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型衛星可以透過雲層或黑夜窺視地球,甚至窺視建築物內部物體

2021-01-08 騰訊網

這顆先進的衛星能夠透過雲層窺視地球,甚至在夜間也能看到地球上的物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窺視建築物內部。

這顆新型衛星是幾個月前由一家名為五車二的太空公司發射的,本周它向政府和私人公司開放使用。 它不是光學成像,而是使用一種叫做合成孔徑雷達(SAR)的技術,該衛星向目標發射強大的無線電信號,衛星隨後收集並分析反射回來的信號,以生成圖像。 這有點像海豚使用的回聲定位過程,就這顆衛星而言,它可以穿透建築物的牆壁,識別建築物裡面的物體。

這種技術可以讓衛星能夠在夜間或陰天俯瞰地球。 該衛星幾個月前發射,但平臺剛剛向政府和私人公司開放(五車二航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前系統工程師、五車二航天公司執行長帕揚·巴納扎德說:「事實證明,世界上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夜間,平均而言,有一半的時間是多雲的。 綜合這兩種狀態,在任何時間段,對衛星而言,地球上空大約75%是多雲的,夜晚的,或者夜晚又多雲。

這對常規衛星的觀察會造成很多障礙。 而該衛星使用無線電信號而不是光,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看見」建築物的牆壁, 這項技術目前可以用於科學研究,比如透過雨林樹冠窺視或監測天氣模式。然而,因隱私問題,一項特殊的美國法律禁止圖像質量過高。

