機回報。那還有一個最根本的,投機的這個價格是怎麼波動的,就圍繞著這個投資性,它具有一定的價值,然後在這上面波動,那投資的功能在我們的股市上是缺失的,投資的功能是什麼呢?就是我通過投資上市公司,來回報。即使我買了股票,我被套住了,但年底它能給我分紅。
主持人:對。
張鴻:這個分紅還高於銀行的利息,那我就無所謂,我就可以買這個股票對吧。但是現在我們這個沒有了,只剩下投機,所以現在你看中國的股市說炒股、炒股,然後呢說股票不叫股票,叫籌碼。這都是一些投機的,甚至是賭場的術語。所以有人說,有人批評中國股民說,中國股民缺少理性,應該理性一些,這我堅決不能同意,因為一個非理性的市場,是無法培養出理性的股民的,所以我們的整個的資本市場首先要回歸到它具有投資和投機雙重功能的這樣一個市場。
何帆:咱們回到根本上來說,為什麼一個公司要分紅呢?第一個就是你應該回報股東,因為股東給你錢了嘛。
主持人:對,這是天經地義的。
何帆:那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它要傳遞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就是說,我是現在我公司經營得很好,所以我有錢,我才敢於拿出來給你分。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公司不分紅,而且分紅的那些公司,它其實這個動機也是不是很純粹的。
張鴻:對。
何帆:它有的是為了融資,有的實際上是為了這個題材炒作,因為我業績比較好,所以我來把這個分紅作為一個題材來炒作,那這個實際上我覺得是我們要反省的,很多企業家,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企業要做好,但是怎麼把企業做好呢,實際上做好的企業,才能把企業做好。
主持人:那也就是說,其實很多這個上市公司它看上去是在分紅,其實這只是一個誘餌,他希望接下來它有一個好的題材的炒作。
何帆:對。
主持人:它可以……
責編: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