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在北京發布 填補研究空白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 賈天勇)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踐歷時十年創作完成的宗教史學專著《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21日在北京發布。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全書一百三十餘萬字,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課題,於2002年立項啟動。該書以歷史編年為縱線,完整展現了歷朝歷代各種宗教與政治權利機構的互動關係。
-
以教助政:重新發現中國古代政教關係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張踐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在歷史上曾經是觀察社會變遷的晴雨表,歷來受到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關注。如果缺少東方文明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政教關係的現有理論必然存在重大欠缺而顯得科學性不足。如果簡單搬用西方理論模式或蘇聯理論框架來說明中國政教關係,就會抹殺中華文明的特點,也說不清楚問題的本質。 張踐教授在多年積累和潛心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百萬餘言的《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
-
王作安論政教關係:堅持政教分離 追求政教和諧
在以上涉及宗教的諸多關係中,政教關係無疑最重要,也最為關鍵。正確處理宗教關係,必須處理好政教關係。 在當代中國政教關係問題上,一些西方國家研究者認定中國宗教是「官辦宗教」,或者叫「國家控制宗教」,並把此作為他們攻擊中國政府「壓制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個重要依據。
-
王作安《學習時報》撰文:關於當代中國政教關係
在以上涉及宗教的諸多關係中,政教關係無疑最重要,也最為關鍵。正確處理宗教關係,必須處理好政教關係。在當代中國政教關係問題上,一些西方國家研究者認定中國宗教是「官辦宗教」,或者叫「國家控制宗教」,並把此作為他們攻擊中國政府「壓制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個重要依據。
-
卓新平:論"政教關係"——"全球化"的宗教與當代中國
二、中國的「政主教從」傳統在中國政教關係的發展中,1949年前歷代政權的政治領袖一般會為某種宗教徒,有著宗教信仰或情懷,如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蔣介石等人就是基督徒,有其信仰選擇和傾向。隨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為無神論的政黨,其領袖人物亦不再是宗教徒。這樣,當代中國的政教關係雖可歸人「政教分離」一類,卻與西方同類體制有著巨大的不同。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部族實行「政教合一」,部落首領同時也是部落的大祭師。祭師們在祭祀中使用玉龍,祈求風調雨順。「C」形龍是中國最早的龍圖案。 進入奴隸社會之後,雖然人們的圖騰觀念逐漸淡化,但對於龍的崇敬之情,並沒有減弱。龍逐漸演變成為王權的象徵。
-
天文學的背後,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文學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於天象的看重程度,甚至在朝廷當中,專門負責觀天象的大臣地位非常高,古人對於天的崇拜間接引起了對天文學的關注。而農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需要又進一步促進古人在天象方面開拓,中國古代天文學作為比較古老的自然學科,究竟是怎樣發展的呢?中國的天象紀事的起源還是非常早的,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到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天象的比較有規律的周期變化有關,為了更好地使其服務於人類的生存生活。
-
古代中國的星象和星座
古代中國周、秦朝就已經有觀察星象的機構欽天監,主要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為朝廷服務。中國是農業大國,對節氣的推算非常重要。欽天監唐時又名司天監,主管的名稱從太史令改為司天監正,且一般由一家傳承,比如袁家,是陰陽學派創立者鄒衍的後代,唐時袁天罡就很出名。
-
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哪些?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叫法
我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人到底怎麼稱呼恆星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
-
古代中國的語法觀
中國傳統的語言學比西方多了文字學而少了語法學。漢語是有語法的,只不過漢語的語法與西方的語法是不同的,中國古代的學童寫文章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通過已經建立起來的語法框架去建構。且他們自幼便成長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漢語「語法」。漢語中性、數、格、語態、時態、語氣、人稱等概念並不像西方語言那樣體現在詞的屈折變化上,而要通過常識、語境、使用慣例等進行判斷。
-
十大中國古代傳統美食
中國食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中國人發展了自己獨特的烹飪方式。他們識別配料以形成完美組合的方式,他們的多階段烹飪技術以及他們對多階段調味料的管理都已經逐步發展起來。古代中國人飲食很健康,從歷史證據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耕種似乎已經開始了大約5,000年前。中國菜的特色在於多樣性和變化。
-
中國古代的科學-相術
相術在中國古代是一門研究人和自然的古代科學學科,隋末唐初的相術大師袁天罡是中國相術界的巔峰人物。袁天罡,生卒年不詳。唐代最著名的相師,中國相術大師。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風水大師、道士、相士。善風鑑,累驗不爽,隋時為鹽官令,入唐為火井(臨邛)令。
-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沒有獅子,為何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
,這種建築格局差不多是中國古代建築的規範。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呢?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獅子並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令人稱奇的是,這種非本土產物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崇,人們甚至將它們作為鎮門的吉祥物,而同樣具有威嚴的老虎、黑熊是中國的本土動物,它們卻沒有得到如此高的地位,這裡面的原因值得人深究,需要我們了解關於獅子在中國的歷史。
-
中國古代刑律的禮教化與去禮教化
《為政:古代中國的致治理念》則是梁治平近年少有的新論集。所謂「為政」之「政」,在這裡是取其傳統之廣義。我們今天談到「政」,一般是指與社會、私人生活等領域相互區別的政治,當然既有宏觀的制度政治,也有微觀的日常政治。這一概念是近代「國家」(state)誕生和學科專業化的結果。而在此之前,「政」還包括農事、倫理等範疇。孔子借《尚書》說,「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
教皇600年來首次主動退位 多國政教領袖震驚
對於教皇主動退位,多國政教領袖表示震驚。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11日消息,本篤十六世表示,在過去幾個月裡,自己深感年事已高、身體漸衰,無法再擔負天主教會領袖的重任。他由衷感謝整個教會對他的支持和愛戴,並為自己的在任期間的不足表達了歉意。
-
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中國古代何以正官德 2016-11-14 09:21:33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中國古代的婚禮,你怎麼看
婚禮對於中國來說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很多人都把婚禮做為人生中的一件重大的事。它預示著兩個人開啟一段新的生活,向大家宣告自己要和一個人共度餘生。但是在現在,提起婚禮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潔白的婚紗,優雅的盤發,筆挺的西裝,優雅的花束,華麗的裝潢。
-
中國古代佔卜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
中國佔卜學,古代或稱玄學,近代或稱中國預測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太極、八卦、陰陽、天幹、地支、五行、生克、神煞、曆法等基礎上的龐大學問,用於預測人、事、物過去現在未來的成敗吉兇。在中國古代民間算命中流傳下來了不少經典的算命書籍,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佔卜經典書籍有哪些?下面巴拉排行榜網就給各位介紹下中國古代佔卜十大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古代的本命禁忌
這種習俗是古代本命禁忌的遺存。中國古代的本命禁忌,表現形式要比現代「本命年」複雜得多,受重視程度也更高。在此搜集了一些相關史料,希望對這一題目進行初步梳理。「本命」的概念中國古代的「本命」概念與今天不完全相同。今天所說的「本命」,通常是指某人的生肖屬相或生年地支。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地理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