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清朝男人是如何打理辮子的?

2021-01-08 騰訊網

辮子這東西,且不說美觀與否,最大的問題就是清洗。將頭髮辮起來,然後盤在頭上,這樣不通風,還容易滋生各種寄生蟲。很多朋友對長蟲子這事可能無感。舉個例子吧。

筆者是80後,小時候在河南農村長大。當時還是男孩,留的是平頭,父母不在家,頭髮疏於打理,過不了多久,頭上就會長會爬動的蝨子。實在癢了,就用篦子梳頭將蝨子給梳下來。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平頭,清朝人的大辮子可想而知。

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起初是「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其後是「豬尾巴」,頭頂留巴掌大的頭髮,辮子也粗了許多;再後來就是晚清時期的髮型「牛尾巴」,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普遍拖著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

滿清三百年,辮子的長度和發量是在不斷增加的。辮子的形狀在變化,對其打理的要求自然也就越高。打理辮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梳洗。

清代沒有洗髮水,也沒有吹風機,梳洗頭髮還是比較困難的。儘管困難,但辮子始終都要梳理的,有人對清代不同階層洗頭的頻次在時間上大致區分。皇家貴族是一周洗一次頭,官員是半月一次,普通百姓是一月一次。洗頭頻繁與否與掌握的資源形成了強相關,如空閒時間、幫助洗頭的傭人,等等。可以想像,窮人辛苦勞累,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還談什麼洗頭呢?

我們以一周為例,大家可以感受下,一周不洗頭是什麼感覺,冬天還好,夏天就難以忍受了。

英國傳教士麥羅德來中國時,專門對清朝男人的辮子進行了描述:

這大概是上帝對男人最可怕的一種懲罰了,讓他們每天都拖著一根骯髒又散發異味的辮子,就像是一隻出生在茅廁的耗子一樣,當我們掩鼻而過時,這些清朝男人卻並不覺得自己身上的氣味有什麼不對。

麥羅德當時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國人,言語之中不無鄙夷、輕蔑的成分,但大致能反映實情:男人的辮子是不怎麼幹淨的。

