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閻連科時代」 | 星期天文學

2021-01-17 騰訊網

[摘要]閻連科不僅僅是一個禁書作家,他在日本文壇顯示出開拓未知表現領域的強大力量。

日本的"閻連科時代"

2015年,閻連科曾憑藉小說《受活》獲得由日本讀者評選的Twitter文學獎。2016年末,他的三本新作《我與父輩》《年月日》《炸裂志》日文版相繼出版,在日本文壇和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著名的書評家豐崎由美、著名學者藤井省三等先後在《周刊新潮》《東京新聞》等重要報刊發表評論文章,有媒體稱一個"閻連科的時代"已經到來。

"閻連科的作品對漸次貧血昏聵的現代文學界而言無異為一聲當頭棒喝,其中別具心裁的奇思異想與尖銳刻畫,既是直面當代中國失衡現狀的必需品,同時也與莫言、餘華的作品,乃至魯迅晚年的《故事新編》有相通之處。中國文學骨骼堅實的想像力從不懼怕面對暴力與汙濁。"文學評論家福島亮大在《日本經濟新聞》上如此評價閻連科的創作。

迄今,閻連科已經有包括《受活》在內等7部著作在日出版。《四書》《發現小說》或將在2017年面世,此外,《堅硬如水》《日熄》也正在翻譯中。

戰後以來中國作家同時出版三本書尚屬首次

2015年,閻連科獲得由日本讀者評選的Twitter文學獎,這是亞洲作家首次獲得該獎項。此前獲得過該獎項的作家有美國作家、普立茲獎獲得者朱諾·迪亞斯,法國作家、龔古爾獎獲得者勞倫·比內等。

2016年下半年,閻連科的三部著作《我與父輩》《年月日》《炸裂志》相繼由日本不同的出版社推出,在日本媒體和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日本城西國際大學教授、著名的翻譯家、旅日詩人田原說,"日本能在一年之內由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譯者出版中國一位當代作家的三本書實屬罕見。享受這種榮耀的除了魯迅,可能只有閻連科了。"

三本書分別由日本著名的翻譯家飯塚容、谷川毅和泉京鹿翻譯,他們都是當今日本公認的中國文學最好的譯者。飯冢容是中國老一輩作家都很熟悉的日本翻譯家飯冢朗的長子,在大學時代,他就開始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30年來,翻譯了魯迅、曹禺、鐵凝、王安憶、餘華等幾十位中國作家的長、中、短篇小說、劇本40餘部。谷川毅也是《受活》日文版的翻譯,他憑藉這部小說入圍了日本文學年度翻譯大獎。泉京鹿曾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翻譯過餘華《兄弟》等中國當代文學作品。

閻連科的長篇散文《我與父輩》從自己的童年開始寫起,把人們帶回到上世紀那個充滿貧窮和飢餓的年代,講述了生活在偏僻農村裡的父親、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艱辛的成長經歷。《年月日》是閻連科的中篇經典,1997年在《收穫》發表後,中國所有選刊均以頭題選載,被譽為中國版的《老人與海》,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等各種獎項,被法國教育中心推薦為法國中學生讀物。小說描寫了在清光緒中葉至民國八年,耙耬山脈的生命故事,以沉重的筆調和寓言式的敘事,在悲劇的文本框架中塑造人類生命的過程。《炸裂志》則是以"神實主義"的寫作手法,荒誕、誇張、奇幻地呈現了"炸裂"由百人之村巨變為超級大都市的故事。

迄今,閻連科已經有《為人民服務》《丁莊夢》《受活》《沉默與嘆息》(演講集)等7部著作在日出版,2017年還將出版《四書》和《發現小說》,《堅硬如水》《日熄》也正在翻譯中。

日本文壇:閻連科顯示出開拓未知表現領域的強大力量

三本書上市以來引起了日本文壇和讀者的強烈反響,在年底的各種年度推薦文學書榜單中,《我與父輩》《年月日》《炸裂志》都分列其中。在日本全國性大報《每日新聞》的書評版面,以作品《小小的家》獲得直木獎的日本女作家中島京子大力推薦《年月日》,"小說中寓言般的故事跨越國境,討論'生命'這一包括人類、動植物以及大地母親的宏大命題,直擊讀者內心深處。"日本的文學廣播站專門介紹了閻連科的作品,對於中國作家而言,這也是很罕見的。

