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用《孽債》主題曲 《孽債2》尋找"李春波"

2020-11-29 南海網

曾經深愛過 曾經無奈過 曾經流著淚捨不得 曾經擁有過 曾經失去過 曾經艱難地選擇 魂斷夢牽的歲月 留在回憶裡永不褪色 …… ——感動三代人電視劇《孽債》主題曲《誰能告訴我》

《孽債2》海報

  更多圖片

  《孽債2》傳承經典繼續使用《孽債》主題曲

  十多年前,電視連續劇《孽債》一炮打響,片頭李春波抱著一把吉它,在黑色的背景中深情演唱的主題曲《誰能告訴我》在大街小巷瘋狂。根據葉辛小說改編的20集同名連續劇《孽債》,1995年在全國播出時幾乎引起了萬人空巷的局面,更牽動了無數普通人的心,創下了42.62%的收視率。不僅在當時,直到現在也沒有哪部戲打破過這個紀錄。每天晚上,家家戶戶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孽債》,而弄堂裡也是常常能聽到播放李春波演唱的主題曲《誰能告訴我》。《孽債》所描述的返城知青及其子女從遙遠的西雙版納到上海尋親的故事。劇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情與理、情與法的關係的難分難解、無可奈何,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由上影英皇投資拍攝的經典海派電視劇《孽債》續集《孽債2》,在順利結束拍攝後,目前正在後期製作階段。導演梁山表示《孽債2》將力爭保持《孽債》的創作水準,並在衝擊力和感染力上超越經典,更勝《孽債》。而為了能讓觀眾一下子就喚起對「孽債」的記憶,《孽債2》將繼續使用那首廣為傳唱的《孽債》主題曲《誰能告訴我》,作為《孽債2》的片頭曲與片尾曲。梁山表示,作為經典電視劇《孽債》的續集,《孽債2》擁有與《孽債》一脈相承又完整獨立的風格,融入了大量當今社會中所出現的問題,真實反映了當代青年的不同追求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僅能喚起了中老年觀眾的知青情懷,引起強烈共鳴,同時也能讓追逐時尚的青少年觀眾感同身受。

  儘管《誰能告訴我》是李春波在十幾年前創作的歌曲,但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感人依然。導演表示將想辦法請李春波出山重新演唱一版《誰能告訴我》,不但要唱出知青一代的憂傷與感傷,也將知青子女在社會中的沉沉浮浮與情感曲折融入主題曲中。

  為購主題曲版權尋找原唱李春波

  但是劇組表示《孽債2》的主題曲遇到了不小的難題。劇組一直在嘗試與李春波本人取得聯繫,希望能購買他演唱的《誰能告訴我》的版權。但低調的李春波卻如人間蒸發般,沒有了音訊。劇組與李春波的親朋好友進行了廣泛聯繫,但都無法與李春波取得聯繫。其好友也紛紛表示李春波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絡,可能移居國外。

  無奈之下劇組希望能求助於媒體,向社會發布「尋人啟事」,希望能通過更廣泛的力量尋找李春波,購買到《誰能告訴我》的版權作為《孽債2》的主題曲,並邀請李春波再續「孽債」情緣,為《孽債2》演唱主題曲。

《孽債2》劇照

  《孽債2》故事梗概

  十年前遠從雲南千裡迢迢奔赴上海尋找親生父母的五個孩子已經長大,並且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命運這個弄潮兒又將他們推入複雜的現實社會中,他們際遇又將會是怎樣呢?

  盧曉峰和女朋友尚米亞開心的買到了自己準本結婚的房子,然而就是在買房子的過程中身邊的幾位朋友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變化——天華為了給曉峰出頭莫名其妙的捲入了一樁命案之中,不得不亡命天涯;高幹子弟林淼也在這時出現,並且對美霞展開了強烈的追求;思凡的腿傷讓他對美霞的感情封閉在心中,卻在網上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並且開始了網站的創業;永輝經營茶葉被騙,在最需要家人幫助的時候,父親吳觀潮卻因為明哲保身卻再次袖手旁觀,永輝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

