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2016-11-14 09:21:33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2016年11月14日 09:21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作者:張鳳篪 

  【新世說】

  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自古以來,為官者的道德示範對整個社會的信仰體系和道德規範都起著引領和典範作用。所謂「官德如風,民德如草」,良好的為政之風、為官之道,必將帶動形成風清氣正、崇德尚善的社會風氣。

  中國古代是如何正官德、促政風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基於修齊治平理念的人才選拔體系。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體系主要有察舉徵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三種制度雖各不相同,但對人才道德品行的要求是一以貫之的。

  漢文帝曾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賢良方正」是對人才的道德要求,「直言極諫」才是對治國理政才能的考察。漢代以「德」為主的察舉科,孝廉是最重要的科,而其他科目也都以「德行」為先,在學問上則以「儒學」為主。

  隋煬帝大業三年曾詔令文武官員廣薦賢才,並設立了「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等10科。科舉制的考試內容更是以「四書五經」為主,以「孔孟之道」為歸。士人讀儒家經典,存聖賢情懷,格致正誠,修齊治平,所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

  二是基於仁政德治學說的政治管理體系。孔子曾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一書中有大量論述「仁政」和「德治」的內容,比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

  儒家「仁政」「德治」的社會理想,集中表現為「大同」。《禮記·禮運篇》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思想所描述的,正是一個具有良好的社會風氣和道德狀況的理想世界,這裡不僅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人心為公,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所以中國古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以這一美好前景為行為準則與奮鬥目標。

  三是基於忠孝兩全標準的官員考評體系。自古以來,儒家就堅信忠與孝是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移孝作忠」完成的是儒家倫理的政治化過程,是從家到國,從士到仕的過程。而「忠籍孝崇」則是從國到家,從良臣到孝子的過程。「為親而出,為親而處。出不負君,移孝作忠。處不負親,忠籍孝崇」,一個官員在家行孝的程度成為衡量其對國的忠誠度的重要指標和依據,並因此而產生了與之相配套的官員評價考評體系。

  這種考評體系首先體現在丁憂制度。「丁憂」意為遭逢父母的喪事。春秋戰國之際,儒家就形成了「丁憂」期間不婚娶、不宴飲、不作樂、不生子、不外遊等一系列十分嚴格的喪俗行為規範。「學而優則仕」的官員作為民眾的德行榜樣,當然也就必須遵守。到了漢代之後,官員「丁憂」服喪不僅是個體表達孝心的禮法規定,更是一個朝代「以孝治天下」的法律措施。官員在得知父母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期間唯一的任務就是為父母守孝報恩。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孝道」形成社會風氣,則天下太平。

