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認為,身體的每一處都是父母饋贈的,加之「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剪髮剃髮是一件罪過很大的事情,因此在提倡剪髮易服的時候,是很不順利的,能接受新潮思想的只有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清朝人是抗拒的,為了抵抗剪髮甚至還發生了很多的慘案。
清朝人以留長辮為榮,從留髮開始就不曾剪過,然而頭髮越長就越難清洗,拖著那麼長鞭子的清朝人,他們的辮子幾個月不洗都是有可能的,曾經有一個英國女子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到,當清朝人解開辮子的時候,當場吐了一地。
清朝是滿人當政,而滿人是遊牧民族出身,因此不管是打獵還是出徵他們經常會因為頭髮過多而感到不便,於是他們就將前額剔除,在後邊蓄辮,凡事有事情的時候,就將長辮在脖子上繞上幾圈掛在脖子上,這樣子行事方便一些。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之後,就在中原地區頒布了一道「剃髮令」,其中規定凡是漢族人士,都要學習滿族蓄辮,其中多爾袞還多次完善這道法令,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嘉定三屠事件,1645年為了反抗剃髮,有近兩萬漢人被屠殺,因此清朝後來就有四萬萬人留辮。
然而這種辮子留長了是很難打理的,在清朝的皇室貴族,有下人專門幫他們打理,然而繁瑣的工序加上頭髮實在太長,也經常一個月才清洗一次,在古代並沒有什麼清洗原料,只知道用十分名貴的材料,並不管效果怎麼樣,相傳慈禧是用燕窩洗的頭髮,再不濟皇子公主們也會用蛋清清洗,以凸顯自己高貴的身份。
燕窩不用說,光是蛋清尋常百姓家也是用不起的,因此底層的百姓,如果要洗頭髮,通常就是下到河裡洗澡的時候淋溼一下就好了,根本沒什麼效用,就算特意接下來清理,也經常是幾個月一次。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清末民初。
為了提倡新思想要求各民族剪髮易服,於1903年,1月15日發表剪辮邑服說,強制要求剪髮,才慢慢將百姓們的長辮剪去,換成了短髮,這才好好的開始清洗頭髮,但是當時剪髮的過程也很不容易,反抗的人太多,因為剪髮就造成了近幾千人的以死抵抗,不過好在最後成功了。然而不剪短的清朝人辮子,到底有多髒呢?據傳十米開外臭氣燻天,氣味令人嘔吐。
曾經有一位來我國遊歷的英國女子,她在看見清朝人剪髮的時候覺得新奇,就湊過去看,回來後還曾在日記當中提到,清朝人的頭髮表面上看上去收拾的很好,還很乾淨,但是在接下來剪的時候,卻極其噁心,一解開辮子會突然散發一股惡臭,隔著幾百米都還能聞到臭氣燻天的味道,自己當場就嘔吐了,事後連飯也吃不下,由此可見,清朝人的辮子其實十分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