相關焦點

  • 《孽債2》導演回應 新版要「南北通吃」
    《孽債2》劇照   當年《孽債》在上海播出時曾創下的42.62%的收視率,至今無劇集可破,日前《孽債2》在東方電影頻道開播備受關注。記者獲悉,《孽債2》的收視率昨天已經達到了4.9%,屬於該頻道的高點。
  • 暢談《孽債》背後的故事情節以及劇中的歌曲
    《孽債》分集劇情介紹  第1、2集  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覆蓋了整個中國的城鄉。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喧囂歸於沉寂,記憶漸漸變得朦朧與淡忘了。然而對那些家庭與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記憶永遠是說不完也寫不盡的故事,永遠是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通的社會熱點。
  • 《孽債》續集將上螢屏
    本報訊(記者馬競宇)根據葉辛小說改編的20集同名連續劇《孽債》,1995年在全國播出時引發了一陣熱潮。《孽債》所描述的返城知青及其子女從遙遠的西雙版納到上海尋親的故事。劇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情與理、情與法關係的難分難解、無可奈何,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 編劇葉辛:《孽債2》不是知青子女版《奮鬥》
    本報上海專電(特派記者袁洪娟)電視劇《孽債2》正在上海熱拍,該劇被媒體評價為「知青子女版《奮鬥》」。昨天,《孽債2》見面會在拍攝現場舉行,該劇編劇、作家葉辛對此評價並不認同。他表示,《孽債2》不像《奮鬥》那樣簡單,它有著比《奮鬥》更厚重的內容。
  • 《孽債2》知青子女重歸雲南 拍攝將近尾聲
    知青題材電視劇《孽債2》拍攝將近尾聲,昨日,「美霞」和「思凡」在雲南瑞麗拍攝了最後一場戲。當年5名雲南少年為了尋找親生父親偷偷踏上開往上海的列車,十幾年後,他們又回到了故事的原點。1995年,《孽債》播出創下了46.2%的收視奇蹟,2008年在東方衛視重播時,依然拿下了年度收視率第一的好成績,上影英皇因此決定投資拍攝《孽債2》。《孽債2》改編自葉辛的同名小說,由《孽債》副導演梁山執導,姚笛、張默、丁子俊、翟天臨等人飾演長大後的知青子女。導演梁山介紹,《孽債2》講的是知青下一代的故事,與《孽債》的故事完全不同,講的是80後的奮鬥歷程。
  • 十年後《孽債2》再聚首 五個孩子長大成人
    《孽債2》再聚首五個孩子長大成人  本報訊  十幾年後,電視劇《孽債》的作者和副導演再聚首,續寫《孽債》「長大」後的故事。  1995年的一部《孽債》,一舉創下了42.62%的收視率,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孽債2》將延續第一部的情節,講述五個孩子長大後的故事,還完整保留了父母一輩的人物。
  • 90年代電視劇《孽債》道盡了當時多少上海知青和雲南棄兒的心酸?
    不知道大夥對90年代一部叫《孽債》的電視劇是否還有印象?該劇是上海電視臺於1994年拍攝的20集電視連續劇,根據作家葉辛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葉辛編劇,梁山,夏曉昀導演,黃蜀芹總導演,趙有亮,嚴曉頻,王華英等主演。
  • 《孽債2》有望6月開拍 原著作者葉辛擔任編劇
    前天(22日),著名作家葉辛正式宣布將其小說《孽債2》的電視改編權授予上海電影集團,而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則邀請葉辛親自擔任編劇,並由上影集團的年輕導演梁山擔任《孽債2》的總導演。
  • 《孽債2》周日首播 比《奮鬥》更現實(圖)
    電視劇《孽債2》將於本周日起登陸東方電影頻道全國首播。昨天,原著作者以及電視劇的編劇葉辛率新版的「梁思凡」翟天臨、「盧曉峰」紀寧以及丁子峻等主演來到普陀區石泉街道與觀眾互動。對於續集能否再創輝煌,尚未看過成片的葉辛不敢下定論,他保守地表示能達到中上水平就是好劇。
  • 《孽債2》被指少了「知青味」「上海味」
    電視劇《孽債2》在東方電影頻道開播至今,收視率一路走高,最高5.5%的收視率令該頻道新年伊始就迎來了開門紅。但隨收視同步高漲的,卻是觀眾和網友的討伐聲。記者在網上發現,不少觀眾認為,沒有啟用原班人馬,是該劇的一大失誤,長大後的孩子們明顯少了「雲南味」。更多的上海觀眾表示,該劇的臺詞很少出現上海話,令本地觀眾缺乏親近感。