相關焦點

  • 透過雲層看星空,你還需要這個
    同樣拿我們自己來做類比,如果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的時候能夠充分利用到我們的感官,比如,形狀、顏色、觸感、敲一敲發出的聲音等等,那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物體本身的性質。正是因為如此,遙感衛星上通常會在多個波長上進行觀測。像高空、低空的雲層、地面的積雪等等,儘管在可見光波段看上去都是白色的,但由於生成機制不同,在其他的波段上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 間諜衛星可拍出「水晶般清晰」的照片,功能足以穿透牆壁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無論陰晴圓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新衛星可使用雷達在地球任何地方產生高解析度圖像,並且其強大功能足以穿透建築物的牆壁。由凱佩拉空間公司設計的這顆名為「凱佩拉—2」的間諜衛星,使用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使用的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無論空氣能見度、雲層覆蓋或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它都可以觀測地球。「凱佩拉—2」的間諜衛星無論空氣能見度、雲層覆蓋或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都可以觀測地球。「凱佩拉—2」的間諜衛星無論空氣能見度、雲層覆蓋或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都可以觀測地球。
  • 窺視前任 無視現任的星座
    說起愛情,過去和現在甚至是未來,這些都是需要大家好好的把握的,過去對很多人來說是不願意被提起的,關於愛情的過去,有的人放下了,而有的人依舊是放不下的。那麼在十二星座中,窺視前任,無視現任的說的都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吧。
  • 黑洞內部是什麼?諾獎得主作出詳細解釋,不能貿然窺視
    然而,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黑洞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或者在其中存在什麼。正因為神秘,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更想知道它的內部結構,在被黑洞吞噬之後,是否真的能夠穿越?事實上,這個問題就連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也無法回答,因為人們對黑洞的認識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範圍。儘管如此,科學家仍在探索黑洞存在的可能性。
  • 澳大利亞上空綻放絕美「煙花」,衛星為你展現「放射狀雲」美景
    輻射狀雲是一種由淺雲組成的集合,而這些淺雲在內部以獨特的放射狀結構組織起來。有時,雲系會以樹葉狀的結構出現,或以車輪輻條的形式出現,如上圖所示,其輻射臂被稱為蛛形綱(actiniae)。
  • 為什麼木星有 79 個衛星,而地球只有一個?
    這是木星迄今為止最大的衛星,分別命名為艾奧(木衛一)、歐羅巴(木衛二)、加尼未(木衛三)和卡利斯託(木衛四),它們是最早發現的衛星。隨著觀星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更多木星的自然衛星被發現。謝潑德的團隊將已識別的木星衛星(即圍繞木星旋轉的衛星)總數增加到79。太陽系中沒有其他行星可以匹配這個數字。土星以其62顆經過驗證的衛星獲得亞軍,而天王星以27顆衛星而海王星有14顆。
  • 僅1個風暴就能吞噬3個地球,內部環境極其惡劣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它有一個大氣層,這個大氣層的氣壓非常高,雲層下20000米的地表,其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200萬倍。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大氣層中的氫氣會轉變成一種奇妙金屬液體,實際上木星的氣態和液態並沒有明顯的界限。透過木星的氣態和液態表面,可以到達木星的內核,木星內核是由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
  • 揭秘地震雲,雲層可以預報地震嗎?
    作為一種頻繁的地球構造運動,地震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直接影響,甚至多次改變歷史進程。亞平寧半島的龐貝古城,當年就是因為地震引發了維蘇威火山爆發,從而被徹底的摧毀。地質學界著名科學家,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宇津德治、荻原尊禮等人更是明確表示,「'地震雲'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偽科學學說,地球內部活動怎麼能通過天空反映出來呢?」雲層是如何形成的,是早就有科學定論的。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它們混合組成漂浮聚合物,就是雲的形成。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未來20個月內,「朱諾」將在距離木星雲層頂端5000千米左右(最近處約4100千米),環繞木星飛行37圈,用自身搭載的9臺探測設備,包括一部廣角彩色攝像機,觀測雲層下的「夫君」。  揭開木星真面目  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有科學家打比方說:「如果你將太陽系中的一切全都放一起(不算太陽),它們全都可以被塞進木星內部。」
  • 科技日曆|60年前,拍攝到地球首張照片的「探險者6號」衛星發射升空
    1959年8月7日,美國科學衛星「探險者6號」(Explorer 6)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大西洋飛彈靶場發射升空,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這顆衛星是一顆小型球形衛星,旨在研究各種能量的捕獲輻射、銀河宇宙射線、地磁、上層大氣中的無線電傳播和微隕石等事物。這顆衛星安裝有四組為其供電的太陽能帆板,外形仿佛一架大風車,因此又被人稱為「槳輪衛星」(Paddlewheel satellite)。
  • 冥王星上看到不明物體,衛星探測器放大後,這一幕令人類害怕!
    冥王星上看到不明物體,衛星探測器放大後,這一幕令人類害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也越來越頻繁。近日冥王星發現不明物體衛星探測器放大後這一幕令人害怕,想必有很多朋友對此感到好奇,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和地球有哪些不同?
    地球的形狀可以近似為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形。赤道的鼓起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的赤道直徑比兩極直徑大47km(27英裡)。相反地,木星主要由氣體和液態物質組成,可以分為外面的大氣層和更緻密的內部。從體積上看,木星上層的大氣中有88-92%是氫氣,8-12%是氦氣;而從質量上看,氫氣佔75%,氦氣佔24%,剩下的1%是其他成分。
  • 地球竟然有過兩個月球作衛星 咬嘴唇可不僅是為了性感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曾經地球還擁有第二個衛星,也就是更小的月球,但是,最後它與更大的月球相撞並融合在了一起。天文學家表示,環繞地球的這個第二顆衛星大約有1200公裡寬,可能是由這顆行星和一顆火星大小的物體的碰撞形成的,科學家懷疑這顆行星和一顆火星大小的物體幫助我們創造了今天在天空中看到的月球。2、地球上所有螞蟻的重量和所有人類重量幾乎一樣
  • 地球內部為啥那麼熱
    地殼內部的溫度有4000~6800℃,它之所以這麼熱,是由於以下熱源產生的熱量:1、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2、摩擦加熱,由密度較大的核心物質下沉到地心引起的。3、地球形成和膨脹時產生熱量尚未流失。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3、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作為一顆年輕星球,地球經歷了雪球期,正因如此,科學家們推測,雪球系外行星可能維持生命存活,2019年7月一項研究表明,它們甚至比最初想像的更適合維持生命存在。該研究報告聚焦於這些雪球行星表面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不僅僅是觀測其表面海洋,結果顯示,雪球行星可能有相對溫和的內陸地帶,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該環境下很容易孕育生命形式。
  • 立方體衛星示意圖
    一方面具有在軌機動能力的立方體衛星可對目標衛星實施自殺式共軌攻擊,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冷戰期間前蘇聯研發的「殺手衛星」;另一方面立方體衛星擁有廉價和快速可複製的特性,這可大幅改進太空系統脆弱性,降低敵方攻擊太空系統的收益,為構建分布式彈性太空體系提供了有效技術手段。
  • 你知道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嗎?
    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後才能達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傍晚處於天空的西側,被稱為「長庚」。
  • 亞馬遜機器人技術屏蔽窺視目光,電商業「貓鼠遊戲」激烈
    為了維護數據安全,亞馬遜開發出機器人技術(即robots or bots),有效抵制了大量「窺視的目光」。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零售商,亞馬遜讓消費者印象最深的是其快速的物流服務、龐大的產品類別和向不同領域(比如原創電視劇)進軍的野心。 其實,掌握了支撐現代電商行業的複雜技術,也是亞馬遜成功的重要原因。
  • > 衛星雲圖滾動播放
    衛星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由宇宙從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雲層覆蓋和地球表面特徵圖像。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可以通過衛星雲圖發送的天氣數據分析出它們的位置,預計它們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地面天氣預報分析提供依據。在海洋、沙漠、高原等一些人類難以探索或者未探索的未知地區,可以通過衛星雲圖提供資料,以彌補常規設備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