知名的書評家豐崎由美、文藝評論家福島亮大、著名學者藤井省三、張競等先後在《周刊新潮》、東京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重要報刊發表書評和評論文章。豐崎由美說《年月日》這本書讓她哭了很久,"很多年沒有這樣了,特別是狗的死亡那一段,一晚上無法入睡。閻連科的《年月日》僅僅描寫了一名選擇留在農村的老人四個月的生活。然而其宏大的布局恰恰就由'僅僅'二字孕育,故事的結局更讓人眼含熱淚,無比激動。我敢斷言,所有讀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忍不住對人傾訴關於小說的種種,並對其一生難忘。"以研究魯迅而知名的漢學家藤井省三則撰文指出,"《年月日》以百姓故事的筆調起筆,卻走向悽慘但不失希望的結局,是一部令人不禁聯想到《小王子》的成人童話。"

明治大學教授張競則發表對於《炸裂志》的重要評論,"小說並不是在忠實再現改革開放後社會的腐敗與墮落。作品中的種種怪像雖為誇張渲染下的現實寫照,故事的舞臺卻有著童話般的風情,在欲望這一無間地獄中拼命掙扎的人們有如皮影角色般上演種種悲喜。這一奇妙的組合在給予讀者《默示錄》一般的衝擊的同時,也重新顯示了作家開拓未知表現領域的強大力量。"

更多的評論則對三本幾乎同時面世的書都印象深刻,"閻連科的作品對漸次貧血昏聵的現代文學界而言無異為一聲當頭棒喝,其中別具心裁的奇思異想與尖銳刻畫,既是直面當代中國失衡現狀的必需品,同時也與莫言、餘華的作品,乃至魯迅晚年的《故事新編》有相通之處。中國文學骨骼堅實的想像力從不懼怕面對暴力與汙濁。"文學評論家福島亮大在《日本經濟新聞》上如此評價閻連科的創作。也有媒體指出,"閻連科的作品有其不受意識形態束縛的平等視角。這種視角能夠把中國社會的荒謬寫做大眾化的故事,並將其推向全世界。"

在很多日本文學評論家看來,中國當代作家要遠比日本作家創作豐富,並且更有創造力,"現代文學時期,魯迅徹底徵服了日本,直到今天他們也會把他們的作品和魯迅聯繫起來。夏目漱石影響過魯迅,芥川龍之也對他有影響,文學就是這樣,魯迅就是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的孩子,但是魯迅又在日本繁殖了很多後代,我們這代作家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也在中國有很多後代,現在看來閻連科在日本也影響了很多作家,有很多孩子。"神戶一個研究越南文學的教授甚至指出,在越南也有很多作家宣稱受到閻連科的影響。

由閻連科在《發現小說》裡提出的"神實主義"也在日本得到了讀者和評論界的呼應,也因此日本的河出書房新社希望在今年出版閻連科文學理論隨筆《發現小說》,與此同時,法國在今年4月就將出版這本書,英語正在翻譯中。這就讓人想到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馬爾克斯的巜番石榴飄香》、略薩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卡爾維諾的《美國講稿》、庫切的《內心活動》以及帕慕克的談寫作文學等理論在中國出版.這些都證明一個作家的文學理論被翻譯出版,是其作品更深層的被接受的過程。

在《發現小說》中,閻連科提出現實主義的真實是通過控構的真實、世俗的真實、生命的真實、靈魂的真實等層面體現的,中國當下的現實主義作品都在第一層面和第二層面徘徊。這種創作理論的提出不僅在日本,在世界其它地區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西班牙讀者都在說中國很魔幻,他們知道整個世界文學和拉美的關係,但神實主義的提出,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文學在借鑑中的獨立和發展,標誌著東方文學現代性的成熟。"一位西班牙文學研究者說。

日本讀者:他不僅僅是一個禁書作家

閻連科的小說《受活》正是受到了日本讀者的歡迎才獲得了twitter文學獎,田原說,毫不誇張地說,閻連科是最受日本讀者歡迎的中國經典作家,他的作品被反覆再版。Twitter文學獎完全由讀者投票評選,《受活》日文版於2014底在日上市,創造了中國作家作品在日銷售的奇蹟,四個月之內再版四次,此前在日再版過的中國小說僅有賈平凹的《廢都》等。而今,《年月日》上市不到兩個月也已經再版,《炸裂志》上市一個多月,岀版社就已著手再版計劃。

"《年月日》是我讀到的日本文學中沒有的作品,不僅讓我感動,也讓我震撼,帶給我很多思考。在全世界文學中都沒有,中國作家的想像力完全不是原來我們日本人所了解到的。"一位日本讀者說。在神戶,一個老太太就因為看了《受活》開始學習中文,希望能和這個叫做閻連科的作家交流。"為什麼是閻連科?而不是別人,在日本被讀者接受了?這值得我們深思。"田原說,"對於日本讀者來說,他確實帶來了新鮮的經驗,新的寫作方法。"

