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君
十點讀書原創
早上開始,拼多多就在熱搜上沒下來過。
15億閱讀量、178萬討論度。
自上周,拼多多女孩「潤肺」之死捲起軒然大波,
兩天前,拼多多員工家中跳樓自殺引起的震驚還未消散,
昨天,拼多多員工又在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稱自己因發布同事被抬上救護車的照片,被強制趕出了公司。
而且,他還遭到HR聲稱的「影響背調」、「寫入檔案」、「你還年輕」的語言威脅。
時間退回2020年12月29日。
凌晨1點30分,年僅23歲的拼多多女孩張某霏,花名「潤肺」,在新疆凌晨2點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經搶救6個小時,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事件撕開了拼多多表面光鮮,背後高壓的工作機制:
月平均工時300小時;
部門每天平均凌晨2點下班;
近乎嚴苛的考勤制度。
但真正引發海嘯效應的,是拼多多回復的驚人言論。
雖然事後拼多多回復,該消息為品牌營銷公司代回,但仍在網上引起熱門討論。
這個很漂亮,唱歌很好聽的花季女孩,生前最後一條籤名赫然寫著:
「我為多多守邊疆」。
這句充滿情感和鬥志的話,在「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拿命換錢」的冷血回復下,顯得格外悽涼、諷刺。
短短一周後,1月9日,一個同為23歲的拼多多小夥,選擇在家中跳樓自殺。
這名員工去年7月入職拼多多,在自殺前才剛剛通過試用期、轉正不到一個月。
拼多多前安全技術團隊負責人何淇丹在微博爆料,該名員工在Knock(拼多多內部通訊工具)上最後活躍時間是8小時前。
「這說明他縱身一躍之前,還看了一下Knock。」
短短十天的時間,從員工加班猝死,到被抬上救護車,再到在家跳樓自殺。
拿命換錢真的是成年人的宿命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工作原本只是用來謀生的手段,可最後卻將有些人帶進了無盡的深淵。
這樣的本末倒置,讓人心痛不已。
成年人的生活當然不易,賺錢也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該明白:
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命去換錢。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後餘生。
為了生活,我們逼著自己去拼命,絲毫不敢放鬆,更害怕被公司和社會所拋棄。
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工作,換來的卻是越來越差的身體,越來越糟的心情,和越來越小的生活空間,甚至連上個廁所都是要計時。
一些動輒數千員工的「大公司」,一層樓裡的廁所坑位卻只有個位數。
有的公司為了控制員工上廁所的時間,甚至在廁所頂部放上了計時器,讀數精確到秒。
雖然後面公司闢謠這只是一次測試,但足以說明打工人連上廁所都要爭分奪秒。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名男員工因為實在著急,被迫在小便池內大便。
沒有人知道,因為一個坑位,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和尊嚴,需要付出多少的勇氣。
可長期處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崩潰的何止是身體?
