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
2015-04-22 10:35:35來源:山西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4月22日 10:35 來源:山西晚報 

參與互動

(

)

  中國漢族成年男人自古以來都是束髮的(這個古指的是周朝以後,從出土發掘的商朝玉俑看,商朝男人也是辮髮的),束髮,不僅是成年的標誌,也是華夏民族文化的象徵。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但大家不知道,就像《少年天子》那樣留,多數時候其實也活不了。

  清朝男人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子。順治是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那一時期,是對辮子要求最明確、最嚴格的時候。當時,滿清皇朝把肯不肯剃髮留辮提到願不願意做順民的高度來看待,這才有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俗諺。且因為剃髮令的頒布,在江南地區激起許多反抗,比如讓韋小寶韋爵爺提起來都要罵聲「辣塊媽媽」的「嘉定三屠」,就是因為清朝蠻橫地強制推行剃髮令激起來的民變。

  那一時期的辮子樣式,有個專門的叫法:「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也有人說,留的辮子細長,要能從銅錢孔中穿出,所以才那麼叫。總之就是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然後梳一條小辮兒。那形象,不是搞行為藝術的,還真不敢去挑戰大眾的審美。反正我要是活在明末清初,肯定要反抗一下的。實在不行,出家修道也在所不惜。

  清朝統治者呢,對「金錢鼠尾」一方面是美化,順治四年廣州「易服剃髮令」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另一方面就是威脅,不挨剃刀,就挨屠刀。明朝有個遺民說:「時剃頭令下,閭左無一倖免,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檀」。而且,不剃要殺頭,剃的不對也要殺。也就在順治四年,江南滸墅關有個叫丁泉的平民,因為「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儘管他「無奸宄之心」,但因為「違同風之化」,還是被「著就彼處斬」,連帶著縣官、家長、鄰裡也受了牽累。周星馳演的《武狀元蘇乞兒》,蘇乞兒披頭散髮,天理教教主趙無極以他沒辮子責難他,蘇乞兒從頭髮中挑出一條小辮,就那樣敷衍過去了,實際上剃髮和留辮是一體的,不可能矇混過關。好在趙無極自己的髮型也不合規矩,大哥不用說二哥啦。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忍了鼠尾巴一百多年的中國人對辮子做些改良,頭頂留的頭髮有了一巴掌大,辮子也粗了許多。那時期外國人大量來華,對這種髮型親切地稱為「豬尾巴」,甚至成為外國人對中國男人的主要印象——唉,非要分辨鼠尾巴和豬尾巴哪個好看,實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

  到了清朝晚期——就是蘇乞兒生活的時代——髮型又有變化,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都以拖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為榮,很多人形容為「牛尾巴」,如同一般「辮子戲」中表現的那樣。到那時候,經過兩三百年的薰陶,不管外國人怎麼嘲笑,我們已經以辮子為美了,不讓留還不高興。我們太原有位鄉紳,滿清滅亡後,因為辮子被革命黨剪了,自己在日記裡寫:「上年五月被賊剪髮半截,恨賊為亂難當,莫能寢其皮而食其肉,為此生之大憾。」而魯迅先生寫的《風波》,七斤因為有人要剪辮子,嚇得連城都不敢進了。

  滿清三百年,關於辮子的大略就是這樣。我之所以要說,倒也不是要挑人家辮子戲的刺,只是給大家還原一段史實。影視劇真要按史實拍,我也不樂意看——腦補一下,《康熙微服私訪記》《戲說乾隆》,兩位萬歲爺英明神武風流倜儻,或顧盼自雄之時,或泡妞掠美之際,一位鼠尾巴晃,一位豬尾巴搖,即使符合歷史了,可我擔心觀眾笑場。