在日本的大小書店都能看到閻連科的書,很多書店還將他的書放置於非常顯要的位置。有趣的是,有的書店還在他的小說書堆前立上一個小廣告牌,上面寫著,"他不僅僅是一個禁書作家。"田原說,日本對待中國文學可能以前還有意識形態的偏見,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樣了,"很多人認為禁書、政治題材這些因素會吸引海外讀者的關注,但是寫作本身更重要。現在他們對中國文學的了解已經從通過文學了解中國到了解文學本身。"

很多日本讀者對於閻連科的作品有著讓人驚嘆的理解。日本世界文學讀書會專門以閻連科作品做過交流。這個讀書會成員構成非常有意思,都是80多歲的老太太,全部畢業於東京女子高中,大部分是教授,在二戰以前這個讀書會就開始舉辦,擁有漫長的歷史。這些優雅的日本老太太每月相聚一次,討論一個重要的國際作家的作品。一位老太太說,"中國文學我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現在讀到《受活》,非常感動。在我閱讀的世界文學範圍內,東方作家擁有這樣的想像力是非常罕見的。"另一位會員則談到喜歡書裡的女性形象茅枝婆,"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女性。"

在日本東京的另外一個中國文學讀書會也討論過閻連科的作品。這個民間讀書會也很有意思,每月聚會一次,60個成員每次自費到東京一個地方談論中國文學,自己坐高鐵,帶便當,完全是自發的對中國文學的熱愛。迄今,他們已經系統地討論過閻連科小說四次了,一位參與者說,"可能有的人覺得我們喜歡他的小說是因為禁書的關心,但是我們真的並沒有這麼關心中國政治,我們關心結構,語言,所有和文學相關的一切問題。"(文/ 水原子)

