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作為中國作協旗下唯一一本針對全國校園閱讀與寫作的文學期刊,《中國校園文學》今年已經30歲了。12月10日,《中國校園文學》創刊30周年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張抗抗說,《中國校園文學》帶有校園和文學的雙重意義,是兼有文學與教育的一個「雙子星座」,把校園生活與文學理想、人類的愛心童心融合連接得非常成功。她建議,《中國校園文學》可以考慮更多地介入青春少年的敏感問題,擔當起教育與文學的雙重責任。
近年來,《中國校園文學》緊扣時代脈搏,把握時代氣息,組建起了強大的顧問團和編委團,進行了全面改版,以「有溫度、有靈魂」的文字,為校園文學樹立起了新的標杆。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提出,《中國校園文學》在繼續做好引導中小學閱讀寫作的同時,也能關注大學生和教師群體的文學創作,使《中國校園文學》成為各年齡層次、所有師生的精神家園。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中國校園文學》原主編張亞麗表示,《中國校園文學》的作者群體涵蓋了國內外兒童文學作家、大中小學校的師生,明確了文學性、原創性、校園性、趣味性的辦刊方針,一批全國重點中學加盟《中國校園文學》重點基地學校,帶動了新時代中國校園文學事業。
與會各界嘉賓認為,在當下,《中國校園文學》是大中小學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必不可少的閱讀材料,重要性遠遠超出了文學自身的範疇,成為校園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語文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文化副刊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