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人才故事」李巖:「最強大腦」用科技創新助力「大展」瞪羚飛躍

2021-01-09 閃電新聞

編者按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人才工作機制更趨順暢,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才集聚效應、回流態勢初步形成。

為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影響力,市委、市政府將於8月中旬,舉辦首屆「濱州人才節」,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濱州日報、濱州網聯合,在《渤海英才》欄目中開設「人才故事」專題,從我市各行各業遴選一批優秀人才,報導他們創新創業的先進事跡和勵志故事,進一步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大展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巖。

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瞪羚標杆企業、通過歐盟REACH認證……這是大展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用十年時間創造出的業績。而董事長李巖,則是該公司的「最強大腦」——繁忙的管理和經營工作沒有阻擋住他對研發的熱情,至今仍把60%的精力投入研發的他,帶領團隊獲得3項省部級科學獎勵、2項PCT國際專利、12項發明專利,他本人也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經過多年實驗室+工程轉化的沉澱,不僅讓企業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和經驗優勢,更磨鍊了「大展人」勇於開拓的精神品質,為公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學畢業後的李巖首先進入了一家南開大學化學合成初創公司,這家公司裡除了創始人——一對博士夫妻之外,他是第3名員工。這家公司成長很快,員工數量第一年發展到40多人,第二年達到100多人。幾年時間裡,李巖主持參與了公司的人員招聘、實驗室搭建、工廠建設等,幫助企業快速發展。雖然公司產品定位比較高端,但是行業太小。「這個行業是一片藍海,但是總量只有一個遊泳池的水。」李巖說,因市場容量太小,公司在產業上下遊沒有議價權。因此,做了幾年之後,他決定轉行。

因緣際會,李巖結識了新的合伙人,兩人志趣相投,都看好碳納米新材料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碳納米管技術於1991年由日本科學家提出,隨後世界各地逐漸掀起研發熱潮,但一直處於實驗室階段,市場應用是個空白。2011年,李巖與一群志趣相投的夥伴開始建設實驗室,並成立了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低維碳納米材料相關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和應用推廣。

「從2011年開始建設,到2015年進入應用,這期間我們一直在做技術研發、設備改造和工藝驗證。」李巖說,大家都明白,一項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是個曲折的過程,但沒想到時間會如此漫長。剛成立的四、五年,公司度過了一段比較艱難的階段——公司不但沒有產出,還要不斷增加投入,一些合作夥伴因新技術遲遲不能投入應用而選擇離開。

「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長久,認準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有一個詞語叫『一萬小時定律』,就是說事情要達到一定階段才會開花結果。」李巖和留下的夥伴認為,碳納米材料屬於新能源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之中,未來一定能成為「大行業」。同時,從社會角度來看,把新技術轉化為產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橡膠輪胎等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這是有價值的事情。有一年,李巖分別拜訪了分屬不同行業的4名老專家,他們都表示,李巖正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價值,自己一定會全力幫助企業進行研發、推廣、應用。這讓李巖和夥伴們深受鼓舞,以更強的使命感全情投入這個行業。

經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產品測試,公司產品實現了市場應用,無論是產品性能、產能規模還是技術服務,都得到行業和客戶的認可,逐漸成為世界碳納米管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報告),目前的產能為1000噸/年,2021年有望擴大至5000噸/年,預計到2025年達到5萬噸/年。「我們的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橡膠輪胎等,目前還在不斷拓展應用領域。」李巖說,企業的產品實現了有效的節能減排,以橡膠輪胎為例,可以使其抗磨損能力提高30%、使用壽命提高30%。

回首這幾年的發展,李巖感覺企業就像是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虛竹」一樣,誤打誤撞走了一步錯棋,卻沒想到這步錯棋中隱含了行業的發展規律。在新材料領域,先行者往往會積累巨大的經驗優勢,作為較早進入碳納米管技術的研發廠商,大展納米新材料在催化劑製備、工藝技術和工業設備開發上積累了大量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和工藝控制的技術和經驗,形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已具有多代碳納米管產品技術儲備,並開發了產品分散和應用技術,可為下遊客戶提供不同應用領域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工程師文化」讓全公司人人精益求精,採取員工持股平臺和短期長期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換來的是企業在創新中一路領先

