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千年古剎大殿因非文保單位被拆 市民惋惜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8月17日電(記者 沈蘭)2500年古城紹興是中國最老的古城之一,留下多處文物古蹟,始建於後唐長興元年的開元寺就是其一。而如今,由於非文保單位的身份,開元寺被房企拆為骨架。為此無數紹興市民惋惜歷史記憶碎片將損失。

  千年古剎命運多舛

  開元寺位於紹興城區東街,原為五代董昌故宅。始建於後唐長興元年,舊時各朝代雖然幾經修繕,但香火旺盛不衰。

  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偽政府佔領該寺,寺僧四散,佛像、僧舍被毀。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寺廟所在地建省立紹興醫院,後改建為紹興市人民醫院。

  幸運的是古開元寺大殿留下來了,後人為保護石柱在外面加了水泥鋼筋。

  2007年紹興醫院搬遷,這塊土地高價被拍賣用作商業開發。

  而在兩天前,開元寺大殿的四壁已經被拆,醫院建築幾乎不見蹤影,只剩下一個框架,孤零零地屹立,看上去十分悽涼。

  周邊一些上年紀老底子的紹興人感嘆,「可惜了,怎麼一夜之間大殿就變成了骨架,只剩風骨猶存?」在他們的記憶中,變身成為醫院的開元寺大殿曾經是輸液大廳,庭院深深,景色宜人。

  「開元寺不管從歷史價值還是文化價值上都有資格申請文保單位,但為什麼就不申請呢,還是申請了通不過呢 到底是歷史原因還是人為原因?」年輕的網民蝸小牛發帖提問。紹興E網、紹興網更是一片沸騰。

  顯然,無論是感情記憶上還是文物保護價值上,多數紹興人都難以接受將寺廟拆除,改變成商業地產的事實。

  混泥土包裹的古建築無價值?

  據了解,古寺被拆除作為商業開發,相關部門認定,寺廟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價值不大。

  拿到這塊土地的是紹興市國商大廈和紹興金漁投資有限公司。該項目負責人潘經理告訴記者,2009年公司以合法土地招拍掛程序取得該地塊商業用地使用權,現在是完全市場開發行為。

  從拿地至今,周邊的老建築早已經拆除,開元寺大殿因為其獨特性一直未拆除,已經影響到商業地產開發建設。「開元寺大殿不是千年古剎,只是一個行政辦公樓。」潘經理強調,對非文化單位進行整修合法、合理,目前不是拆遷是整修。

  千年歷史的古剎非文化保護單位,文保單位鑑定標準是什麼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表示,由於未到現場考察,不清楚現存遺物狀況,不能對該古建築保護價值下結論。但歷史建築不能拆除毋庸置疑。

  記者幾經輾轉聯繫上負責開元寺項目的紹興文物局文物處許處長,他說未得到授權不能接受記者採訪。

  紹興文物局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工作人員認為,抗日戰爭後大殿改建為醫院,其框架裸露在外的是混凝土鋼筋結構,早已經沒有香火,保護價值難以鑑定,只是外在看像是古建築。如果具有保護價值相關部門會考慮異地重建。

  去過開元寺舊址的人對其都有其印象,遠觀頗似一個現代建築,因其框架裸露在外的是混凝土鋼筋結構,走近一看內裡是大圓石柱。8根石柱非常粗大,一個人抱不過來。石柱以南北各四個對稱式排列,頗為壯觀,將近10米高,全部直達寺廟頂,顯示出老寺廟的莊重與大氣。

  歷史古建築不應成為「絆腳石」

  保護還是開發 如何保護 作為一座歷史古城,紹興市一直面臨著這一課題。

  位於紹興市中心的秋瑾紀念碑因佔據著原本擁擠的道路,幾度遭遇轎車「飛吻」撞擊。有人士就提出,此文物不利於紹興新城建設,應遷移秋瑾紀念碑異地重建。

  所幸的是秋瑾紀念碑為全國文保單位身份庇護,雖然幾經撞擊,一直受到當地文保部門的重視。

  此前,紹興市規劃局工作人員曾對記者表示,「按照規劃方案,大殿確實是要保留的,不能拆。」今天,記者聯繫紹興市規劃局項目管理處負責人唐志軍,其對記者採訪一直未回應。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最後呼籲,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儘可能實施原址保護,但今天已經難以適應城市建設發展。文物不是「絆腳石」,一定要提高意識,與時俱進加強管理。歷史建築一旦毀滅,將永不再來。