  與丁憂制度相對應的一個權變之法叫作「奪情」。「奪情」是指國家根據管理需要,不許在職官員丁憂守制以處理國家重大事務。「奪情」就意味著舍小為大、以國為家,既充分考慮了孝道親情,又同時兼顧了家國天下。明代宰相張居正在實施改革變法的關鍵時期恰逢父親去世,最後皇帝採取了「奪情」的辦法,許他可以不回家居喪,繼續留任以展開改革事業,挽救國家危機。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廢銅爛鐵裡,發現了最早的「中國」
    青銅器不僅在「神秘獰厲」的審美上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更在於它所體現的古代中國工匠高潮的鑄造技術,所承載的嚴密的周禮,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歷史風貌。所以,它不僅受歷代統治者的追崇,也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們付出心血。透過青銅器,我們得以回歸那個士人們常嚮往的上古時代,去追尋中華民族的血脈。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青銅器,正與中華民族的血脈息息相關。
  •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招財紋身速來圍觀!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招財紋身你想要了解一下嗎?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卻萬萬不能」。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很多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賺一筆大錢,有車有樓養貓狗,世界之大到處遊走,這乃是人生贏家啊~正是這種需求,具有招財寓意的紋身應運而生,客官,招財紋身了解一下咯。錦鯉紋身錦鯉在中國被稱為好運魚、水中活寶、風水魚等。
  •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2020-04-21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
    張踐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作者對中國古代政教關係的歷史作了全方位、貫通式的論述。時間上從中國原始時代跟蹤歷代王朝的歷史軌跡,一直寫到清朝中期,空間上包括各民族地區、各大宗教。
  • 天文學的背後,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文學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於天象的看重程度,甚至在朝廷當中,專門負責觀天象的大臣地位非常高,古人對於天的崇拜間接引起了對天文學的關注。而農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需要又進一步促進古人在天象方面開拓,中國古代天文學作為比較古老的自然學科,究竟是怎樣發展的呢?中國的天象紀事的起源還是非常早的,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到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天象的比較有規律的周期變化有關,為了更好地使其服務於人類的生存生活。
  • 古代中國的星象和星座
    古代中國周、秦朝就已經有觀察星象的機構欽天監,主要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為朝廷服務。中國是農業大國,對節氣的推算非常重要。欽天監唐時又名司天監,主管的名稱從太史令改為司天監正,且一般由一家傳承,比如袁家,是陰陽學派創立者鄒衍的後代,唐時袁天罡就很出名。
  • 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哪些?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叫法
    我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人到底怎麼稱呼恆星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
  • 古代中國的語法觀
    中國傳統的語言學比西方多了文字學而少了語法學。漢語是有語法的,只不過漢語的語法與西方的語法是不同的,中國古代的學童寫文章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通過已經建立起來的語法框架去建構。且他們自幼便成長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漢語「語法」。漢語中性、數、格、語態、時態、語氣、人稱等概念並不像西方語言那樣體現在詞的屈折變化上,而要通過常識、語境、使用慣例等進行判斷。
  • 十大中國古代傳統美食
    中國食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中國人發展了自己獨特的烹飪方式。他們識別配料以形成完美組合的方式,他們的多階段烹飪技術以及他們對多階段調味料的管理都已經逐步發展起來。古代中國人飲食很健康,從歷史證據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耕種似乎已經開始了大約5,000年前。中國菜的特色在於多樣性和變化。
  • 中國古代的科學-相術
    相術在中國古代是一門研究人和自然的古代科學學科,隋末唐初的相術大師袁天罡是中國相術界的巔峰人物。袁天罡,生卒年不詳。唐代最著名的相師,中國相術大師。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風水大師、道士、相士。善風鑑,累驗不爽,隋時為鹽官令,入唐為火井(臨邛)令。
  •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沒有獅子,為何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
    ,這種建築格局差不多是中國古代建築的規範。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呢?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獅子並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令人稱奇的是,這種非本土產物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崇,人們甚至將它們作為鎮門的吉祥物,而同樣具有威嚴的老虎、黑熊是中國的本土動物,它們卻沒有得到如此高的地位,這裡面的原因值得人深究,需要我們了解關於獅子在中國的歷史。
  • 「新思堂」公開課 | 李若白:何以為文——高中閱讀與寫作
    「新思堂」公開課 | 李若白:何以為文——高中閱讀與寫作 2020-04-03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治理」的一項重要經驗
    原標題:中國古代「治理」的一項重要經驗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他從總結歷史經驗的角度提出:「任法任人,皆言治也」,但「任人而廢法……是治道之蠹也,非法而何以齊之?」在王夫之看來,法是人君制定的,人君依靠法律飭吏治、恤民隱。但是,他也反對只任法不任人,認為任法而廢人也是「治之敝也」,「未足以治天下」。因為「律令繁,而獄吏得以緣飾以文其濫。……律之設也多門,於彼於此而皆可坐。意為輕重,賄為出入……辯莫能折,威莫能制也」,而且「法之立也有限,而人之犯也無方。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下)
    上期回顧: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上)(一)古代音樂1.
  • 從何以琛,到王瀝川,再到韓商言,禁慾系男神為何讓人如此上頭
    2015年,電視劇《何以笙簫默》開播。時間已經過去四年,劇情早已模糊,何以琛的男神地位仍堅不可摧。從性格上說,何以琛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男生,他獨來獨往,沉默寡言,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然而,在顏值面前,所有的缺陷都不再是缺陷。
  • 古代廉政文化對中國特色反腐的現代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 廉政 反腐敗【中圖分類號】D691       【文獻標識碼】A中國古代廉政文化思想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豐富、內涵深刻,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和階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國古代的婚禮,你怎麼看
    婚禮對於中國來說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很多人都把婚禮做為人生中的一件重大的事。它預示著兩個人開啟一段新的生活,向大家宣告自己要和一個人共度餘生。但是在現在,提起婚禮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潔白的婚紗,優雅的盤發,筆挺的西裝,優雅的花束,華麗的裝潢。
  • 中國古代佔卜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
    中國佔卜學,古代或稱玄學,近代或稱中國預測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太極、八卦、陰陽、天幹、地支、五行、生克、神煞、曆法等基礎上的龐大學問,用於預測人、事、物過去現在未來的成敗吉兇。在中國古代民間算命中流傳下來了不少經典的算命書籍,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佔卜經典書籍有哪些?下面巴拉排行榜網就給各位介紹下中國古代佔卜十大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古代的本命禁忌
    這種習俗是古代本命禁忌的遺存。中國古代的本命禁忌,表現形式要比現代「本命年」複雜得多,受重視程度也更高。在此搜集了一些相關史料,希望對這一題目進行初步梳理。「本命」的概念中國古代的「本命」概念與今天不完全相同。今天所說的「本命」,通常是指某人的生肖屬相或生年地支。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地理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