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萌萌因「鼻塞、反覆流涕、感覺鼻子裡有異味13年,多年間斷治療無效,加重伴頭痛半年」至醫院就診,鼻腔檢查見萌萌右鼻腔被一質硬、塊狀異物阻塞,麻醉後夾碎並取出發現,該異物中心為腐爛的花生米!
家長回憶,萌萌5歲時曾自述將花生米種進了鼻子裡,當時未引起重視。醫生為萌萌取出花生米後,又進行了抗感染治療,萌萌的症狀很快消失了。
鼻腔異物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急症之一,異物進入鼻腔後,不易自行排出,時間一長,就會引發鼻腔、鼻竇的炎性反應,容易被誤診為鼻炎、鼻竇炎等疾病;少數鼻腔異物還會到達鼻腔深部,有墜入喉、氣管、支氣管的危險,應該引起重視,做好預防、及時診斷與處理。
那面對缺乏認知力和表達力的兒童,如何判斷是否發生了鼻腔異物呢?一旦發生鼻腔異物,又該如何處理呢?
一、兒童較成人更容易發生鼻腔異物,需要了解這3點
鼻腔異物多見於2~5歲的兒童,從鼻腔取出的異物多於從所有其他呼吸、消化道等部位取出的異物總和。
兒童鼻腔異物發生率高,與低齡童鼻腔結構特點、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對自己的身體也同樣充滿興趣,喜歡用各種物體探索人體孔道有關。
1.兒童鼻腔的特點
鼻子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嗅覺器官,分為外鼻、鼻腔和鼻竇三部分。
鼻腔是一個頂窄底寬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於後鼻孔,與鼻咽部相通。鼻中隔將鼻腔分隔為左右兩腔,每側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兩個部分。
鼻腔前段是軟鼻甲、後段是硬鼻甲,異物越往裡會越卡越緊,個別小球形物甚至會滑入氣管,有引起窒息的風險。
嬰幼兒的鼻腔相對狹窄,黏膜比較柔軟,而且沒有鼻毛,更容易造成異物堵塞。由於兒童多為右利手,所以鼻異物更多見於右側鼻腔。
兒童鼻腔異物最常位於鼻腔通道底部下鼻甲下方的位置,或者位於鼻腔上方的中鼻甲前方。
2.兒童鼻腔異物發生的常見原因
低齡兒童由於身心發育尚未完全,大多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對自己的身體也同樣充滿興趣,喜歡用各種物體探索人體孔道,容易將異物塞入鼻孔。
兒童因無知或不慎將細小物件塞入鼻腔,未被家人及時發現,又因表達能力不足,無法訴說異物史,以致鼻腔異物隱藏數天、數月甚至數年,最終因感染、出血等就醫確診。兒童進食不慎或嘔吐時食物經鼻咽部進入鼻腔。晚上在戶外玩耍時,小昆蟲偶然進入兒童鼻內,熱帶地區露宿者或者野浴者可能會有水蛭或小型昆蟲爬入鼻腔。國外某些地區可見因爆破傷、戰傷等暴力型意外引致鼻腔異物,異物常見為碎石、玻璃、彈片等。
3.兒童鼻腔異物的常見種類
各種異物都可以被兒童塞入鼻腔,異物種類多樣,常見有無機異物和食物類異物:
無機異物:如珍珠、珠子、釘子、螺絲、大頭針、紙、石頭、小玩具、橡皮和粉筆、紐扣電池等。食物類異物:如花生、豆子、種子、肉類、糖果和口香糖等。動物類異物:如昆蟲、蛔蟲、蛆、水蛭等,如今少見。現在常見的兒童鼻腔異物以無機異物及植物類異物多見。
那麼,鼻腔異物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呢?
