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航拍的淨音寺(圖片來源:新華網 攝影:劉潺)
3月22日航拍的淨音寺(圖片來源:新華網 攝影:劉潺)
重慶綦江古劍山自唐朝以來就是遠近聞名的宗教活動聖地。據當地老人講,以前的古劍山以雞公嘴為中心,山上山下廟閣連環對峙,佛音繚繞,千百年來,一直香火不斷。來古劍山,就不能不去淨音寺了。
淨音寺原名古劍山寺,前身為東嶽廟,始建於北宋,是巴蜀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雄居海拔1146米的古劍山雞公嘴前端,緊鄰陽橋,四面都是數十丈、上百丈的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巨石上鑿出的石階小道和整個山體相連,顯得雄偉壯觀。
1730年,淨音寺鼎盛時期,有「大雄寶殿」、「三聖殿」、「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福壽殿」、「藏經樓」等18個殿堂,分布在前山和後山,常年香火旺盛,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文革」中,淨音寺遭到嚴重損毀。1991年,經綦江縣政府批准,淨音寺重修了莊嚴雄偉的「光明殿」、「藥師殿」、「觀音殿」、「金剛殿」、「大山門」、「綜合樓」等殿堂。1999年、2007年,原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惟賢大和尚兩次親臨綦江,率眾高僧為淨音寺佛像開光。
淨音寺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相傳在早時,古劍山雞公嘴山上住著一個姓王的泥匠。一天夜裡,王泥匠夢見了觀音娘娘。夢醒後,王泥匠與妻子商量,決定塑一尊觀音娘娘的像。於是,王泥匠精心塑像將其放到雞公嘴山頂。並在觀音前第一個許願:「希望兒子長大了學有所成,將來成達官貴人,不像他做一輩子的泥匠。」十年後,王泥匠的兒子,被南州(今綦江)縣官看中,舉薦給楚州(今重慶市區),還真的就成了達官貴人。王泥匠逢人便說是觀音娘娘顯靈,因此來拜菩薩的人絡繹不絕。王泥匠的兒子,便派手下在山頂修了一座寺廟,就是現在的淨音寺。就在寺廟修好後的第二年,王泥匠的兒子回鄉省親,與南州縣官一起去雞公嘴拜觀音,兩人同時許願,希望來年能得到提拔。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王泥匠的兒子真的得到了提拔。於是,南州縣官嘟囔著:這雞公嘴的菩薩硬是應遠不應近吶。從此,「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這個說法就流傳開了,很多人都不遠萬裡到雞公嘴來燒香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