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9日訊(記者關婧)6月3日,華安證券發布公告回應「1.2億天價轉讓證券諮詢牌照」的質疑,稱已經終止轉讓該牌照。
此次終止轉讓證券諮詢牌照的原因,或能從年報中窺見一二。華安證券6項主營業務中,只有證券經紀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收入過億,投資銀行業務和證券自營業務的利潤均為負數,經營上「偏科明顯」。業內人士表示,華安證券嘗試轉讓該牌照,也反映出公司在投顧業務上的萎縮。
從去年12月上市以來,華安證券的業績並不理想。與其市值相近的國元證券,2016年營收33.76億元,淨利潤14.05億元,而華安證券的營收只有17.34億元,淨利潤6.02億元,比國元證券少了近一半。
另外,就在同一天公司還公告,因華安證券個別信息系統存在高危漏洞,在信息技術管理制度執行方面不到位,被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出具警示函。
這已經是華安證券在半年內第三次被監管處罰,在去年10月和12月,華安證券因新三板違規開戶,以及公司自營帳戶買入為其提供做市服務的新三板公司股票,而兩次被股轉系統責令改正。
1.2億「天價」轉讓證券諮詢牌照
今年3月13日,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網站上出現了轉讓華安證券旗下證券投資諮詢公司華安新興股權的項目,此次將轉讓100%股權,合計起拍價格高達1.193億元。
根據此次掛牌的信息,華安新興作為華安證券全資子公司,目前主要定位於為華安證券經紀業務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具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這1.2億元的高額牌照轉讓費用引起了市場的熱議。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華安新興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426.9萬元,淨利潤為虧損0.987萬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華安新興經審計後的帳面總資產為5102.87萬元,總負債為137.99萬元,淨資產為4964.89萬元。
剔除總資產後,此次交易對價溢價6827萬元,超過100%,故有「天價」之說。華安證券表示,此次股權轉讓是根據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以經安徽省國資委備案的華安新興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格作為的定價依據,體現了華安新興的整體價值。
不過有媒體報導稱,華安證券已經主動撤銷該轉讓項目,究其原因是因為華安證券涉嫌炒作諮詢牌照價格而被叫停該項目,並稱證券諮詢牌照的爆炒不符合現在的客觀現實。
對此,華安證券回應稱3月公司已公告終止項目。並對爆料源中的1.193億元金額予以否認,稱1.193億元中還包括了公司資產等,將其等同於牌照價格並不屬實,同時華安證券否認對牌照價格進行炒作。
華安證券投顧業務萎縮 「偏科」明顯
對於終止轉讓證券諮詢牌照的原因,華安證券表示,「項目並非被叫停,而是在公司對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後主動終止」。
此次終止轉讓證券諮詢牌照的原因,或能從年報中窺見一二。2016年華安證券的營收和歸屬淨利潤雙雙下滑,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約17.3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4.5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0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7.72%。
在二級市場上與其市值相當的國元證券,則與華安證券行成了鮮明對比。2016年,國元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3.7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05億元,超過華安證券近一半。
在業務構成上,華安證券的證券經紀業務收入11.57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為66.72%,信用交易業務收入5.02億元,佔營收比重的28.95%,這兩項就佔去總營收超過95%。
華安證券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5011.49萬元,但該項業務淨利潤為負數,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則為-2573.74萬元,經營上「偏科明顯」。
而國元證券在各項業務上則均衡得多,經紀業務、證券信用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證券自營業務佔比分別是39.22%、24.99%、13.71%和14.67%。
2016年國元證券的經紀業務淨收入13.24億元,信用業務淨收入8.44億元,投行業務淨收入4.63億元,自營業務收入4.96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 1.42億元。
高管年薪千萬 股東分紅吝嗇
在高管薪酬方面,華安證券年薪過百萬的管理人員為財務總監龔勝昔、總經理助理楊愛民和董事會秘書趙萬利,均為103.74萬元,另外信息技術總監張敞的年薪為103.44萬元。
華安證券董事長李工的年薪為71.57萬元,董事、總經理章宏韜的年薪為64.52萬元,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合計薪酬為1286.76萬元。
在年報披露的同時,華安證券發布分紅預案,每10股派現0.6元(稅前)。而國元證券則更慷慨,每10股送5股並派現3元(稅前)。
實際上從2007年至2016年,國元證券合計進行了11次現金分紅,累計向全體股東分紅派現47.27億元,平均每年分紅4.73億元。
國元證券的分紅年度合併報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為124.69億元,現金分紅金額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比例平均為37.91%。
上市半年 首份年報業績大幅下滑
華安證券發布的2017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3億元,同比增長4.03%;淨利潤為1.65億元,同比增長11.78%;每股收益為0.05元。
而回頭來看,華安證券在最近幾年的業績波動十分明顯。2013年到2016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9.41 億元、16.90 億元、38.16 億元和 17.34 億元,實現淨利潤 1.89 億元、6.88 億元、18.65億元和6.02億元。
證券市場行情波動對證券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較大,特別是華安證券這種過於依賴證券經紀業務的券商。2013 年至 2015 年期間,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整體呈上升趨勢,2016 年 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均出現下滑,公司的業績變動趨勢與行業變化趨勢一致。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 年,華安證券的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79.44%、62.93%、71.65%和 66.72%,證券經紀業務利潤佔公司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127.70%、70.82%、78.24%和 91.73%(上半年)。
與全行業以及可比公司相比較,華安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偏高,對經紀業務的依賴較為明顯。華安證券自己也曾在招股書中表示,經紀業務收入大幅下滑將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和利潤情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信息系統存在高危漏洞 半年三次遭監管警示
在回應傳聞的同時,華安證券公告表示,公司近期收到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出具的警示函。經證監會安徽監管局調查發現,華安證券個別信息系統存在高危漏洞,在信息技術管理制度執行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形,證監會安徽監管局決定對華安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保障管理辦法》顯示,第17條的內容為:核心機構和經營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並嚴格執行;第24條的內容為:核心機構和經營機構應當規範開展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業界表示,這兩條內容分別規範的是基礎制度、操作流程、基礎設施和運行維護,說明監管層認為華安證券信息系統在這4個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算上此次因信息系統漏洞被處罰外,在近半年時間裡,華安證券已經三次遭到監管層處罰。
2016年12月21日,股轉系統發布《關於對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自律監管措施的決定》,華安證券在為冠為科技(834739)提供做市服務的過程中,存在公司證券自營帳戶申報買入該股票的行為。雖然華安證券15 秒後撤銷,並未成交,但仍然觸碰了相關規定的紅線。
股轉系統在2013年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細則(試行)》中第五十八條已有相關規定,做市商證券自營帳戶不得持有其做市股票或參與做市股票的買賣。而冠為科技掛牌之初採用的是協議轉讓,2016年11月10日轉為做市轉讓。此時華安證券持有150萬股庫存股,成本為10.24元/股。
另外在2016年10月18日,華安證券合肥濱湖廣西路證券營業部在新三板開戶過程中存在內控執行不到位、內部控制不完善的問題,安徽證監局對其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要求該營業部於2016年11月15日前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