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適應現代社會?

2020-11-15 湖邊說教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探究一下,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棋逢對手的勁敵,為何是諸葛亮流芳百世?

個人認為,這是因為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楷模,司馬懿則正好相反。

兩人若要比智商情商,應該是旗鼓相當,諸葛亮略勝一籌。若要比道德,諸葛亮是接近道德完人的楷模,司馬懿則是老奸巨猾、厚顏無恥的貳臣賊子。

仁愛、忠誠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理想主義精神大概是我國傳統文化主體儒家文化的核心主張。諸葛亮的一生幾乎完美地體現了這一切。

年輕時的陳毅遊成都武侯祠曾疑惑,為何為君的劉備靈位反而在為臣的諸葛亮一側。後來陳毅頓悟:諸葛亮治蜀14年,遺愛1700年。諸葛亮治理蜀國對民眾的仁愛,蜀人1700年念念不忘。諸葛亮治蜀是依法治國的典範,更是以仁愛治國的典範。諸葛亮的治國不僅贏得治下民眾的愛戴,就連其敵對一方的司馬父子、鍾會等人也極為推崇。

《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看來孔子把為人謀劃做事是否盡心竭力,即「忠」作為做人最重要的根本。千百年來,諸葛亮就是「忠」的楷模。

我們來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描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自從「遂許先帝以驅馳」後,他就盡心竭力為劉備父子的「興復漢室」而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劉備臨終前給予其廢劉禪自立的特權,但諸葛亮一直尊重後主,做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本分,沒有絲毫的僭越。

有人認為諸葛亮事必親躬,沒有注意人才的培養。這種看法是不合理的。諸葛亮事必親躬是他生命最好後歲月的做法。諸葛亮自知來日不多,唯恐他人做事不及自己盡心竭力,故而事必親躬!這正是他對事業高度負責、高度敬業的表現。諸葛亮在未感受到將不久於人世之前是非常注重人才培養的。蔣琬、姜維、費禕、董允、王平、張翼等文臣武將都是諸葛亮一手培養的人才,正是他們的存在使諸葛亮去世後蜀漢依然存在了29年。如果諸葛亮一直事必躬親,這些人如何能在錘鍊中成才呢?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儒家推崇的人生信念。諸葛亮的一生,尤其是晚年完美地詮釋了這樣的人生信念。以諸葛亮之智,他一定能看出劉備兵敗夷陵之後,興復漢室的理想就基本落空了。但諸葛亮不認命,不認天數,知其不可而為之。東和孫權,內平叛亂,仁愛治國,以寡擊眾,北伐曹魏,百折不撓,五度出師。雖最終未能克復中原,但諸葛亮以數萬之眾打得擁兵40萬的曹魏窮於應付,打得20萬大軍統帥司馬懿只能龜縮,畏蜀如虎。諸葛亮是真正的雖敗猶榮!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諸葛亮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為其興復漢室的人生理想而鞠躬盡瘁的。明知理想難以實現,仍要奮鬥到死而後已。諸葛亮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生觀。

就是用今天的眼光來衡量諸葛亮,諸葛亮依然是道德楷模!

相反,司馬懿是以厚黑陰謀起家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臉皮厚如城牆,心黑如煤炭。東晉帝王司馬睿問宰相王導,晉王朝是如何贏得江山社稷的。王導就實事求是地慢慢道來。王導說著說著,司馬睿不禁捂住了臉,懇求王導別再說了。司馬睿說,我沒有臉面聽下去了,既然江山是這樣得來的,估計也不會長久。司馬懿的厚顏無恥、老奸巨猾、陰險狡詐等讓其後世子孫都為之羞愧得沒臉見人。

如果說諸葛亮是道德楷模,那麼司馬懿則是陰謀大師、厚黑鼻祖。再則,晉王朝的八王之亂給華夏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西晉的滅亡差不多讓北方漢民族遭遇滅頂之災。作為西晉的創立者司馬懿也因此被後人詬病。

