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經典人文之旅」。在我國歷史上,有一種習俗,就是活著的人需要光明驅趕黑暗,只有這樣才能在死後通往光明的天堂。所以,在墳墓裡,人們總是習慣把燈放進去。然後,在數千年之後,打開墓室的時候,墓內的燈仍在閃亮。故此,人們便稱它為長明燈。
據記載,古燈是雙層結構。它裝滿了燈油,燈芯是由醋製作而成。外層充滿水用於冷卻整個容器。在北京的定陵中,我國就發現了青瓷大缸,裡面有蠟燈和燈芯。實際上,在很多的古墓中都發現了長明燈的存在,但是大部分都已經熄滅了,不過也有少量的燈在古墓被發現之後才熄滅。據了解,長明燈中的燈油是從鯨脂中提取的。據說它非常耐燃。在古人點亮長燈時,白色的磷光體被放置在燈芯旁邊,在遇到白磷就會自然點燃。當千年的古墓打開時,由於新鮮空氣湧入陵墓之中,燈的燈芯會再次燃燒起來,並且還伴有白磷。
在公元1543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軍隊挖掘了很多的古墓。在他挖掘羅馬皇帝康斯坦丁父親的墳墓時,他發現了墓中的燈仍在燃燒。但是此人在公元300年就去世了,這意味著這盞燈燃燒了一千多年。這真是太神奇了。為什麼一個長明燈可以保存千年呢?
描述
原來,在人們關閉墓室大門時時,他們已經放置了燈。在墓門關閉時,由於空氣不流通,燈很快就熄滅了。一旦有人打開墳墓,新鮮空氣便會隨之進入墓室,白磷的自燃將點燃長光。這就是為什麼長明燈可以保持數千年的原因。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完了,以上都是小編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評論區與小編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