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楊絳先生在寫作、翻譯、戲劇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建樹。還記得幾年前,她寫給錢鍾書的情書上了熱搜,她的一生也是充滿了浪漫色彩。但楊絳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認真,哪怕一點點錯也犯不得。也許正是受錢鍾書嚴謹的研究習慣影響,楊先生對自己和對他人要求都是同樣的嚴格。
在2011年楊絳先生百歲誕辰之際,中央電視臺專門做了一個專題節目《讀書時間》,節目會邀請一些嘉賓,讓他們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籍或是讀書訪談。現場嘉賓有兩位,其中一位是三聯書店的總編輯李昕。在節目中,李昕談到了楊絳夫婦,她提到了楊絳夫婦的高風亮節和精神境界,說他們三十多年不換房,不裝修,不買家具,這是令他頗為感動的。還有一件事情令她心生敬佩,即他們捐出兩人全部的版稅,在清華大學設立了一個「好讀書基金會」來幫助扶助學校裡的貧困生,版稅已經超過1000萬元了。
節目播出後,李昕居然接到了來自楊絳先生友人的電話,電話那頭和聲細語:「你好,我是幫楊絳先生料理版權的吳學昭,楊先生看了你們這期節目,她說做得不錯,看完很高興。但她指出了你們一個地方的錯誤。」李昕聽著心裡一緊,連忙問:「哪裡講錯了?」吳學昭回答道:「楊絳夫婦在清華大學設立的是『好讀書獎學金』,但你在節目裡說的是『好讀書基金會』。她說,『獎學金和基金會是兩個性質的東西』,設立獎學金比較簡單,但建立基金會就不同了。設立基金會得按國家有關規定,成立非營利性法人,需有規範的章程,有組織機構和開展活動的專職工作人員,還要申報民政部門批准,才可向公眾組織募捐。這兩個概念可不能混淆。所以楊先生讓我告訴你,今後若是再提到此事,一定要把說法改過來,不要一錯再錯,造成別人以訛傳訛的後果。」李昕聽了,深知問題的嚴重性,愧疚不已,請吳學昭代自己向楊先生道歉。
雖然只是個小錯誤,但楊絳先生的嚴謹和認真,令人受教。楊絳先生之所以令人敬仰和欽佩,正是得益於她這種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楊絳傳》講述了楊絳先生嚴謹又浪漫的一生,從更細小的方面了解楊絳,看她一生是怎樣的成為傳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