相關焦點

  • 作家閻連科:母親教給我的「女性生命課」
    02自從閻連科成為作家之後,有一點經濟實力,就總想給母親表點孝心,帶著母親去旅遊。每次出去旅行,老太太可高興了。閻連科的父親去世很早,是在閻連科結婚那年走的。父親和母親一向感情深厚,很長時間,閻連科的母親都有點緩不過來。但母親堅決不離開和父親一起生活過的地方,平時也不願意和其他的子女同住。
  • 日本留學:日本星期說法的來源
    許多留學的同學都知道,日本星期的說法和我們的不一樣。今天,就由東學君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日語和韓語中星期都是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來表示的。它的來源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說起了。七曜在唐朝時期曾被使用過,之後再傳入朝鮮半島,日本。日本呢,在江戶時代雖然使用過,但是民間一直認為7天一個輪迴,記憶太麻煩,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推廣,直到明治時期才算真正的開始使用「七曜日」了。另外,不同地區的人,對於一個星期開始的時間的理解並不一樣,中國人的理解是是周一是一個星期的開始,而有些國家的一周是從周日,甚至周六開始的。
  • 教你一分鐘記牢日本的星期!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奉行加班制的國家,日本的上班族們從周一到周五都過著緊張又忙碌的工作生活,所以他們平時的壓力是非常的大。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為了消減壓力,肯定會去找樂子。所以,在星期五下班後,上班族們通常都會三五成群的去他們最愛的地方消遣。
  • 遊記:看會日本星期幾
    日本的一周時間和我們表述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在遊玩過程中很容易碰到商場、藥妝、餐飲店或寫著周幾打折等活動,各種景區交通也會標註各種時間的運營時刻等等,因此我覺得還是要學會看日本的星期幾,很簡單,大家記一下。
  • 天文學的背後,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文學
    而農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需要又進一步促進古人在天象方面開拓,中國古代天文學作為比較古老的自然學科,究竟是怎樣發展的呢?中國的天象紀事的起源還是非常早的,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到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天象的比較有規律的周期變化有關,為了更好地使其服務於人類的生存生活。
  • 你想不到的,天文學對人類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因為,對於大部分埃及王朝所處的時代來說,主星群是金牛座!所以前半部分的埃及王朝是崇拜神牛的!形成了米諾斯文明!在古代埃及,只有一頭聖牛,當這頭聖牛死後,祭祀會根據一些跡象,去尋找一頭新的聖牛,場面宏大!這一點對普通民眾來說,僅僅是崇拜!對祭祀來說,這是神權的象徵!
  • 10秒鐘帶你了解「星期的由來」與「命名」
    如何快速使用10秒鐘了解,星期的由來與歷史!如果你眼速夠快,我們就開始挑戰吧。如果你看過我前幾期的作品,那你對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時代,一定是頗有一番了解的。當時人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每周七天,而且分別給七個新命名作為星期日-星期六七天的名稱。這就是目前通行世界的以星期分割月份的由來!既然了解了星期的由來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星期是如何命名的?
  • 天文學的發展簡史是怎樣的?
    天文學的發展簡史,早在公元前340年左右,戰國時期,尸佼就給宇宙說下的定義: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意思就是把空間和時間結合在一起就是宇宙在我國古代有三種比較系統的宇宙學說: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淮南子》這三家代表人物依次有張衡,祖衝之,一行,郭守敬
  • 命理學的天文學背景
    其實,先哲之所以創立了命理學,有著科學的天文學背景。太陽系主要由太陽和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從太陽向外依次排列)組成,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八大行星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公轉,公轉方向與太陽自轉方向一致,公轉軌道近似為以太陽為圓心的勻速同心圓周運動。
  • 「星期」起源說之外太空
    以七曜為一周的曆法觀念是由印度傳入中國,與歐洲的星期概念似乎都是源自於同為月陰曆法的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日曜日一定是英文的Sunday、月曜日一定是Monday,更明確的是無論是哪一天的名稱、拉丁文與漢文所指的星球都是同一顆),七為希臘與兩河流域文明常用數字,也是該地區的吉數。
  • 日本輿論調查:逾七成日本人認為平成時代是「好時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天皇換代後,日本平成時代即將落幕。日本共同社2月-3月通過郵寄方式,就平成時代進行的輿論調查(以3000人為對象)結果顯示,包含「較好」在內,73%的人認為平成是「好時代」,給出了積極評價。57%的人回答對於他人「變得不寬容」。關於女性的地位,認為「幾乎沒有提高」及「還不充分」總計達86%。
  • 「星期」的由來
    如基督教徒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日」,七天稱「一個禮拜」,中國為什麼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成立「學部」,袁嘉穀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後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麼處理的問題。
  • 日曜日、月曜日……日語中星期的由來是什麼?
    眾所周知,日本的星期和中國的叫法不大一樣,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是月火水木金土日。今天就給各位介紹一下日語中各種星期叫法的來歷!可能有些小夥伴一直以為各種曜日的起源和中國的五行有點什麼關係,但其實並非如此!七曜日實際上是和西方的說法一一對應的!
  • 【日語小常識】日本為什麼稱星期為"日月金木水火土"
    反而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卻沿用七曜之名來分別稱呼一星期的七天,如懂日本語,便知道日本語稱星期日至六正是用日曜日等七個名稱。星期日→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星期一→月曜日(げつようび) 星期二→火曜日(かようび) 星期三→水曜日(すいようび) 星期四→木曜日(もくようび) 星期五→金曜日(きんようび) 星期六→土曜日(どようび)星期的說法,你學會了嗎?歡迎添加【愛心日語】。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日語中是如何表示星期幾的?
    我們經常在日本看到XX曜日,或者在某個日期後面會有一個括號,比如X月X日(金)等等,其實,這代表的就是星期。我們說星期的時候,是從星期一到星期日,而日本人說星期的時候,是按照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和日曜日的順序來表示周一到周日的。為什麼和我們區別這麼大呢?要是我說我國古代也是這麼叫的,大家會不會吃驚呢?
  • 古代天文學基礎概念,學會它,不用再擔心看不懂古書
    這就涉及到一些基礎的古代天文學概念。古人的天文知識相當普及。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也。我們閱讀古詩文時首先會在腦海裡勾勒出形象。
  • 被西方壟斷的天文學,建座「中國天眼」,留住科學人才
    不過,雖然當天文學家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翻閱近現代天文學的成果,你就會發現中國在這一領域上的突破,完全是一片空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中國和西方天文學的發展,其實是處於同一起跑線的。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
  • 日本奈良古墓壁畫現天文圖 或為4世紀在中國觀測所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朝日新聞》7月16日報導,有關創作於7世紀末-8世紀初的KITORA古墓壁畫,日本文化廳和奈良文化財研究所15日透露,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是根據4世紀前後在中國長安、洛陽觀察到的星座圖繪製的」。
  • 日本進入氫能發展新時代
    原標題:日本進入氫能發展新時代   普氏能源近日消息,2021年日本將進入氫能發展的新時代。日本將開始從澳大利亞進口液態氫。這是氫商業化過程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