  而面對紹興市民的種種熱議,紹興市有關部門目前並無正式回應,開元寺命懸一線。(完)

相關焦點

  • 浙江每年盜墓案件近十起 發生地多為非文保單位
    浙江每年盜墓案件近十起 發生地多為非文保單位 2014-10-24 20:42: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紹興10月24日電 (邵思翊)近日,浙江紹興警方通報稱破獲當地史上最大盜墓案,破獲大大小小盜墓案144起,引發全國關注震動。
  • 樂清非文保歷史古建築的保護困境
    後人逛了北大街老城區,再來附近看看有近千年歷史的古池和狀元橋該有多好啊!」背景:文保單位的分類文物保護單位是經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和市縣級人民政府審核、批准並公布要實施認真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對於目前業已公布了的文物保護單位,原則上應加以維護,不可輕易更改。
  • 湖北荊州:千年古剎新年香客盈門(組圖)
    直到走進這座千年古剎,看它在鬧市區中依然莊嚴肅穆煙霧繚繞,心裡才舒了口氣:有些東西還是留下了。  人民網湖北1月25日電 在古老的荊楚大地上,有一座千年古剎高聳在楚靈王行宮古章華臺遺址上,它位於湖北荊州市沙市區最繁華的中心城區內,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悠遠的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使這座古剎成了荊州市著名的佛教道場、旅遊勝景。它就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章華寺。
  • 迎恩門 能否承載起紹興人的水鄉情懷?
    這是晚清紹興著名文士李慈銘在其《霞川花隱詞自序》中描寫的迎恩門。這座水陸兩用城門,因古時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親臨必經此門,故有此名。它是歷史上從杭州進出紹興城的主要水道關隘和物流人流的聚散地帶,寄託著紹興人獨有的商貿情懷。如今的迎恩門風情水街項目經精心打造,重現繁華景象。
  • 我打算去北京紅螺寺看看,它是千年古剎,請您跟我來吧
    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廟當屬千年古剎紅螺寺。我在北京生活工作二十年,它堪稱是我的第二故鄉。紅螺寺差不多去過四五次,基本都是為了陪伴來京的家人朋友而去。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紅螺寺最幽靜的一次,竟然也是唯一的一次獨自前往,那是去年清冷深秋的某一個傍晚,那個傍晚的點點滴滴此時此刻仍然歷歷在目。
  • 南京市民發現明故宮奉天門石礎91年前文保題刻
    明故宮發現91年前文保題刻  南京日報報導 今天遊覽明孝陵的人,大多會在孝陵文武方門前那塊保護孝陵文物的「特別告示碑」前駐足嘆息。這塊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由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共同豎立,用日、德、意、英、法、俄6國文字撰寫的文保碑,如今已經成了孝陵一道名聞天下的風景。
  • 福建千年古剎寶林禪寺舉行中秋拜月祈福法會
    2019年09月14日 13:03:00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9月14日電 (陳國明)13日中秋節之夜,千年古剎福建省連江寶林禪寺舉行第13屆大型中秋拜月祈福法會。
  • 坐南朝北命名太陰,精選奇木細雕佛像,驚嘆獨樹一幟的千年寺院
    現存南大殿是寺內的精華建築,建築風格為金代遺構。 或因該寺位於東華山北麓,按山北水南屬陰,稱為太陰寺。
  • 千年古剎玩轉微信招聘 我佛求賢「萌」爆朋友圈
    時代巨變,連深山裡的千年古剎都開始通過微信發布招聘啟事了!  「想要躲一份清靜,得一份自由,卻在滿世廟壇中尋不得蒲團,哪裡才能解我愁煩苦憂助我脫凡出俗?」  3月27日,韶關翁源深山古剎東華禪寺的這則招聘啟事通過微信甫一發布,便迅速火爆朋友圈,截至3月31日,這則招聘啟事的點擊率已超過108萬,並收穫4000多個應聘信息,400多封應聘簡歷。
