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無盡文人騷客,都以擁有堅如磐石的士子情懷為榮耀,都以仁義道德為師,這些造就了無數的文人氣節與風骨,但是其書生意氣,有時候也往往百無一用,徒然誤事。
而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賢相名臣管仲,其輔助了齊桓公,幫齊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又名夷吾,從小思想品德課學的就不怎麼樣,人家打仗都是往前跑,他是一個勁的往後挪,他還能以各種理由解釋自己的臨陣脫逃的行為。而跟自己朋友一起創業做生意,也是各種算計與不老實,單從這些事情來看,管仲就是個貪生怕死耍滑頭,對朋友不仁不義的小人。
然而管仲的這些現實主義,到了他為相的時候,卻發揮出來巨大能量。管仲特別反對口若懸河的高談闊論,因為他知道這些「扯犢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其堅持改革,認為改革是面對不斷變化的現實最好的方法,在用人升職上,他堅持任命任何人都只根據其實際的成績,而不是虛假表面的形式主義。其對齊國的經濟與農業也很是重視,反對空談,還總結出了「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名言警句,對後世影響很大。
管仲能成事是必然,在當時那個單純的年代,講究道義與契約一直都比生命還重要,就像那些刺客一樣,死都得完成自己的承諾。而管仲卻可以完全放的開,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就是單純的辦事盯住眼前的目標,完全沒有什麼思想包袱可以限制他。你說這能不成功,人家辦個事在那瞻前顧後算來算去,最後卻還做出了很多虛名的行為,而人家管仲就直趟著衝著事情就開幹了,單純的現實主義者走著純粹的直線路徑,再加上人家的才華能力,不成功都難。反觀歷朝歷代,又有多少高談闊論而博取虛名的人,誤了發展誤了國家。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一個不喜漫無邊際的吹牛,一心只想推出切實政策的管仲,帶領齊國走向霸主之位,自己也成為了世代敬仰的一代賢相。歷史就是一面鏡子,照進現實,也照亮未來,現在的我們依然要以管仲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