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人才工作機制更趨順暢,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才集聚效應、回流態勢初步形成。
為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影響力,市委、市政府將於8月中旬,舉辦首屆「濱州人才節」,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濱州日報、濱州網聯合,在《渤海英才》欄目中開設「人才故事」專題,從我市各行各業遴選一批優秀人才,報導他們創新創業的先進事跡和勵志故事,進一步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大展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巖。
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瞪羚標杆企業、通過歐盟REACH認證……這是大展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用十年時間創造出的業績。而董事長李巖,則是該公司的「最強大腦」——繁忙的管理和經營工作沒有阻擋住他對研發的熱情,至今仍把60%的精力投入研發的他,帶領團隊獲得3項省部級科學獎勵、2項PCT國際專利、12項發明專利,他本人也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經過多年實驗室+工程轉化的沉澱,不僅讓企業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和經驗優勢,更磨鍊了「大展人」勇於開拓的精神品質,為公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學畢業後的李巖首先進入了一家南開大學化學合成初創公司,這家公司裡除了創始人——一對博士夫妻之外,他是第3名員工。這家公司成長很快,員工數量第一年發展到40多人,第二年達到100多人。幾年時間裡,李巖主持參與了公司的人員招聘、實驗室搭建、工廠建設等,幫助企業快速發展。雖然公司產品定位比較高端,但是行業太小。「這個行業是一片藍海,但是總量只有一個遊泳池的水。」李巖說,因市場容量太小,公司在產業上下遊沒有議價權。因此,做了幾年之後,他決定轉行。
因緣際會,李巖結識了新的合伙人,兩人志趣相投,都看好碳納米新材料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碳納米管技術於1991年由日本科學家提出,隨後世界各地逐漸掀起研發熱潮,但一直處於實驗室階段,市場應用是個空白。2011年,李巖與一群志趣相投的夥伴開始建設實驗室,並成立了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低維碳納米材料相關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和應用推廣。
「從2011年開始建設,到2015年進入應用,這期間我們一直在做技術研發、設備改造和工藝驗證。」李巖說,大家都明白,一項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是個曲折的過程,但沒想到時間會如此漫長。剛成立的四、五年,公司度過了一段比較艱難的階段——公司不但沒有產出,還要不斷增加投入,一些合作夥伴因新技術遲遲不能投入應用而選擇離開。
「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長久,認準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有一個詞語叫『一萬小時定律』,就是說事情要達到一定階段才會開花結果。」李巖和留下的夥伴認為,碳納米材料屬於新能源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之中,未來一定能成為「大行業」。同時,從社會角度來看,把新技術轉化為產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橡膠輪胎等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這是有價值的事情。有一年,李巖分別拜訪了分屬不同行業的4名老專家,他們都表示,李巖正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價值,自己一定會全力幫助企業進行研發、推廣、應用。這讓李巖和夥伴們深受鼓舞,以更強的使命感全情投入這個行業。
經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產品測試,公司產品實現了市場應用,無論是產品性能、產能規模還是技術服務,都得到行業和客戶的認可,逐漸成為世界碳納米管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報告),目前的產能為1000噸/年,2021年有望擴大至5000噸/年,預計到2025年達到5萬噸/年。「我們的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橡膠輪胎等,目前還在不斷拓展應用領域。」李巖說,企業的產品實現了有效的節能減排,以橡膠輪胎為例,可以使其抗磨損能力提高30%、使用壽命提高30%。
回首這幾年的發展,李巖感覺企業就像是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虛竹」一樣,誤打誤撞走了一步錯棋,卻沒想到這步錯棋中隱含了行業的發展規律。在新材料領域,先行者往往會積累巨大的經驗優勢,作為較早進入碳納米管技術的研發廠商,大展納米新材料在催化劑製備、工藝技術和工業設備開發上積累了大量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和工藝控制的技術和經驗,形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已具有多代碳納米管產品技術儲備,並開發了產品分散和應用技術,可為下遊客戶提供不同應用領域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工程師文化」讓全公司人人精益求精,採取員工持股平臺和短期長期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換來的是企業在創新中一路領先
「我一直在做實驗室研發工作,這需要具備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我致力把這種精神融入企業發展中,因此形成了我們公司的『工程師文化』。」李巖說,「工程師文化」得到了廣泛認可,大家把創造更好未來作為共同目標,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閒暇時也會圍繞著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事關企業發展的主題進行探討。如今,企業創造了一個氛圍,讓大家圍繞行業本質來做價值創造工作,不以短期效益為根本追求,而是超前謀劃發展方向。