  • 佛教國寶——千年古剎,攸縣黃豐鎮寶寧寺
    三奇:一為湖南第一千年沉水樟,二為四季青綠的觀音芋,三為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寶寧寺現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寧寺,原名保寧寺。在攸縣縣城東50公裡的黃豐鎮烏井村。寺院坐落在巍巍的聖壽山麓之上,五股側峰猶如「五虎」飛襲而下,殿宇建在「五虎」的腳趾之上,左有象鼻山伸展,右有馬鞍嶺倚峙,前隔鳳凰臺與蓮花峰相對,寺院像一顆明珠,在眾山環抱之中。
  • 新都映象:千年古剎寶光寺看「三寶」
    蒼翠古木掩映中的千年古剎寶光寺,在喧囂塵世中支撐著一方信眾的虔誠信仰。獨具神韻的隋唐傳世園林,桂湖催生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傳世名篇。漢代說唱俑展現了東方雕塑藝術的美學成就,訴說著香城寶地歷史上的豐腴與富足。
  • 丁香花開時 古剎吟詩文
    第十六屆法源寺丁香詩會暨第十三屆丁香筆會在丁香花盛開之際如約而至,除了九十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田華登臺表演外,還有作家、詩人、朗誦藝術家、詩歌愛好者、社區百姓等300多人參與,他們以詩文會友,以書畫聯誼,讓高雅藝術親近尋常百姓,也讓千年古剎展現出了別樣詩意。著名導演、編劇劉紀宏在現場飽含深情地朗誦了一首戴望舒的《雨巷》,詩中提到丁香花,顯得十分應景。
  • 為何千年古剎現無僧人?
    紅色三平嘉賓|中共平和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主任 林麗紅閩南古剎三平寺年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善男信女以及海外華人、港澳臺胞前來朝拜祖師公,香火盛於一方。然而,今日人們穿行在這千年的古老寺廟之中,卻無一僧人住持,當是一奇觀。何也?林麗紅:話說三平寺這個海內外信眾朝拜的聖地,在閩西南革命史上也曾書寫過濃墨重彩的篇章,演繹著可歌可泣的故事。
  • 贛州西津·新華府小區有人拆牆體 市民投訴遭遇「踢皮球」
    商鋪業主拆下來的牆體,可以清楚看到有鋼筋裸露,還有很多磚塊。「商鋪這裡是在一樓,樓體的結構是蓋房子的時候就設計好的,現在把商鋪裡的牆拆了,沒有牆面支撐,肯定會影響到整棟樓的正常受力。」曾女士對此表示擔憂。
  • 重慶綦江古劍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剎 四面都是懸崖
    淨音寺原名古劍山寺,前身為東嶽廟,始建於北宋,是巴蜀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雄居海拔1146米的古劍山雞公嘴前端,緊鄰陽橋,四面都是數十丈、上百丈的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巨石上鑿出的石階小道和整個山體相連,顯得雄偉壯觀。
  • 湖南衡山有座傳奇古寺,石牆鐵瓦,迎風傲雪,為南嶽最早古剎
    湖南衡山遊客最多的大殿是祝融峰頂的祝融殿,不過山上最早的古剎並不是名氣更大的高臺寺等名寺,而是祝融峰額下,靠近祝融殿的上封寺。這座古剎並不是傳統佛寺,而是以佛教文化為主,道教文化為輔,兩者和諧相生的綜合性寺廟。其實從更深一層來說,佛教從兩漢時期傳入中土之後所經歷的本土化就是融合了中國的道家哲學,就是在現在看來,兩教在細節處還是有諸多共同之處。
  • 登頂眺望紹興古城:東西南北映射時代之音
    項菁 攝中新網紹興12月15日電(記者 項菁)中國135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變遷史堪稱奇蹟。江南一帶,素稱「鑑湖越臺名士鄉」的紹興古城,久經2500餘年歲月洗滌,今天依然挺立。沿著古城初始足跡,記者朝著位於城中心的府山拾階而上,觸摸這座城市「春風不改舊時波」的千年篤定,登上山頂飛翼樓遠眺四方,感受「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七十載堅韌、聆聽「策馬奔騰長三角」的新時代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