無論是道德楷模,還是陰謀大師,都走進了歷史的長河裡。

親愛的讀者,放在今天的現代社會,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能適應呢?我的觀點已經在上文的陳述中了。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富智謀?前者更強,有兩件事就是明證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富智謀?前者更強,有兩件事就是明證因為小說《三國演義》的流行,諸葛亮是被後人尊奉為智慧和美德的象徵的。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也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話說回來,即便拋開了小說的演繹和文學重塑,正史裡的諸葛亮也以其忠誠、堅貞、勤政、廉潔而被後世的人看作是處世為官的楷模。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反被殺,是司馬懿陰謀嗎?諸葛亮咋想
    此次戰事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對戰,諸葛亮前三次北伐,曹懿方面由曹真掌管,司馬懿原是都督荊州諸軍事,這一次是空降關中迎戰諸葛亮,而張郃、郭淮等人一直在關中及隴右與諸葛亮交戰,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在街亭上迎戰諸葛亮,張郃對諸葛亮的用兵情況十分熟悉。
  • 諸葛亮在上方谷,為什麼沒燒死司馬懿?諸葛亮只說出12個字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這麼厲害,是作者把他神化了,可這樣一來就無法解釋諸葛亮失敗的原因了,所以作者把這一切都歸於了天命,是天命不可違,所以說蜀漢必亡,諸葛亮再厲害也只能敗。孔明先生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失算的情況呢?或許很多朋友都能猜出來,沒錯,在諸葛孔明第六次帶兵出祁山之時,想利用奇計將生平最難纏的對手司馬懿玩死!
  • 三國人物分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就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沒有大軍鎮壓,眼看著司馬懿就要率兵攻打了過來,諸葛亮的手中沒有兵將可以迎敵,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想到了一個很冒險的對策,那就是打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上彈琴唱曲,來向司馬懿展示自己毫不畏懼的樣子。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如何,司馬懿說了一成語,結果被啪啪打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原文如下: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 三國最厲害的四個人,諸葛亮、司馬懿上榜,還有一個幾乎天下無敵
    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會影響,以招募人馬,延攬人才,擴大力量。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餘人偷襲皖城。輕取皖城後,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羡,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勳以及趕來救授的黃祖。經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餘人,戰船七千餘艘,實力大增。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
  •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典故經過,司馬懿感慨諸葛亮真天生奇才!
    個人感覺,司馬懿之所以會認為諸葛亮西入五丈原就會平安無事,主要是因為敵動我動的應對問題。假如諸葛亮向東進兵到武功,司馬懿就必須跟著向東阻截。否則勢必失去主動權。可要是諸葛亮如果往西到五丈原,司馬懿就可以派遣小股兵力進行牽制,或者是引誘諸葛亮過河以攻其後。原文【35】:數日,亮不動。帝曰:「亮欲爭原而不向陽遂,此意可知也。」
  • 諸葛亮存在4個星座,無論哪個一個星座,都不敵司馬懿的摩羯座
    三國是一個謀士輩出的時代,尤其是以諸葛亮和司馬懿最為耀眼。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頂尖的謀略家,二人能力孰高孰低,一直是學術界和民間爭論的焦點。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馬懿是做局的高手。我們今天從星座學的角度來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孰高孰低。
  • 司馬懿用31個字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對他的弱點剖析的一語中的!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丞相。他的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半生幫助劉備創立基業稱帝,後半生輔佐劉禪鞏固蜀國的江山,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諸葛亮善於理政,精於外交,運籌帷幄,用兵如神的傳說,諸葛亮也代表著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
  • 為什麼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卻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司馬懿