為鼓勵人才在企業發展中大展拳腳,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來保障。比如:建立員工持股平臺,對作出一定貢獻的人員進行股權獎勵;對研發項目實行項目制,建立短期和長期結合的激勵機制,讓大家有成績、有成果。企業通常根據市場反饋或者對產業的發展判斷來確定開發項目,項目通常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短期的由相關人員組成一個項目小組,設定獎金數額、時間限制、技術指標,然後大家去攻關;短期之內不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採用短期獎金和長期激勵結合辦法,完成科研開發後,項目小組的人會得到一定獎金,然後從這個項目未來一定年限的銷售收入中提取相應的比例,作為小組的二次獎勵。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激勵機制,帶來的是企業在創新中一路領先。多年來,產量低、製造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碳納米管行業未能有效解決的痛點。而對於解決碳納米管生產中的放大工藝和設備過程等問題,國內外均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目前,國內外單套設備最大製造能力一直在百噸級別徘徊。為尋求突破,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團隊在四年多的時間裡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自主攻克了催化劑、流化床設備和工藝控制條件等碳納米管生產的核心技術,獨立開發出了國內外領先同時也是最穩定的連續化「千噸級碳納米管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碳納米管規模化製造技術領先優勢。
目前,作為國內碳納米管主要的開發、生產和應用領域企業,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的碳納米管出貨量已居行業前列,並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能夠面向不同應用領域提供大規模低成本碳納米管的企業。
■公司研發人員佔職工總數的15%,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15%,主要負責人將60%的精力投入研發
2017年,公司研發團隊承擔了省自主創新及成果轉化專項「新型碳納米材料產業化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究」,並順利通過驗收;
2017年,公司在行業內率先開發出第一條千噸連續化流化床生產線;
2018年,公司技術中心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
2019年,公司被省工信廳評為山東省瞪羚標杆企業,李巖因在低維碳納米材料行業的突出表現,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2020年3月,公司通過歐盟REACH認證,專利成果獲得山東省發明專利二等獎;
……
近年來,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依靠不斷創新的技術攻關一步步壯大,其發展史就是創新史。作為企業的「最強大腦」,李巖一直投身研發一線,如果把整個工作時間按照百分來計算的話,李巖用在研發上的時間佔60%,有時候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消息,都能讓他觸類旁通,融入企業技術改良,並帶來不錯的收益。而且,李巖與夥伴們決定,將企業每年銷售收入的15%作為科研投入。目前,企業有員工120餘人,其中研發人員就有20多人,分別從事工藝、設備、應用等方面的研發工作。自2013年開始,企業已擁有三個省級研發平臺,研發團隊獲得12項發明專利和2項國際專利, 專利申請數達到50多項,覆蓋生產、後處理、應用等上下遊全鏈條。
「我們的團隊成員走在一起,首先是因為價值觀相同。因為對於事情的觀點一致,所以才決定共事,這是最根本的一點。」李巖認為,企業發展依賴整個團隊的力量,大家集合在一起首先要價值觀相同,企業還要提供成長平臺讓合作夥伴得到更大成長,然後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近年來,企業吸引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成員加入,雖然駐地位於鄉鎮,但很多合作夥伴來自於上海、青島等一線城市,有的夥伴來自世界500強企業,這些夥伴的加入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運營的格局和視角。李巖說,隨著優秀人才的不斷加入,大家也時常會思考一些更宏大的命題,如遠見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認可和共享的願景和使命、治理結構和相關利益者聯盟、跨文化領導力和管理系統等。
「我是從科技部 CEO特訓營畢業的,培訓期間有兩個詞直入心底:邏輯和商業模式。沿著邏輯的原理去進行思考分析,企業就不會偏離正確道路;在帶著底層思考建立的商業模式中,產業鏈關係會更穩固。」李巖說,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後,在和其他領域精英的交流中,自己也在不斷提升思想認知水平。同時,黨委、政府在企業成長中給予的支持也讓李巖受益匪淺:作為一個科技型的創業企業,因為沒有很多重資產,以前獲取金融支持比較困難,現在國家推動人才幫扶政策,企業可以較為順利地獲取低成本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門在審批環節對高層次人才設立了「綠色通道」,提高了工作便捷度,同時對於人才家庭、孩子有很多支持政策,這都為企業吸引人才、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企業的發展使命是實現碳納米管的大規模工業化,由目前的千噸量級提升到幾十萬噸、百萬噸的量級,讓納米材料應用於更多行業。」展望公司發展遠景,李巖認為要遵循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路子,以企業研究院為基礎,繼續吸引高端人才,五年內將研究院建設成為碳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推動山東省在新材料領域的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同時,全力爭取拿到國家級的科技進步獎,並開展上市準備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