「我一直在做實驗室研發工作,這需要具備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我致力把這種精神融入企業發展中,因此形成了我們公司的『工程師文化』。」李巖說,「工程師文化」得到了廣泛認可,大家把創造更好未來作為共同目標,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閒暇時也會圍繞著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事關企業發展的主題進行探討。如今,企業創造了一個氛圍,讓大家圍繞行業本質來做價值創造工作,不以短期效益為根本追求,而是超前謀劃發展方向。

為鼓勵人才在企業發展中大展拳腳,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來保障。比如:建立員工持股平臺,對作出一定貢獻的人員進行股權獎勵;對研發項目實行項目制,建立短期和長期結合的激勵機制,讓大家有成績、有成果。企業通常根據市場反饋或者對產業的發展判斷來確定開發項目,項目通常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短期的由相關人員組成一個項目小組,設定獎金數額、時間限制、技術指標,然後大家去攻關;短期之內不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採用短期獎金和長期激勵結合辦法,完成科研開發後,項目小組的人會得到一定獎金,然後從這個項目未來一定年限的銷售收入中提取相應的比例,作為小組的二次獎勵。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激勵機制,帶來的是企業在創新中一路領先。多年來,產量低、製造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碳納米管行業未能有效解決的痛點。而對於解決碳納米管生產中的放大工藝和設備過程等問題,國內外均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目前,國內外單套設備最大製造能力一直在百噸級別徘徊。為尋求突破,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團隊在四年多的時間裡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自主攻克了催化劑、流化床設備和工藝控制條件等碳納米管生產的核心技術,獨立開發出了國內外領先同時也是最穩定的連續化「千噸級碳納米管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碳納米管規模化製造技術領先優勢。

目前,作為國內碳納米管主要的開發、生產和應用領域企業,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的碳納米管出貨量已居行業前列,並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能夠面向不同應用領域提供大規模低成本碳納米管的企業。

■公司研發人員佔職工總數的15%,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15%,主要負責人將60%的精力投入研發

2017年,公司研發團隊承擔了省自主創新及成果轉化專項「新型碳納米材料產業化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究」,並順利通過驗收;

2017年,公司在行業內率先開發出第一條千噸連續化流化床生產線;

2018年,公司技術中心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

2019年,公司被省工信廳評為山東省瞪羚標杆企業,李巖因在低維碳納米材料行業的突出表現,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2020年3月,公司通過歐盟REACH認證,專利成果獲得山東省發明專利二等獎;

……

近年來,大展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依靠不斷創新的技術攻關一步步壯大,其發展史就是創新史。作為企業的「最強大腦」,李巖一直投身研發一線,如果把整個工作時間按照百分來計算的話,李巖用在研發上的時間佔60%,有時候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消息,都能讓他觸類旁通,融入企業技術改良,並帶來不錯的收益。而且,李巖與夥伴們決定,將企業每年銷售收入的15%作為科研投入。目前,企業有員工120餘人,其中研發人員就有20多人,分別從事工藝、設備、應用等方面的研發工作。自2013年開始,企業已擁有三個省級研發平臺,研發團隊獲得12項發明專利和2項國際專利, 專利申請數達到50多項,覆蓋生產、後處理、應用等上下遊全鏈條。

「我們的團隊成員走在一起,首先是因為價值觀相同。因為對於事情的觀點一致,所以才決定共事,這是最根本的一點。」李巖認為,企業發展依賴整個團隊的力量,大家集合在一起首先要價值觀相同,企業還要提供成長平臺讓合作夥伴得到更大成長,然後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近年來,企業吸引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成員加入,雖然駐地位於鄉鎮,但很多合作夥伴來自於上海、青島等一線城市,有的夥伴來自世界500強企業,這些夥伴的加入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運營的格局和視角。李巖說,隨著優秀人才的不斷加入,大家也時常會思考一些更宏大的命題,如遠見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認可和共享的願景和使命、治理結構和相關利益者聯盟、跨文化領導力和管理系統等。