二、兒童鼻腔異物的危害
兒童鼻腔異物因為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所在部位、刺激性強弱和滯留時間的長短,而表現為不同的症狀:
輕症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兒童可表現為因害怕而哭鬧、對家長指鼻、摳鼻等;有些體積小的無機異物(如,珍珠、珠子或小玩具),相對無症狀不易被發現;隨著時間推移,鼻腔異物對鼻腔持續刺激,也可能形成鼻石,逐漸表現出單側鼻阻塞、流黏膿涕、涕中帶血、鼻腔出血以及鼻腔呼氣有臭味等症狀。
什麼是鼻石:鼻腔異物滯留時間久,以異物為核心,鼻分泌物、流入鼻腔的淚液等炎性滲出物經氣流濃縮分解出的無機鹽類繞此核心沉積,日久增大,即形成鼻石。沉積的鹽類主要是磷酸鈣、磷酸銨、碳酸鈣、碳酸鎂、氯化鈉等。因所含成分不同,其外觀顏色也有黃、灰、棕、綠等不同。
以上臨床症狀的相對發生率如下:
有鼻腔異物插入病史,但無症狀(71%~88%)黏膿性鼻分泌物(17%~24%)惡臭(9%)鼻出血(3%~6%)鼻塞(1%~3%)張口呼吸(2%)值得注意的是,發生鼻腔異物的兒童中,有25%的的兒童會因為沒有安全意識或擔心父母斥責而不告知父母,致使鼻腔異物無法被及時發現。
當兒童單側鼻腔出現惡臭的膿性鼻分泌物時,可能提示因鼻腔異物產生局部炎症反應或繼發感染,應及時就診排除。
下列兩種鼻腔異物可能損壞鼻腔結構,應該特別注意:
紐扣電池紐扣電池異物在兒童鼻異物、胃腸道異物、耳異物、氣管異物中均呈上升趨勢,因內有硫酸等化學物質,腐蝕性強,危害大,常導致不可逆的損傷,應受到重視。
鼻腔紐扣電池異物,會灼燒鼻腔黏膜甚至鼻中隔軟骨,引起鼻中隔穿孔、鼻腔粘連和鼻腔狹窄等併發症, 一旦發現,需立即緊急就醫,由專業人員根據患兒狀態、電池滯留部位的不同,選擇採用套取、夾取、鉗取、鉤取、吸取等不同形式去除異物。
成對的盤狀磁體直徑1cm的強力圓盤狀磁體,用於吸附一些類型的珠寶(如金屬耳環和鼻環)。
目前已報導過以下病例:雙塊磁體分別進入兩側鼻孔,於鼻中隔較高處互相吸附,不能徒手移除。長時間吸附,對鼻中隔慢性壓迫,可造成鼻中隔穿孔。
此種異物撤除困難,需要專業人員使用磁性撿拾器(經磁化的拾音器)或經磁化的器械撿取出。
那兒童一旦發生鼻腔異物怎麼辦呢?
三、兒童發生鼻異物,安撫寶寶別慌張,先來做好這4步
家長一旦發現寶寶有鼻腔異物的可能,應立即安撫寶寶情緒,避免因哭鬧、流涕而劇烈吸鼻,同時做好以下4步:
1.根據寶寶當時所處環境,判斷是否發生及鼻腔異物的種類。
2.對於較小、發生時間較短的鼻腔異物,UpToDate等專業網站推薦以下處理措施:
嘗試採用正壓技術把異物擤出來:對於大於3歲、能夠配合的寶寶,可以捏緊寶寶沒有異物的一側鼻孔,讓寶寶用有異物的一側鼻孔來擤鼻,這是比較簡單、有效的辦法,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此法讓60%的患兒成功排出了異物,而且沒有併發症。「父母的吻」排出鼻腔異物法:在一項19例兒童鼻腔異物處理的研究中,對於鼻腔中肉眼可見的異物,讓寶寶選擇坐位或站位,阻塞寶寶無異物一側的鼻腔,父母將嘴巴嚴密封住寶寶的嘴巴,然後向寶寶嘴裡快速、用力的吹氣,其中有15位寶寶通過父母給寶寶進行口對口吹氣法,成功排出鼻腔異物且無併發症。可用通關散吹鼻,借噴嚏將異物噴出,此法不適於3歲以下的幼兒,以免異物倒吸入咽喉。