    提起三國,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對神機秒算的諸葛亮透露出深深的崇拜之意。其實,不得不說,在我們的印象中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確實是"奇人"一般的存在了。可是,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沒能取得出兵北伐的成功呢?這裡面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 為何有人說在面對諸葛亮空城計時,司馬懿是因為城頭兩個書童才退兵?
    歷史上,諸葛亮的名氣的確夠大,而且奇計妙招為後人所稱讚。比如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連環計」、「激將法」等妙招。所以說諸葛亮堪稱東漢乃至三國的軍事家和謀略家。有著出彩的計謀和過人的膽略。「空城計」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一次精彩的正面交鋒,是兩個頂級謀士的鬥智鬥勇。
  • 司馬懿像恐龍的舌頭,諸葛亮像恐龍的牙齒,軍師聯盟就像只恐龍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精神爽利,身體大隻。為劉備開疆拓土,猶如恐龍之利齒,咪食「天下」之肉。可牙每日都系用,每日都喺蝕,以至於最後消亡。諸葛亮之性格,決定咗佢個結果就系。出師一表真系名世,天下邊個堪伯仲間!「可諸葛丞相,日日食幾多飯,每日做幾多生啊?」「我屋企丞相每日就食幾升,凡廿丈以上嘅軍務,我屋企丞相都會過問!」妙!妙!妙!
  • 三國軍師PK,鬼才郭嘉和神算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
    不過網友對易中天的這份評價並不滿意,支持郭嘉的說《三國演義》不是正史,諸葛亮被過於神話,有很多事例都是捏造的。而支持諸葛亮的則認為,就算郭嘉很厲害,但他很早就死了,怎麼可以跟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的諸葛亮比呢?其實我們覺得不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百分百是真實的,被稱為歷史小說的《三國演義》,他的很多故事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也不見得完全是假的。
  • 司馬懿人生最精彩計策,從不是對壘諸葛亮,而是驅虎吞狼謀荊州
    (劉備的高光時刻)諸葛亮的謀劃,步步成真,復興漢室的希望,從未如此觸手可及。大哥劉備的步步勝利,還有戰略配合訴求,讓遠在荊州的關羽按耐不住,於是一場北伐,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兩個月開始了。公元219年7月,關羽率軍出南郡,進攻曹魏治下的襄陽、樊城地區。這場戰役,初開始打得順風順水!
  • 諸葛亮實力深不可測,吊打冢虎司馬懿
    諸葛亮倒是胸有成竹:「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製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演義不但詳細列出了造木牛流馬的尺寸,還講了一個運用木牛流馬搶司馬懿糧食的故事。原來,司馬懿見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就派人搶了幾匹,照樣打造,去隴西運糧。不料,諸葛亮派王平扮成魏軍,殺敗運糧大軍,驅趕木牛流馬返回。
  • 軍師聯盟司馬懿是什麼官職 軍師聯盟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軍師聯盟司馬懿是什麼官職 軍師聯盟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電視劇軍師聯盟正在熱播中,劇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歷史原型是是呢?歷史上司馬懿是什麼官職?司馬懿是怎麼死的?司馬懿真的愛張春華嗎? 軍師聯盟司馬懿歷史原型
  • 「龜縮」戰術至為高明,司馬懿才是三國時代最強謀略家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富智謀?前者更強,有兩件事就是明證 如果拋開了小說的「演義」成分,將這兩個平生最為匹配的對手放在一個更深遠的歷史背景之內,放在一個更加公平的對比條件之下,我們很容易得出司馬懿在智謀上是勝過諸葛亮的。特別是戰略能力,司馬懿遠勝諸葛亮。 首先,這兩個對手的生存環境是有著巨大差異的,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就好比一個是根正苗紅的嫡子嫡孫,而另一個更像馬路上撿回家的野孩子。
  • 蜀國後期人才凋零,諸葛亮不放權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其二
    諸葛亮、龐統等天之驕子都是在劉備旗下,而徐庶更是死不降曹,足以說明劉備招攬人才的能力絕無分店。 諸葛亮專政專權 然後關於諸葛亮的形容詞,最合適的是一個成語叫做事必躬親,事必躬親可以代表諸葛亮非常的勤奮,什麼事情都是搶著做,願意做更多的事情,但為啥所有事都要自己來? 其一,自視甚高,別人做諸葛亮不放心,自己親自出馬才對一件事情有把握。其二,不願放權。
  • 諸葛亮死前發生的怪事,是巧合還是預兆?專家:至今無法解釋!
    但這個方法功虧一簣,主燈被魏延不小心撲滅,諸葛亮也只有嘆息,這是天意如此,縱然再是神機妙算,他也無法逆天而行。 司馬懿此時也看到了異樣的天象,天空中一顆光芒四射的紅色大星,從東北方滑落於西南方,最後掉落在蜀國的大營之內,這顆大星有三次想要重新升起但最終還是落下了。司馬懿的本領不在諸葛亮之下,他馬上斷定諸葛亮已經死亡,喜出望外,立即傳令,準備親自率領重兵追擊。
  • 女生回覆說司馬懿暗示是什麼意思 段子裡司馬懿內涵意思
    第二天女神微信發來三個字:司馬懿。那麼,這個司馬懿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司馬懿有什麼內涵意思。  司馬懿是什麼意思  1、司馬懿裝女人氣死諸葛。人家學諸葛裝醉,你不上當,你是個女人!  2、說司馬懿不敢進諸葛亮的空城,已經是空城了還不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