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33項世界之最,中國人之驕傲!

2021-01-21 騰訊網

中國的祖先讓我們後人驕傲,也讓世界驚奇。四大發明人人皆知,但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個世界之最,你未必說的上來!

1

最早種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水稻和粟。

2

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

早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已開始養蠶繅絲,紡織技術有新的進步。

3

用漆歷史最悠久

原始社會河姆渡遺址,就出土過紅漆碗。商周漆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

4

文字的使用、流傳時間最長

漢字至今還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漢字約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文字。

5

最長的紀日方法

幹支紀日法是商朝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至今的最長的紀日方法。

6

最早記載日食和月食

夏朝的有關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這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記錄。

7

最早發明鑄鐵柔化技術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的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

8

最早記錄哈雷彗星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9

最早確立十九年七閏曆法

春秋時期的曆法已經形成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

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戰國時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寫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合稱《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

11

最早使用耕犁

西漢時,耕犁上安裝了翻土用的犁壁,這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12

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漢書》中《五行志》載:「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呈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這一紀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13

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約成書於東漢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14

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

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製造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到千裡以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人製作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15

最早發明麻醉劑

東漢末年的「神醫」華佗,從植物中提取製作的麻沸散,適用於外科手術,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6

最早發明造紙術

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造出價廉易於書寫的紙。且原料易得,人稱「蔡侯紙」。

17

最早精確計算圓周率

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微,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南朝祖衝之精確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間,這比外國要早近一千年。

18

最長最早的運河

隋煬帝於605年至610年,開鑿的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的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19

最大的海船

隋唐時期,中國能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海船,通過波斯灣時,必須換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稱。

20

最早的銀行

隋唐時期的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21

最早發明印刷術

隋文帝時,「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即印書之始」。隋唐時期已有了雕版印製的佛經日曆和書籍。唐朝於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中葉,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人早四個多世紀。

22

最早發明火藥及應用於軍事

唐朝中期的書籍裡,已有製成的火藥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槍,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23

最早測量子午線長度和最早發現恆星移動

唐朝傑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比外國約早了九十年。僧一行還創造了一架黃道遊儀,用來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

24

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25

最古老的石拱橋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6

最大的藝術寶庫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有一千多個洞窟,裡面塑造了神態各異的佛像,繪製了金碧輝煌的壁畫。其中,隋唐時期的洞窟佔十分之六七。

27

最早發明指南針和應用於航海

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南北的特性,製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經過不斷改造,到宋代製成指南針,並最早應用於航海。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超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航海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出了重要條件。

28

最早確定年周期

郭守敬是元朝傑出的天文學家,他主持編定的《授時曆》中提出的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曆早了300年。

29

最早的遠洋航行

明朝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先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30

最早記述石灰巖溶蝕地貌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書中對石灰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31

最早論述腳氣病

唐朝醫學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記載有用杏仁、吳茱萸、蜀椒、穀皮等治療和預防腳氣病,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比歐洲人第一次論述腳氣病幾乎早一千年。

32

最早使用紙幣

北宋創印「交子」,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33

最早發現地磁偏角

北宋科學家沈括發現了磁針指向正南稍偏東的現象,這是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400多年。

我為我的祖國驕傲!

如果你也是,請轉發!