  本報記者 李遇

相關焦點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圖)
    那一時期的辮子樣式,有個專門的叫法:「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也有人說,留的辮子細長,要能從銅錢孔中穿出,所以才那麼叫。總之就是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然後梳一條小辮兒。那形象,不是搞行為藝術的,還真不敢去挑戰大眾的審美。反正我要是活在明末清初,肯定要反抗一下的。實在不行,出家修道也在所不惜。
  • 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清朝男人是如何打理辮子的?
    當時還是男孩,留的是平頭,父母不在家,頭髮疏於打理,過不了多久,頭上就會長會爬動的蝨子。實在癢了,就用篦子梳頭將蝨子給梳下來。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平頭,清朝人的大辮子可想而知。 起初是「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其後是「豬尾巴」,頭頂留巴掌大的頭髮,辮子也粗了許多;再後來就是晚清時期的髮型「牛尾巴」,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普遍拖著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 滿清三百年,辮子的長度和發量是在不斷增加的。辮子的形狀在變化,對其打理的要求自然也就越高。打理辮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梳洗。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髒到讓英國傳教士直呼噁心?
    說起清朝時期男子的辮子,大家也許會覺得很髒,但其實清朝人的髮型,比起前朝男子的髮型來說,算是比較清爽乾淨的了。 我們都知道,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時期中原王朝的男子,基本都留著長而密的頭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古人將隨意剪髮視為不孝,但也不是不修髮型。
  • 孕期夢見梳頭髮扎辮子是什麼意思
    夢見梳頭髮扎辮子夢見用三綹頭髮編成的辮子象徵著肉體、精神和心靈的統一。它也代表著處於成長發育階段的女孩所受的影響以及成為女人的標誌。因此,辮子在夢裡象徵著成熟的女性和善感。已婚者夢見編辮子,預示著近期你和丈夫的感情會很好,生活上會很幸福、如意。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到吐,吃飯難以下咽
    眾所周知,我國是在民國時期,才開始剪頭髮,之前的人都是從來不剪頭髮。對古人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剪頭髮就是對父母的不孝順,所以就從來不剪頭髮。不過為了方便,古人就將頭髮編成辮子,但他們打理依然還是很困難的,而且古代不發達,沐浴的周期也比較長。
  • 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當地所有男人,不論是官是民,以十日為限,俱都要削髮垂辮,以示臣服。而若是不從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
  • 別被清宮戲給騙了,這才是滿清歷史各時期的辮子最初的模樣
    所以在此之前的漢族歷代王朝統治時期,民間及官方的民眾都不會輕易剃髮,除了必要的修剪外,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這剪髮蓄辮事件前前後後歷經了數十年才過平息,現在電視劇中對清朝辮髮拍攝其實有很多是不準確的,如今我們所常見的辮式其實為清朝中晚期的牛尾辮,而在很多電影電視作品中將康熙甚至順治時期的辮髮樣式也拍成了牛尾辮真的和歷史史實不符,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下清朝辮髮的演變過程。
  •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陰陽頭是把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保留後半部分編成辮子,而真正的」金錢鼠尾辮「則是幾乎把頭髮都剃光,只保留頭頂一丟丟的頭髮,保留的頭髮編成辮子後可以穿過」孔方兄「的孔。在清朝將近二百七十年的歷史中,絕大部分的髮型都是金錢鼠尾辮,大家在清宮劇中看到的陰陽頭其實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現的。
  • 辮子是滿清對付漢人最厲害的招數:1645年7月21日清朝頒布剃髮令
    無論男女都鬚髮,男人通常梳成髮髻,盤在頭頂。曹操馬匹受驚誤踩麥田,他就割下自己頭髮作為懲罰。在我們今天看來,割頭髮有什麼大不了的?古代就是非常大的事情,是很大的羞辱。當然,普通勞動人民為了幹活,有時候也將頭髮剪短,以免麻煩。士大夫和有身份的漢人,一律必須留髮。
  • 清朝真正的辮子,金錢鼠尾辮,真不好看
    在清裝影視劇中,男人的髮型一律是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辮成粗長的髮辮的陰陽頭,港臺清裝劇和大陸清裝劇還略有不同,前者剃掉的部分較少,後者剃掉的部分較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那麼清朝男子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清朝前中期髮型是金錢鼠尾,為什麼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
    (如上圖)不過,這種演變的速度卻極為緩慢,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時,整個蓄髮面積也不過全部頭髮的三分之一。 清朝後期「陰陽頭」:嘉慶四年(1799年)以後,這種髮型的變化開始加速,在不超過百年的時間裡,蓄髮面積開始佔到全部頭髮的一半,最終演變為了將頂發四周邊緣只剃去寸許,而中間保留長髮、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後,名為辮子或稱髮辮,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陰陽頭」(如上圖) 其實不止康熙,乾隆以前的皇帝畫像耳邊全都有頭髮?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原來,滿八旗子弟的髮型被稱為金錢鼠尾,全頭四周的多餘頭髮皆剃去,只在頭頂向後兩公分的地方留下一小縷頭髮,將其結成小辮子。那點發量就如同一根老鼠尾巴一樣大小,甚至有的滿人還在髮辮中加入繩子之類,使其翹在腦後,那就更像個老鼠尾巴了。當然,人家滿人留這樣的髮型也有自己的初衷。他們是馬上行走的民族,尤其是打仗、放牧、射箭之時,頭髮太長太多就會影響視線,弄不好就得丟了性命。
  • 夢見綁辮子什麼意思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夢見綁辮子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綁辮子好不好?夢見綁辮子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請看下面由小編幫你整理的夢見綁辮子的詳細解說吧。
  • 清朝的髮型並非千篇一律,陰陽頭造型是在清代後期才出現的
    之前說到了短髮的含義,並不是說古人從不理髮,只是不能隨意的剪短頭髮,大家在清宮劇裡也能看到,清朝皇帝基本都梳著陰陽頭,前半截是光禿禿的大腦門,後半截留著長長的辮子。這樣的造型自然是修剪過的。但是,電視劇裡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及大臣百姓的那些陰陽頭髮式,與歷史事實是一致的嗎?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是!清朝人留辮子是清政府入關以後強制要求的。
  • 時尚的明星同款髮型,王子異、易烊千璽同款辮子髮型,帥就完了
    像王子異、易烊千璽、白宇、許凱等等男星都嘗試過辮子髮型,效果也是十分出眾,既顯得十分個性,還帶著一股霸氣,看著就很Man呢。那麼這樣既能顯帥又能表達個性的髮型該如何塑造呢,其實也不難,頭髮長度為中短髮就好,既好紮起辮子,也能很好的做造型。
  • 清代狀元奪魁年齡最小的是誰,年齡最大的又是誰?
    清代自順治三年(1646)開科至光緒三十年(1904)最後一次會試,中間共258年,舉行了112次會試,出了114名狀元,平均約二三年一次,即二三年出一個狀元(只有兩次是出了兩個狀元,可忽略不計)。據統計,清代考中進士年齡最大的是山東的王服經,時年84歲,而最小的是直隸靜海人勵萬宗,時年17歲。看來,畢竟奪魁的難度更大,要多加磨練,至少要24歲,但最多也不能到60歲,不然銳氣已盡,不可能力挫群雄。狀元在科舉時代是十分吃香的,可謂是千萬讀書人中的翹楚。
  • 為什麼清朝人要把前面頭髮剃掉?這樣的髮型有什麼實際含義?
    細心的人想必都會發現,雍正帝盤在腦門上的辮子很細,並不是像現在清宮戲裡的那種「牛尾辮」。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說是雍正帝心血來潮、自己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具有清王朝特色的殺馬特」髮型?非也非也,這就是清王朝中期男性最常見的髮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