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倩彥影評原創並發布。
之前說到了短髮的含義,並不是說古人從不理髮,只是不能隨意的剪短頭髮,大家在清宮劇裡也能看到,清朝皇帝基本都梳著陰陽頭,前半截是光禿禿的大腦門,後半截留著長長的辮子。這樣的造型自然是修剪過的。但是,電視劇裡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及大臣百姓的那些陰陽頭髮式,與歷史事實是一致的嗎?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是!
清朝人留辮子是清政府入關以後強制要求的。而且並不是我們現在在清宮戲裡看到的、前沒有、後沒有的,髮型而是四周全部剃光,中間只剩下銅錢大小的一撮頭髮,梳成一根小辮兒,這條小辮兒比小拇指還細,這種髮型我們叫做金錢鼠辮。清朝人推崇這種髮型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奴役漢族,讓漢族新生服從,我覺得服不服從都是小事,這讓顏控怎麼辦啊!朝廷自有辦法。為了推行這個髮型,清朝頒布法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並且還說了,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姑且先不討論好看不好看的問題,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有一些人是不願意剃掉頭髮的,但是沒有辦法,只要是不留辮子的全部就地格殺,所以還是先活著吧。
有些人天生禿頭這也是正常的,對於這種情況,清政府也有相應的政策,去政府備案說明詳情,這種情況現代叫做不可抗因素,所以只要在政府的案底清楚,基本上沒什麼問題。雖然清政府在髮型的問題上非常嚴格,但是也沒有到只要在大街上看到沒辮子的人立刻就地處決的地步。清朝的頭髮造型有一個時間上的變化。前期可以說是頭上真的只有幾根毛,跟老鼠尾巴是一樣一樣的,感覺禿頂的人會暗自開心。
在1793年,英國訪為使團的隨行畫師亞歷山大的紀實畫中,也充分證明乾隆時期人們的髮式還是金錢鼠尾,到了家庭中起人們的頭髮才稍微多了一點,變成了豬尾巴。一直到清朝後期,制度逐漸放鬆,人們的頭髮也慢慢多了起來,才有的古裝劇裡經常出現的半禿頭,可能導演也怕辣眼睛吧。其實清朝滿族入關以前,漢人的頭髮造型還是很好看的,有束放在頭頂的,有放在腦後的,還有纏在額前的,或者是單股垂在帽子底下。
到了明代中期,人們還會在腦後,或者是頭頂把頭髮盤成髮髻,身份尊貴的,還會罩上網紗。然而滿族是個遊獵騎射民族,如果頭髮留得太多,或者是披頭散髮,難免會阻礙視線,騎馬打仗就很不方便。加上古代剃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乾脆就把前額的頭髮整個剃掉,後面梳個辮子,這樣在野外的時候還能當做枕頭來用,設計來源於生活。
總的來說,清朝的髮型並不都是千篇一律的髮式,陰陽頭造型是在清代後期才出現的,至於為什麼所有清宮劇的導演們不分時期、高度統一的集體採用這種陰陽頭造型,我也不知道。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該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