3.如果以上方法無效,應儘快將兒童送往醫院進行診治,專業人員會根據鼻腔異物的性質、形態、大小及存留的位置,採取適當的取出方法:
圓形異物:如珠子、紐扣、豆子等,可用異物鉤或小刮匙,繞至異物後方,從後往前取出異物;不可用鑷子夾取,以免將異物推向更深處。質軟或條狀異物:如紙團、紗條等,可直接用鑷子夾取。形態不整齊或體形較大的異物:可夾碎、分次取出,如經前鼻孔難以取出的異物,可取仰臥低頭位,將異物推向鼻咽部,經口腔取出。動物性異物:須先將其麻醉或殺死後,再用血管鉗取出。較深的金屬異物:需要在鼻內鏡下手術取出。4.鼻腔異物取出後的處理:
一般鼻腔異物停留時間短,取出後寶寶沒有症狀的話,不必做任何處理;如果寶寶的鼻腔可能會短時間出血,這時輕輕捏閉該側鼻腔末端10分鐘就可以止血;也可以用冰袋敷在孩子的鼻部或面頰止血。如果寶寶的鼻腔異物停留時間長、局部黏膜水腫、充血、糜爛,取出後可遵醫囑給予血管收縮劑滴鼻,以免遺留鼻腔粘連;對鼻腔引流不暢,炎症嚴重並發鼻炎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兒童鼻腔異物存在不被發現、引發感染、窒息等風險,應該加強安全教育,預防異物的發生。
四、鼻腔異物應預防,提高警惕不放鬆
兒童鼻腔異物應以預防為主,注意以下幾點:
安全教育是重點:對有認知能力的兒童,應反覆教育其不要將小東西塞入鼻腔,如不小心塞入後應及時告訴家長,從根源上減少鼻腔異物的發生。家長加強監護:應加強對嬰幼兒的看護,教育糾正寶寶將堅果零食、紙團、玩具零件等塞入鼻腔的不良習慣,一旦發現寶寶有類似的舉動時,應及時制止並予以教育。家庭存放好小件物品:家長應將各種細小的物品,如回形針、紐扣電池、黃豆等,放到兒童不易觸及的地方;定期檢查玩具有無破損,及時處理已經損壞的用品,儘量減少給寶寶穿戴有太多細小裝飾物的衣服,減少鼻腔異物的風險。當心紐扣電池:紐扣電池見於多種設備,包括玩具、助聽器和家用電器等,應把這些物品收好。提高警惕,及時辨別鼻異物,儘快就醫:一旦發現異物已經進入兒童鼻腔並無法取出時,請儘快送孩子就醫,儘量不要在家自行取出,以免處理不當,引起異物堵塞氣管導致窒息等危險情況發生;如果孩子有莫名出現單側鼻塞、流涕、鼻腔內發出臭味、頭痛等情況,應警惕鼻腔異物。
文章開始時提到的萌萌,在3歲時將花生米塞入鼻腔,18歲方才取出。
無獨有偶,2018年,山東省52歲的王女士因「打記事起右鼻鼻塞、流膿鼻涕、鼻有臭味,多年以鼻炎治療無效,近日剛懂事的小孫子嫌其臭」至醫院就診,王女士否認有鼻異物史,但做鼻部CT發現:「右側鼻底類圓形高密度影」,下鼻甲及鼻底明顯變形,但骨質無破壞,考慮為鼻腔異物。
醫生為王女士行「右鼻異物取出術」,將鼻異物晃動,夾碎表面,清理碎片並取出剩餘鼻石,鼻石呈球狀,質堅硬,將鼻石壓碎後,終於找到折磨了王女士40餘年的罪魁禍首:一小塊已經腐朽的橡皮頭。
可見,鼻腔異物看似事小,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與處理,輕者阻塞鼻腔、逐漸形成鼻石,持久刺激鼻腔並持續加重引發感染等症狀;重者落入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危生命。為了兒童的安全,我們應注意加強兒童安全教育,及時發現鼻腔異物,正確幹預處理,呵護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