「我是從科技部 CEO特訓營畢業的,培訓期間有兩個詞直入心底:邏輯和商業模式。沿著邏輯的原理去進行思考分析,企業就不會偏離正確道路;在帶著底層思考建立的商業模式中,產業鏈關係會更穩固。」李巖說,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後,在和其他領域精英的交流中,自己也在不斷提升思想認知水平。同時,黨委、政府在企業成長中給予的支持也讓李巖受益匪淺:作為一個科技型的創業企業,因為沒有很多重資產,以前獲取金融支持比較困難,現在國家推動人才幫扶政策,企業可以較為順利地獲取低成本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門在審批環節對高層次人才設立了「綠色通道」,提高了工作便捷度,同時對於人才家庭、孩子有很多支持政策,這都為企業吸引人才、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企業的發展使命是實現碳納米管的大規模工業化,由目前的千噸量級提升到幾十萬噸、百萬噸的量級,讓納米材料應用於更多行業。」展望公司發展遠景,李巖認為要遵循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路子,以企業研究院為基礎,繼續吸引高端人才,五年內將研究院建設成為碳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推動山東省在新材料領域的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同時,全力爭取拿到國家級的科技進步獎,並開展上市準備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上市。

相關焦點

  • 猿輔導四度攜手《最強大腦》 助力新一代腦王誕生
    近日,《最強大腦》官微發布定檔信息,第八季節目將於1月8日本周五晚21:10在江蘇衛視燒腦開播。值得關注的是,猿輔導在線教育連續4年攜手《最強大腦》,今年更是作為獨家在線教育合作夥伴亮相,通過獨家線上海選通道輸送人才,並以AI科技賦能節目,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 「訊息」真情服務人才 助力企業發展
    2021年1月4日下午,上海阿為特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工會主席高福喜代表公司給顧村鎮總工會送上錦旗和感謝信,上面寫著「真情服務人才,助力企業發展」。感謝顧村鎮總工會真情服務職工、細心溫暖人心、助力企業發展!
  • 2018CSC商業場景創新大展暨上海智慧城市應用新範式評選正式揭曉
    1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文治堂,上海十大智慧城市應用新範式(智慧場景、智選內容、商業智造者)頒獎盛典暨2018CSC商業場景創新大展在這裡隆重上映。
  • 從「計算器」到「大腦」飛躍!智算中心為新基建注入強勁動能
    相比原來的鐵公基,新基建更直觀地體現在以AI為代表的硬核科技上,其熱度激發數據中心成為科技領域大熱門。但此前的傳統數據中心已然落後,不能滿足新基建的加速進程,急需更智慧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加持。
  • 瞪羚企業是什麼意思?2500家「準獨角獸」企業蓄勢爆發
    武漢東湖高新區日前提出,給予瞪羚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瞪羚企業提供包括信用貸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貸款等各類無抵押貸款,設立10億元的光谷瞪羚基金,為瞪羚企業提供股權、債權、保險等全方位融資服務。此外還提出支持瞪羚企業開拓市場和開展併購等。
  • 中國人壽:科技創新助力打造「智慧國壽」
    隨著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人機互動、生物特徵識別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與保險業的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並將帶來商業模式和發展模式的顛覆性變革。將人工智慧應用於保險領域,實現承保、核保、定損、理賠和客服等環節的智能化,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已成為科技賦能保險的內在要求。
  • 為何漕河涇開發區能夠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的「最強大腦」?
    然而,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光機電、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領域加速融合,科研機構集聚、創新資源豐富、信息產業發達的漕河涇開發區同這一全球最活躍的創新領域形成了最佳契合點,正在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環節的「最強大腦」。截至目前,漕河涇開發區已有5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國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實現上市。
  • 街鎮一把手訪談 | 番禺區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全力將大學城打造為科技創新之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這正是小谷圍街道與大學城管委會的工作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如今,番禺區小谷圍街誓要將創造與創新的故事越寫越精彩,越寫越充實。今年2月,《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廣州大學城被列為廣州試驗區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賦予小谷圍更大責任和使命。
  • 人才興業展鴻猷
    -2020年)》中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緊緊圍繞統籌抓好以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開發國家商品糧基地和新型工業基地建設急需緊缺人才、打造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為依託的國際化人才交流合作平臺三項主要任務,組織實施重點人才項目,把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打造成全省創新人才的集聚地、人才政策的先行區和國際人才的開發圈。
