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西安郊外的一座山裡有著一個神秘的洞穴,這個洞穴裡一年四季都持續不斷的結出冰柱,即時是到了炎熱的夏季這個洞穴像完全與外界世界隔絕一樣,依然不斷的結出冰柱,洞裡洞外猶如「冰火兩重天」。
陝西西安市以南的秦嶺山脈中斷,有一座山叫做翠華山,這裡奇峰秀嶺、碧水幽谷,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著古今中外的許多文人墨客與探險者,比如唐代的詩人王維就寫下這樣的詩句: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詩句中提到的太乙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翠華山。在翠華山的西峰山巔之處,還有一天然形成的人像,而這石像又極似太乙真人,栩栩如生,因此古時候這裡也被人們稱作「太乙神山」
陝西西安翠華山的年平均氣溫在12.5攝氏度左右,而夏季最高的氣溫可達30攝氏度左右,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可以說比較的炎熱了,更不可能說還可以在自然條件下結冰,然而當地人卻說,就在翠華山中有一處奇特的「冰洞」,能在炎熱的天氣裡結出冰掛,而更為神奇的是,外面的氣溫越高,「冰洞」裡結的冰就越多。
這個會結冰的洞被當地人稱為冰洞,同時也被當地人視為一塊寶地,特別是到了盛夏時節,誰要是能吃上一口這洞裡冰井裡的冰,據說那是他莫大的福氣,因為當地人都相信吃了這個洞裡的冰,能夠消災祛病,所以千百年來,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不僅在洞中藏冰,而且還一直有採冰吃冰的習俗,有的人還把食物放到此處進行保鮮。
而關於這個翠華山的冰井還有另外一個傳說,相傳唐朝時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心,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南方將荔枝運往長安,但是荔枝吃起來雖然很鮮美,卻不容易儲藏,而且產出的季節又剛好是在夏季,所以如何保鮮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有人認為當時用來給皇宮裡的這些水果食物保鮮使用的冰,就是來自於這秦嶺山脈的翠華山中這個隱蔽的「冰井」。
而這個神秘的「冰井」,就位於這處隱蔽的洞穴中,這裡也曾引來許多的專家前來考察解謎,不過專家們給出的解釋並不讓人信服,一些專家表示因為翠華山這一帶屬於地震多發區,而這個神秘的洞穴是由於地震改變了地質構造所以形成了一個這麼神奇的「冰火兩重天」。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造就了翠華山奇特的山崩地貌,奇幻的「冰洞」景觀,給這座大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而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賦予了它們更多的文化內涵,鬥轉星移,春去秋來,不變的是當地人對於「冰洞」的獨特情感以及喜愛之情,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只有凝聚了天地之間靈氣的大山才能孕育出這樣的一方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