  • 王熙鳳來演沈美霞 《孽債2》姚笛擠走董蓉蓉
    在公布了《孽債》中的趙有亮、吳冕、吳競、嚴曉頻、王華英等老演員人確定出演續集《孽債2》後,誰來出演沈美霞、盧曉峰、吳永輝、梁思凡、盛天華這五個從雲南到上海尋親的知青子女,依然是《孽債2》一劇最大的謎團。
  • 《孽債2》今夏開拍 五個小演員有望重聚
    自從今年元旦葉辛的《孽債2》正式出版後,《孽債2》的拍攝就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記者昨天從劇組獲悉,《孽債2》的電視劇本已於近日全部完成,初定於8月開機。至於第一集中的五個孩子是否能演回原來的角色,一直還是個懸而未決的未知數。
  • 《孽債2》熱播 姚笛氣質脫俗受認可
    繼十幾年前轟動一時的《孽債》引起了追劇熱潮後,其續集《孽債2》作為上海東方電影頻道的開年大戲,因為把握住了當今社會的熱點而受到老百姓的喜愛,繼續了前部的好成績。其中,姚笛飾演的美霞也以其清新脫俗的氣質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 《孽債2》不打懷舊牌 失去原味觀眾失望(圖)
    同時執導過兩部《孽債》的梁山表示,《孽債2》的主旨並非懷舊,而是要切實地反映當下知青子女所遇到的現實問題。  上海味淡了?  回應:不必「地域化」  1995年的《孽債》令無數知青觀眾落淚,可謂一部海派經典劇,當時除了普通話版,還專門有滬語版。
  • 《孽債2》昆明殺青 張默騎大象出走結局成懸念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卻沒有我的家……」描寫上海知青生活的電視劇《孽債》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劇中五個到上海尋親的孩子讓眾多觀眾牽腸掛肚。1995年,電視劇《孽債》播出,一舉創下了42.62%的收視奇蹟。2008年在東方衛視重播時,依然拿下了收視率第一名及年度收視率第一。
  • 葉辛父子攜手打造《孽債3》
    ■《孽債2》劇照>   本報訊(記者 張藝)1994年,根據葉辛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孽債》,在滬上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2009年,梁山導演的《孽債2》重拾珠玉,用超級IP呈現當代熱門話題。
  • 透過《孽債》看美麗的西雙版納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一聽到這句歌詞,相信各位70後、80後都會首先想到九十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孽債》
  • 「孽債」是什麼債?
    這兩個意義跟「孽債」中「孽」的含義,似乎都不沽邊。如果按著更古一些的解說,孽字跟孽字是一家,從木的是說草木生出的旁支,從子的是指家中的旁支(即不是正妻所生的孩子)。這個意義跟我們想要推求的解釋就更不沽邊了。因為《孽債》一劇說的是五個當年上海插隊知青在雲南留下的子女千裡迢迢來到上海尋親的故事,介紹劇情的節目報上的廣告詞是:「一曲千裡尋親的天倫歌,一幅動人心魄的別離圖。」
  • 電視劇《孽債》將拍續集 主演亮相上海
    《孽債》扮演者董蓉蓉(中)和葉辛(右)。(圖文/韓爽)日前,SMG全新頻率"上海故事廣播107.2"舉行隆重開播儀式。經典電視劇《孽債》的主演董容容、原著作者葉辛、滬上知名喜劇演員陳國慶、計一彪和主持人曹可凡均到場助陣。為了給故事頻率開播助陣,電視劇《孽債》的原著作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特地親赴現場。他說:「講好故事,講引人入勝的故事,講津津有味的故事,把古老的故事講出新意,把今天的故事講得更精彩,一句話,講美好的故事,講美好心靈的故事。」
  • 《孽債》《上海一家人》代表滬語劇落幕,中國螢屏消失的上海文化
    在小編小時候,有部動畫片叫《我為歌狂》,當時主題曲就是胡彥斌演唱的,那時候他才18歲,作為天才音樂少年出現在上海臺的節目中。這部動畫片當時一度引發社會話題,但是用現在的眼光看,還不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受到關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