國慶快樂!!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家庭文化之夫妻之道
    中國古代家庭文化之夫妻之道  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徐學進    【文章摘要】自古以來,中國人極為重視對夫妻關係的經營。中國古代在處理夫妻關係的過程中,有些原則和做法仍然值得現代人借鑑、繼承和發揚。  【關鍵詞】家庭文化 夫妻之道 傳統文化  傳統社會屬於熟人社會,中國人尤其重視人倫關係,特別是「五倫」構成了國人交往的最主要圈子。
  • 世界上最智慧的書之一,融合中國古代所有智慧
    從古至今,全世界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發行量之最大,爭議之最多,影響力之最強的,歷世之久者,大概只有中國的《易經》。中外很多學者一一致認為世界最為智慧的書籍只有三本:一是中國的《易經》,二是印度的《吠陀》,三是歐洲的《聖經》。可見,《易經》確實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 公共基礎知識之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2021年社區筆試課程免費領在社區工作者的筆試中,常識部分內容佔比比較多,其中對人文歷史常識的考查中,經常會出現對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相關知識點的考察。其中關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內容考察和歷史先後排序以及科舉制的形成過程題目裡經常出現,學員做題時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知識的講解:一、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選賢讓能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禹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 科技史專家進一步提出:中國古代新四大發明(圖)
    據科技日報報導,著名科技史專家、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說,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輝煌燦爛,光耀世界,中醫中藥、十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在中國古代科技發展進程中作用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與四大發明同等重要,完全可以稱之為新四大發明。  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藥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
  • 中國古代哲學,五行之學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開幕式
    「我和我的中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今晚,隨著由湯沐海指揮,王曉棠、謝芳、劉勁、曾舜晞等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合唱出的一首《我和我的祖國》的優美旋律,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在廈門正式拉開了帷幕。
  • 歷史之見證文物之奇葩 中國錢幣之最
    錢幣實乃歷史之見證,文物之奇葩。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錢幣之最」。筆者僅就個人所知,把它們整理出來,以饗讀者,如有不妥,請指正。   1.中國最早的錢幣   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為商品交換手段的。
  •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之七政:日月五星,謂之七政
    但其實不然,在中國古代也有著豐富的天文曆法知識,這篇文章將與大家講解中國古代天文知識中太陽系最著名的七顆行星。《幼學瓊林》有言:「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古人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稱之為七政,又稱為「七曜」,將金、木、水、火、土五星並稱為「五緯」。
  • 2020年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備考: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六藝...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內容廣泛,在公職考試當中時有涉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數字」名詞,比較容易考察,今天讓我們共同了解下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先秦文學詩經中的「六義」及中國古代婚嫁習俗「六禮」。一、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六藝」是西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六藝」具體指:禮、樂、射、御、書、數,按其學科性質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 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2016-11-14 09:21:33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中國古代影響世界的十大名將
    2.戚繼光戚繼光最為人所銘記,最值得讚揚的是他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與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80多場戰爭中對抗日本倭口海盜十多年來的勇氣和領導力,以及他對中國長城的加強工作。保護邊界以實現和平。雖然他不是唯一參與這項努力的將軍,但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他是貢獻最多的人。他於1588年1月5日辭職並返回故鄉後因病去世。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古代中國的代稱:九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古代中國的代稱:九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古代中國的代稱:九州,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隱藏在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背後的秘密之青色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數千年來,一直遵循著嚴格的長幼尊卑等級秩序。只是這一套完備的封建等級秩序,早已貫穿了人們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縱使是那時衣著服飾的顏色也必須得嚴格遵守規範,不得越矩。下面我們先來給大家籠統地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五種正色。
  • 中國古代最悲慘的女性群體:小妾之實丫鬟之命,自幼飽受身心摧殘
    但是,以上苦命女子卻都苦不過童養媳,因為童養媳要承受的摧殘有過之而不及。以下且聽慢慢道來。所謂童養媳,就是由婆家自小養大,成年後(一般是十四五歲)再與丈夫「圓房」的女孩子。中國古代最悲慘的女性群體:小妾之實丫鬟之命,自幼飽受身心摧殘。有的時候成為童養媳,就是因為女方的家庭經濟不好。需要變賣,所以女兒就成了他們第一選擇。
  • 風骨之美,100個中國漢字解析
    平之如水,法律必須公道,猶如一碗水端平,體現中國古代對公平的執著追求。」作為古代中國向世界輸出的重要商品,往往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兵法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智慧。,也是中國古代王權、皇權的象徵。在古代中國,神、人、物指三種生命形態。中國古人把神仙的生活作為最理想、愜意的追求,相信可通過積善、修煉得道成仙。
  • 周芳:向世界展現水下中國之美
    「中國人拍攝自己的水下世界,我們並非是以物見物,而是以物見人,以物見中國。」周芳說,這是她拍片的初心。「我們呈現中國水下的涅槃新生、滄海桑田,希望讓世界看見水下中國,呼籲人類共同保護藍色星球。」  解開《黑暗洞穴》裡的愛情密碼  在水下黑暗洞穴,失去一雙明亮的眼睛,獨自生活的盲蝦如何找對象?
  • 中國之禮怎樣制力、促利、倡理
    許多流傳至今的圖像資料,還進一步展現了古代賓禮的演變歷程。比如,《職貢圖》是中國古代繪畫的一種特殊門類,生動記載了外國外交使節來華交流的情境。  現在能看到的最早《職貢圖》是南朝梁蕭繹所繪,此後歷代相沿,代表性作品包括唐朝閻立本《職貢圖》、宋代李公麟《萬國職貢圖》、元代趙孟瞓《貢獒圖》、明代仇英《職貢圖》、清代《皇清職貢圖》等。
  •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牽手華為開啟手機電影計劃
    2020年11月7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除了公布主視覺海報以及提名者入圍名單之外,發布會上還隆重舉行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戰略合作夥伴籤約儀式。
  • 古代中國的語法觀
    中國傳統的語言學比西方多了文字學而少了語法學。漢語是有語法的,只不過漢語的語法與西方的語法是不同的,中國古代的學童寫文章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通過已經建立起來的語法框架去建構。且他們自幼便成長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漢語「語法」。漢語中性、數、格、語態、時態、語氣、人稱等概念並不像西方語言那樣體現在詞的屈折變化上,而要通過常識、語境、使用慣例等進行判斷。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古代我國是世界天文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五星佔》對研究古代天文學史具有極其珍貴的參考價值,它是中國最早的有關行星運行的記錄,它的發現,進一步說明了在古代我國是世界天文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據考證,《五星佔)成書約在漢文帝三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77-前168年),距今已2100多F。在西漢初年,我國對於五大行星的視運動已觀測得相當精細,書中列舉的數值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