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正的辮子,金錢鼠尾辮,真不好看

2021-01-08 今夜風塵

在清裝影視劇中,男人的髮型一律是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辮成粗長的髮辮的陰陽頭,港臺清裝劇和大陸清裝劇還略有不同,前者剃掉的部分較少,後者剃掉的部分較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那麼清朝男子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歷史上清朝真正的髮式是「金錢鼠尾」辮,也就是四周頭髮全部剃光,只在頭頂中心處留有金錢般大小的一小撮頭髮,辮成細細的髮辮,垂下來形如鼠尾,還要能穿過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是為「金錢鼠尾」辮。1647年,清廷在廣州頒行的易服剃髮令中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而福州遺民陳燕翼在《思文大紀》中寫道:「時剃頭令 下,閭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羶。」1644年因海難旅居北京的日本商人竹內藤所著《韃靼漂流記》,1648年七峰道人所著的《七峰遺編》中均 記載清人髮式為所謂「金錢小頂」,可為佐證。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的紀實畫稿也可證明乾隆時期男子髮式還是「金錢鼠尾」辮。而 1654年,降清後一直深受多爾袞信任的漢臣陳名夏(官居吏部尚書、內院大學士,原為復社文人)只因私下議論「只須留頭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即遭 另一降清更早的漢臣寧完我彈劾(官居清廷內院大學士)而被處以絞刑。可見當時清廷推行剃髮易服決心之大,態度之堅決。

也正是這種不堪入目、令人無地自容的「金錢鼠尾」辮,而不是清裝劇中的陰陽頭,遭到廣大漢人非常激烈持久的抵制和反抗(許多已經投降的地區的民眾也因剃髮 令降而復反)才能解釋得通。自漢唐兩千多年來,男子一直是束髮別簪的髮式,陡然間要替之以形象猥瑣的「金錢鼠尾」辮,這無疑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和震撼。一個小小髮式的改變比改朝換代更讓人難以接受,由此激起了比改朝換代更加激烈持久的反抗,恐怕是清朝統治者所始料不及的。

漢族的髮式衣冠是華夏民族文化傳統的象徵,髮式衣冠的改變實質上是對漢族文化習俗的割裂。改朝換代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該種地還種地,該交 稅還交稅,說不定他們還盼著換一個好皇上呢。而文化習俗上的割裂對廣大漢人來說就等同於數典忘祖,當然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這就是清朝初年的剃髮令遭到廣 大民眾激烈持久抵抗的根本原因所在。對這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殘暴的民族壓迫政策,外國人也無比震驚,祖甫江孝男就在《文化人類學入門》中寫道:「至今為止,用如此殘忍的手段迫使一個民族放棄自己的風俗習慣,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的例子。」現在清裝劇中的陰陽頭髮式,如果根據當時頒布的剃髮令的剃髮標準,也是要處死的,因為清廷規定:「剃髮不如式者亦斬。」(順治四年)1647年,滸墅關民 丁泉「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被地方官拿獲,以「本犯即無奸宄之心,甘違同風之化,法無可貸」為由上奏,奉硃批:「著就彼處斬」,縣官也以失察「從重 議處,家長、地鄰即應擬罪」。

清朝男子的髮式從清初的「金錢鼠尾」到清末我們所熟識的陰陽頭,大體經歷了一個「鼠尾—豬尾—蛇尾」的演變過程。這從1799年(嘉慶四年)日本的中川忠 英所輯錄《清俗紀聞》、陳登原的《國史舊聞》、清朝遺老張鍅的《清末社會鱗爪》等書的相關章節中找到佐證。直到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在西方人的記述中,男 子髮式還有「金錢鼠尾」的痕跡可知,清朝男子髮式的大部分時間是以「金錢鼠尾」辮為主的,只是到了清末才逐漸變成我們通常在清裝劇看到的陰陽頭。