所以,在辮子清洗這件事上,很多人應該是比較糾結的,洗了太麻煩,不洗容易發臭,還生蝨子。不過,這個煩惱到了1911年10月份之後倒也不是什麼事了。武昌起義推翻清朝後,民國政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剪去胡辮」。轟轟烈烈的剪辮運動就這樣的開展起來。讓人不安的辮子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相關焦點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清朝未入關之前,中國男性的頭髮都處於天然狀態,飄逸柔順。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滿人的髮型到底有多難看呢?
  • 中國最「帥」氣的清朝髮型.金錢鼠尾
    有人說清朝的金錢鼠尾髮型太「帥」氣了。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髮型——金錢鼠尾。一款被西方人取笑了三百多年的髮型。清朝髮型——金錢鼠尾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服飾文化,建築文化,甚至髮型的塑造。大家從古裝劇裡看到的清朝「大辮子」,那是晚清時期的陰陽頭。真正的金錢鼠尾髮型流行在清朝初期。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圖)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髒到讓英國傳教士直呼噁心?
    而為了適應環境及民族特色,他們的髮型跟中原地區大不一樣,他們將腦袋四周的頭髮都剃光,然後再後腦勺的位置留下一小撮頭髮,並將其編成辮子。 由於留頭髮的地方只有銅錢大小,因此這種髮型也被稱之為「金錢鼠尾」,從正面看,實際上跟光頭差不多。
  • 清朝前中期髮型是金錢鼠尾,為什麼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
    而從清朝的髮型發展來看,清朝男子的髮型其實並不全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種「陰陽頭」,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的,其中清初時期被稱為「金錢鼠尾」,清朝中期為「豬尾」,清朝後期則被稱為「牛尾」(即「陰陽頭」)。 清朝初期「金錢鼠尾」:即將絕大部分頭髮剃掉,只在腦後留小指粗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垂於腦後。
  • 清朝真正的辮子,金錢鼠尾辮,真不好看
    在清裝影視劇中,男人的髮型一律是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辮成粗長的髮辮的陰陽頭,港臺清裝劇和大陸清裝劇還略有不同,前者剃掉的部分較少,後者剃掉的部分較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那麼清朝男子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清朝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關外女真人所建立的,而女真人的髮型就是當時被稱為」金錢鼠尾辮「的髮型,並非大家在清宮劇中看到了帥氣男主留著的陰陽頭髮型。陰陽頭是把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保留後半部分編成辮子,而真正的」金錢鼠尾辮「則是幾乎把頭髮都剃光,只保留頭頂一丟丟的頭髮,保留的頭髮編成辮子後可以穿過」孔方兄「的孔。
  • 別被清宮戲騙了,清朝辮子的變遷:鼠尾辮、豬尾巴尾辮、牛尾辮
    自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剪髮蓄辮的運動,因為漢人一直有蓄髮的傳統,認為髮膚是受之於父母,剪之為不孝。剃髮改裝是當時清軍入關的做的第一件事,不論軍民士紳都要嚴格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情況遭到了漢人的普遍反抗,「頭可斷, 發不可剃」。
  • 清朝真實髮型並不是陰陽頭,而是金錢鼠尾辮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實施剃髮令的王朝。在這之前,無論是異族政權還是漢人政權,皆保留著留髮養發的習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是一句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話,同時也證明了古人對於頭髮的看重。在古代,頭髮甚至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
  • 清朝流行的髮型「金錢鼠尾辮」和「陰陽頭」了解下,很有意思!
    現在人們更多對清朝髮型的了解,是在現在一些熱播的清朝宮廷劇中看到的,在這些宮廷劇中,裡面的男性角色都留著一個辮子,前面額頭是光禿禿的,一般這種髮型都稱之為「陰陽頭」,很有意思吧。其實清朝早期的髮型並不是這種「陰陽頭」,而是一種叫做「金錢鼠尾辮」的髮型,只不過後來隨著清軍入關之後,才開始逐漸轉變髮型的,而且是什麼時候從這種「金錢鼠尾辮」轉化為「陰陽頭」的呢?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到吐,吃飯難以下咽
    不過為了方便,古人就將頭髮編成辮子,但他們打理依然還是很困難的,而且古代不發達,沐浴的周期也比較長。 我們再看清宮劇的時候,發現清朝人的頭髮,都是從頭頂開始往後的,前面的全部都給剃掉了。
  • 晚清男子的髮型:從鼠尾辮,到蛇尾辮,再到牛尾辮,需小心呵護
    不過,到了清朝中後期髮型的變化又有了顯著的變化,由最先的鼠尾辮,到蛇尾辮,再到牛尾辮。)圖為晚清男子髮型側面照,如同假髮一般。圖為晚清男子睡覺時把辮子垂到炕沿上。後金時期,滿人男性的傳統髮型是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僅後顱留下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而後顱部分,剛開始只有一個金錢大小。圖為晚清男子髮型側面照。
  • 清朝人不都是「牛尾辮」嗎?為什麼皇帝畫像中會有鬢角存在?
    這就非常奇怪了,清朝人不都是「陰陽頭、牛尾辮」嗎?而且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怎麼還會有鬢角呢?▲清太宗皇太極畫像,同樣有鬢角▲清世祖順治帝畫像,也有鬢角清朝中後期之前根本沒有「陰陽頭、牛尾辮」先說「陰陽頭、牛尾辮」,這幾乎是清宮戲的「標配」!在現而今的電影、電視劇裡,只要是個清朝男人,都是這個髮式。
  • 清朝人露額頭、留長辮,這裡面的學問和講究,原來是這樣
    順治四年的時候,「易服剃髮令」將「金錢鼠尾定為是新王朝的新政策,真正國家的規矩已經喪失;」另一方面,這是一種威脅。明代的一位信徒說:「當你剃光頭時,你沒有一個人離開。錢嘎嘎響,而且幾乎到處都是。「此外,剃光的頭部也不能剃光,刮鬍須是錯誤的。
  • 偽滿洲時的東北:留著金錢鼠尾髮型的女孩,新娘的婚禮像葬禮
    偽滿洲時的東北:留著金錢鼠尾髮型的女孩,新娘的婚禮像葬禮 東北街頭一個失去雙腿,每日露宿街頭,靠行乞渡日的男人。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
  • 韓網友圍攻中國畫師,明代漢服就抄襲他們,我們只配清朝金錢鼠尾
    還直言讓畫家自己去查查歷史,在她的看法中,這幅漢服作品中摻雜了代表他們圓柱形笠帽,這是他們的文化,該畫師不應該將他畫到我們的傳統漢服中。沒想到吧,一個小小的笠帽竟然又牽扯起傳統文化來了。而且這個人還講得有理有據的,正兒八經的讓你去查歷史了。
  • 為什麼清朝人要把前面頭髮剃掉?這樣的髮型有什麼實際含義?
    我們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把腦門剃光、後面一半梳起大辮子的所謂「陰陽頭」是清王朝中後期才出現的男性髮式,真正在全國範圍內流行,差不多已經快到晚清時期了。因為國人照相始於晚清時期,所以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清朝男性的照片幾乎一水兒都是這種「陰陽頭」。
  • 清朝髮型從「金錢鼠尾辮」到「陰陽頭」到底經歷了什麼?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但是呢,清朝一開始的髮型並不是這樣的,而一種叫「金錢鼠尾辮」的髮型,這個髮型因為像金錢鼠的尾巴而得名,就是在頭頂任意地方扎一個小辮子。
  • 清朝男子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曾經有一個英國女子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到,當清朝人解開辮子的時候,當場吐了一地。 然而這種辮子留長了是很難打理的,在清朝的皇室貴族,有下人專門幫他們打理,然而繁瑣的工序加上頭髮實在太長,也經常一個月才清洗一次,在古代並沒有什麼清洗原料,只知道用十分名貴的材料,並不管效果怎麼樣,相傳慈禧是用燕窩洗的頭髮,再不濟皇子公主們也會用蛋清清洗,以凸顯自己高貴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