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腸,光是打出這兩個字就已經需要一定的耐力忍住口水了。
不過,在香腸界也有鄙視鏈:肉多的看不起肉少的,亞硝酸鹽含量少的看不起亞硝酸鹽多的。所長心中傲立鄙視鏈頂端的香腸就屬於這根臺式手工鮮肉香腸!
純肉做餡,羊腸為衣。吃到最後甚至會恍惚,嘴裡嚼著的到底是精心烹飪的肉塊還是香腸……就衝那份在其它香腸上找不到的柔嫩爆汁,小花要給它打101分,不怕它驕傲!
01
純肉做的香腸
/ 不加澱粉,全是肉肉肉 /
沒有了澱粉破壞口感,由純肉做的香腸就是有實力站在鄙視鏈頂端!
鮮肉腸採用整塊的排酸豬後腿肉,肥瘦分開處理,剔除筋膜。這使得它的口感更軟嫩,還源源不斷爆出肉汁。
肥肉和瘦肉比例控制在大約2.5:7.5,多一分會油膩,少一分則顯乾柴。入口脆彈,再品細嫩,接著爆發出大量濃鬱肉汁。嗷嗚嗷嗚,這就是大口吃肉的幸福感!
雖然整根腸看著個頭不大,但因為沒有加入澱粉,渾身上下全是肉,吃起來其實要比那些加了澱粉的腸肉味更足,更純粹,更洶湧。
包裹鮮肉腸的是出口級別的羊腸衣,又軟又薄,吃進嘴裡幾乎感覺不到腸衣的存在,仿佛肉肉們直接跳上了舌頭。
天然腸衣還能跟著餡料一起收縮,不會爆裂或皺皮,更適合煎烤~雖然整根烤腸的賣相不及校門口賣的那種烤腸紅潤飽滿,但是口感和風味要勝出一千一萬倍(至於為啥它的樣子不是那麼好看,下面小花馬上開啟解釋模式)。
02
怎麼做到無亞硝酸鹽?
/ 看著醜,但吃起來敲敲敲好吃 /
剛看到這根腸的樣子時,有點難掩對它的失落:不像市面上很多香腸那樣泛著充滿食慾的紅色,白白的樣子仿佛面無血色,叫人提不起對它的興趣。但當你煎一煎,吃進嘴時就體會到了它的內在美(味)!
相比很多紅潤得存疑的香腸,這根香腸呈現出更為自然的「豬肉色」,這是因為在灌制前,將餡料進行低溫醃製24小時,不產生亞硝酸鹽,所以外表就顯得有些平平無奇甚至蒼白。
有過一點烹飪經驗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豬肉自然的顏色其實並不會非常紅潤,而是淺淺的、有些泛白(所以很多肉攤會用紅色的燈給豬肉們打光)。因為沒有用亞硝酸鹽和色素,這根腸也是自然的豬肉色,不要因此而嫌棄它呀。
不過犧牲一點賣相,換來的卻是更飽滿更鮮美的風味,還有一口爆汁的滿足體驗,值!
03
7種口味
/ 口味收集者的狂歡 /
除了原味,還有辣味、黑胡椒、孜然、香蒜、藤椒和芝士一共7種口味。每種口味都能精準打在我的審美點上,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原味
入口後肉汁甘鮮,香腸嫩彈有嚼勁,還帶著淡淡的甜味,就是臺式香腸本腸沒錯了。
辣味
先是絲絲辛辣刺激著舌頭,接著豐富的肉汁剛好救了辣椒的火場,甜甜辣辣在口中縈繞,口感相當豐富。
黑胡椒
吃起來微辣甘鮮,屬於偏西式的口味,黑胡椒被研磨得非常細膩,一點也不影響香腸嫩滑的口感。
孜然
更偏向鹹香味,入口稍微鹹甜,肉汁豐富。
香蒜
臺式香腸的吃法是一口香腸一口蒜。現在把香腸和蒜直接結合到一起,用蒜香粉代替蒜,香氣濃鬱,但食用後留存於口中的香蒜味卻不會很臭烘烘的。
藤椒
把藤椒研磨成粉,香味融進肉裡,柔和清新,而且肉也更加鮮美,非常好吃。
芝士
煎好之後芝士融在了肉裡,咬上一口,芝士流心,芝士控一定不能錯過呀!
04
烹飪簡單
/ 煎炒炸烤煲飯全都行 /
煎、炒、炸、烤……這根烤腸全都能完美消化。
最方便的就是煎啦。當我心愛的小煎鍋一出,誰與爭鋒!小火慢煎,肉的焦香味慢慢充滿整個房間,要不是滋滋冒熱氣太燙手,它們根本留不到端上桌!
當然,用它們來炒菜、做煲仔飯也是不負眾望。反正就是咋做都好吃,甚至會讓廚房小白產生一種自己會做飯的錯覺……
不管是自己吃還是送人,收到這樣美麗又美味的禮盒,都能開心到飛起,新的一年牛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