相關焦點

  • 清朝流行的髮型「金錢鼠尾辮」和「陰陽頭」了解下,很有意思!
    現在人們更多對清朝髮型的了解,是在現在一些熱播的清朝宮廷劇中看到的,在這些宮廷劇中,裡面的男性角色都留著一個辮子,前面額頭是光禿禿的,一般這種髮型都稱之為「陰陽頭」,很有意思吧。其實清朝早期的髮型並不是這種「陰陽頭」,而是一種叫做「金錢鼠尾辮」的髮型,只不過後來隨著清軍入關之後,才開始逐漸轉變髮型的,而且是什麼時候從這種「金錢鼠尾辮」轉化為「陰陽頭」的呢?
  • 清朝真實髮型並不是陰陽頭,而是金錢鼠尾辮
    然而就是在清朝,這個最後的封建王朝卻要求漢人剃髮,頭髮和性命只能留一樣。1644年,清軍入關。這時候明朝還沒滅亡,正值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後曾頒布「剃髮令」,「剃髮令」中規定清軍所到之處,不管是什麼身份,皆要進行剃頭,削髮垂辮,不順從著直接斬立決。其中,還申明一個口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 清朝髮型從「金錢鼠尾辮」到「陰陽頭」到底經歷了什麼?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但是呢,清朝一開始的髮型並不是這樣的,而一種叫「金錢鼠尾辮」的髮型,這個髮型因為像金錢鼠的尾巴而得名,就是在頭頂任意地方扎一個小辮子。
  • 清朝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關外女真人所建立的,而女真人的髮型就是當時被稱為」金錢鼠尾辮「的髮型,並非大家在清宮劇中看到了帥氣男主留著的陰陽頭髮型。陰陽頭是把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保留後半部分編成辮子,而真正的」金錢鼠尾辮「則是幾乎把頭髮都剃光,只保留頭頂一丟丟的頭髮,保留的頭髮編成辮子後可以穿過」孔方兄「的孔。
  • 別被清宮戲騙了,清朝辮子的變遷:鼠尾辮、豬尾巴尾辮、牛尾辮
    自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剪髮蓄辮的運動,因為漢人一直有蓄髮的傳統,認為髮膚是受之於父母,剪之為不孝。剃髮改裝是當時清軍入關的做的第一件事,不論軍民士紳都要嚴格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情況遭到了漢人的普遍反抗,「頭可斷, 發不可剃」。
  • 清朝男子的髮型是什麼時候從「金錢鼠尾辮」變成「陰陽頭」
    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不是這個封建制度得事情,而是另一個比較常見的事情,這個事情就是清朝男子是什麼是什麼時候從金錢鼠尾辮得髮型變成了陰陽頭得了。首先是黃飛鴻這個髮型就是金錢鼠尾辮了,頭髮得辮子很長,這個髮型我們在《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中都看到過,尤其是皇上,經常出境得這些阿哥什麼得,宮廷劇中的皇上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若是不從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
  •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古裝劇都是假的,真實的髮型太醜陋了
    有史料記載,滿洲女真的髮型,是金錢小頂,也稱金錢鼠尾辮。什麼叫金錢鼠尾辮?滿洲女真一般在頭頂上只留下一枚銅錢大小的頭髮,一般編成一到兩個小辮子垂下,辮子要細到能穿過銅錢中間的孔為標準。如果留下的頭髮面積比一枚銅錢大,就會被處死,為此清軍處死許許多多無辜的百姓。
  • 中國最「帥」氣的清朝髮型.金錢鼠尾
    清朝髮型——金錢鼠尾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服飾文化,建築文化,甚至髮型的塑造。大家從古裝劇裡看到的清朝「大辮子」,那是晚清時期的陰陽頭。真正的金錢鼠尾髮型流行在清朝初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清兵入關以後,多爾袞下達了剃髮令,明朝所有人員都要剃髮留辮,否則斬。就連最受器重的吳三桂也改變不了這一重大決策。金錢鼠尾:指剃髮留辮的標準。整顆頭上的毛髮全部剃光,只在後腦勺處留下銅錢大小的一塊「原始資源」——金錢大小一塊毛髮。
  • 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清朝男人是如何打理辮子的?
    當時還是男孩,留的是平頭,父母不在家,頭髮疏於打理,過不了多久,頭上就會長會爬動的蝨子。實在癢了,就用篦子梳頭將蝨子給梳下來。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平頭,清朝人的大辮子可想而知。 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 晚清男子的髮型:從鼠尾辮,到蛇尾辮,再到牛尾辮,需小心呵護
    不過,到了清朝中後期髮型的變化又有了顯著的變化,由最先的鼠尾辮,到蛇尾辮,再到牛尾辮。)圖為晚清男子髮型側面照,如同假髮一般。圖為晚清男子睡覺時把辮子垂到炕沿上。後金時期,滿人男性的傳統髮型是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僅後顱留下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而後顱部分,剛開始只有一個金錢大小。圖為晚清男子髮型側面照。
  • 晚清北京彩照:冰面運輸隊,回眸的貴婦,真正的金錢鼠尾辮子
    圖為晚清時期,北京城門下,理髮匠正在為兩個男人理髮,清朝男人的辮子很長,梳洗打理都不是特別的方便。圖為晚清時期,北京街頭的一個場景,幾個小男孩正在一個賣零食的小攤前買東西,這在賣的應該是炒花生吧。不過,這些小男孩的髮型正是清朝時期真正的金錢鼠尾辮。圖為晚清時期,北京街頭的一個老太太正在販賣水果,這應該是她自己家種植的,這紅彤彤的你知道是什麼水果嗎?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到吐,吃飯難以下咽
    對古人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剪頭髮就是對父母的不孝順,所以就從來不剪頭髮。不過為了方便,古人就將頭髮編成辮子,但他們打理依然還是很困難的,而且古代不發達,沐浴的周期也比較長。 我們再看清宮劇的時候,發現清朝人的頭髮,都是從頭頂開始往後的,前面的全部都給剃掉了。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看到後直接吐了,飯都吃不下
    在古代,一直有一個說法,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相信很多人都挺過,所以在古代的人們基本是不會剪頭髮的,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留著一頭長髮,在當時不剪頭髮,不剃頭被看作是一種「孝道」的象徵,但到了清朝入關之後,這種象徵卻遭到了毀滅的打擊,因為清朝統治者是屬於遊牧民族出身,為了便於狩獵,經常會把頭髮剃光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圖)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清朝未入關之前,中國男性的頭髮都處於天然狀態,飄逸柔順。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滿人的髮型到底有多難看呢?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髒到讓英國傳教士直呼噁心?
    說起清朝時期男子的辮子,大家也許會覺得很髒,但其實清朝人的髮型,比起前朝男子的髮型來說,算是比較清爽乾淨的了。 我們都知道,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時期中原王朝的男子,基本都留著長而密的頭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古人將隨意剪髮視為不孝,但也不是不修髮型。
  • 清朝前中期髮型是金錢鼠尾,為什麼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
    眾所周知,清朝入關之後,曾發布過極為嚴厲的「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執行口號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而從清朝髮型的發展來看,雖然留髮面積在逐步增多,但至少在乾隆以前還保留著「金錢鼠尾」的髮型,那麼為何康熙畫像的耳邊會出現頭髮呢?
  • 清朝男子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認為,身體的每一處都是父母饋贈的,加之「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剪髮剃髮是一件罪過很大的事情,因此在提倡剪髮易服的時候,是很不順利的,能接受新潮思想的只有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清朝人是抗拒的,為了抵抗剪髮甚至還發生了很多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