  • 電子合同助力智慧戰疫 第二屆上上籤「籤引力大賽」啟動
    2020年,新基建的深入推進讓國民感受到了科技互聯的力量,疫情的持續也讓企業降本增效、數字轉型成為剛需。電子籤約科技作為企業數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助力企業智慧抗疫。10月10日,中國電子籤約行業領跑者上上籤電子籤約正式啟動第二屆上上籤「籤引力大賽」,大賽將匯集電子籤約科技的優秀應用案例,打造經驗交流、價值共享的平臺,助力各行各業共同發展、贏在新基建。
  • 第22屆濱州霑化冬棗節9月20日啟幕
    與此同時,秉承以科技引領產業,引進北京「新農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標準編制《冬棗產業發展規劃》。與省農科院合作建設「霑化冬棗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泛開展標準化生產、保健食品開發等全產業鏈科研服務;秉承以人才振興產業,實施棗農輪訓工程,舉辦「全國棗類高端人才專家論壇」,全面提升種植、管理和營銷水平;秉承以示範帶動發展,在9個鄉鎮高標準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11處,改良新品種「沾冬2號」1萬餘畝,新建冬棗大棚4370畝。
  • 鹽城市公布首批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
    近日,鹽城市科技局公布了2020年度鹽城市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名單,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鹽城畫你愛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鹽城海普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被評估為「鹽城市潛在獨角獸企業」,江蘇地北網絡工程有限公司、阜寧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被評估為
  • 從一位市委書記23次探訪談開去,新十年「叢林」濱州法則在哪裡
    在創新體系上,濱化股份與清華工研院已聯合設立了研發機構——北京水木濱華科技有限公司,其多項工藝已突破國際技術壟斷,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擺脫原有的路徑依賴,已成為濱州企業的發展共識。 據2020年上半年山東省市場化人才流動調查報告,目前青島、濟南是吸引人才的「槓鈴兩端」,其他很多地域包括濱州均為人才流出地。 無怪乎市委副書記、市長宇向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強化人才支撐」列為重大創新工程予以攻堅突破。而渤海先研院的設立,則是攬留產業人才、構建創新聚集帶的重要載體。
  • 瞪羚又是什麼羊?南京有話說…
    南京的「獨角獸」情況生態體系基礎好,未來潛力大 擁有多家獨角獸企業的城市一般具有創新生態良好、產業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快速、科研機構集聚、高等院校眾多等優勢。同樣,獨角獸企業的發展也會反哺城市,將產業推動城市的創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吸引行業創新人才集聚和流動,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等積極效果。孕育「獨角獸」企業的環境有哪些?
  • NEEDS Lab講座報名 | 「你好,設計!」第二季第4講
    NEEDS全稱為Next Economy and Ecology Design Studies.實驗室通過聚焦「設計驅動的產業轉型升級」這一核心問題,瞄準「設計驅動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問題開展協同創新研究,通過創新型體制和機制的建設,致力於設計驅動製造業轉型與升級、設計驅動現代服務業發展、設計驅動文化和品牌形象提升「三大」領域,開展前瞻研究和創新轉化,以世界領先的設計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模式,帶動深圳支柱產業和新型產業的未來發展
  • 韓漫「裝備我最強」公開最新官方中文PV
    韓漫「裝備我最強」公開最新官方中文PV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1-01-07 13:54:03
  • 牽線搭橋 服務企業科技創新
    牽線搭橋 服務企業科技創新 2021-01-0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瞪羚又是什麼羊?南京有話說……
    擁有多家獨角獸企業的城市一般具有創新生態良好、產業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快速、科研機構集聚、高等院校眾多等優勢。同樣,獨角獸企業的發展也會反哺城市,將產業推動城市的創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吸引行業創新人才集聚和流動,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等積極效果。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加強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支撐,建設一批數字工廠、智能化車間等,形成一批智能製造標杆和「燈塔」企業。加強科技對民生健康、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支撐,推進國家和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探索建立研究型病房,加大醫保對醫藥創新支持。
  • 36氪首屆「創業星物種」大賽 Demo Day 即將開啟,40 強陣容蓄勢待發
    這一次,我們聚焦最具創新性及成長性的新興項目,探索新經濟增長的未來密碼。歷時幾個月緊鑼密鼓的賽程籌備與項目評估,備受矚目的36氪首屆創業「星」物種大賽Demo Day路演決賽,即將於11月26日至11月27日在WISE大會分會場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