近些年來,「996」成為了社會的常態,各種「加班文化」「狼性文化」更是大行其道。
激烈的職場競爭,讓很多人寧願把自己累死,也不敢停下來。
錢沒了還能再賺,生命一旦沒了,一切都只能是空談。
2018年,36歲的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在經歷了22個月無休後突然猝死的消息,曾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
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齊智勇選擇了常駐國外的高薪工作。
可是高薪的背後,也必定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連續22個月一直在國外工作,沒有回國休息過一次;多次跟領導請假,但是都被拒絕了;
去世前一周,他發微信給妻子說:自己可能挺不了……
然而猝不及防,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他還有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3歲啊。
即使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類似的不幸也在不時上演著。
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動員大會期間猝死,法醫鑑定過度疲勞。
他的姐姐向記者解釋,自己的弟弟被安排兩個崗位,早出晚歸。
「他說很累。」
12月5日,杭州一名90後設計師,在上班時突發意外。
可是當家屬找到公司時,老闆避而不見,甚至否認雙方存在勞動關係。
12月9日,上海某網際網路公司47歲員工,從公司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沙發上,直到半小時後才被同事發現。
可是他再也沒能起來了。
12月21日,餓了麼外賣員韓某在送單途中猝死,年僅43歲。
在家屬追責時,卻被平臺告知:該騎手與平臺無任何僱傭關係,出於人道主義補償2000元。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才改為了賠償60萬。
可是你知道,43歲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是打拼事業的黃金時期,意味著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撫養。
原本拼了命想讓家人過好一點,可是最後,反而讓家人陷入了無盡的哀傷。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命運無常,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自己。
很多人調侃自己「拿命換錢」,可是命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馬雲說,996工作制,是員工的福報;
劉強東說,自己創業睡地板,每兩小時回應一下論壇用戶;
更有無數大V整天在發「舒服是留給死人的」「現在不玩命,將來命玩你」的打雞血言論。
看上去像是努力的勵志,實際上是壓榨的詭辯。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一不一樣姑且不論,創業者們的前期努力有無限豐厚的回饋,而打工人努力完了之後,還得拿著工資去看病。
對於努力討生活的人來說:
一切以健康為代價的拼搏,都是為未來埋下的隱患;
任何沒有健康保障的拼命,都是資本的耍流氓。
可悲的是,當普通人的性命已經在被這種「奮鬥」傷害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認同這種價值觀:
這些人自己沒有資源,卻甘願被「996福報」「硬核奮鬥」壓榨,並幻想有一天成為資本家。
一味鼓吹拿命去換錢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要知道,若連命都沒有了,賺錢是為了什麼,生活又從何談起?
還記得2010年,富士康連續發生14起員工跳樓事件嗎?
從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員工馬向前因高強度工作自殺,撕開了現代工作機器對一個人精神和身體雙重折磨的口子。
據檢測,馬向前死亡之前曾服用大量利培酮,這是一種治療精神的藥物。
十年前的「過勞自殺」,到今天的「員工猝死」,歷史居然驚人地相似。
雞湯告訴我們,趁年輕,你要拼一拼。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努力工作、拼搏奮鬥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當一份工作開始以不停地消耗身體的健康,折損生命的時長為代價,這樣的拼搏,是有問題的,不值得鼓勵的。
叔本華說過: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拿命換錢容易,拿錢換命卻很難。
要知道,沒有哪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如果現在這份工作不適合你,總會有你適合的工作。
年紀越大越明白,世間除了身體的健康,家庭的溫暖,其他都沒有那麼重要。
工作再光鮮,不如每天按時回家吃飯來得幸福;工資再漂亮,不如有個好身體來得實在。
日劇《我,到點下班》講了一個準點下班的職場故事。
女主東山作為公司的項目總監,每當辦公室的時鐘跳到6點,她就立即起身,收拾東西要下班了。
東山的行為,不是沒有遭到領導同事的非議,尤其是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
敢於直接拒絕加班的東山,有自己堂堂正正的理由:工作時間內高效完成了工作任務。
很多人羨慕東山的灑脫,其實她一開始也並不是這樣的。
剛入職場時,她跟其他人一樣拼命加班,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一個月還要加班100個小時以上。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半年之後,她的身體最終出現了問題。
有天在上班的路上,她突然感到頭暈,一腳踏空,摔下了樓梯,經過搶救,才撿回一條命。
病癒後的東山,想了很久,終於明白:
健康地活著,才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情。
換了工作之後,九點上班,她8點55分打卡,一到下班時間,立馬起身走人。
她說:「比起升職,還是朝九晚六,吃小籠包最讓人幸福。」
的確是這樣,工作的時候,做好分內事,下班後,就享受屬於自己的業餘時間。
這是不容置疑的職場品格。
當我們敢於對不合理的現象提出反對,才能讓合理的現象開始產生。
就像那位被拼多多強制辭退的員工@王太虛所說:
「我們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運行的。」
對於公司不合理的制度,要學會拒絕,敢於發聲,學會用《勞動法》捍衛自己的權益。
同時,也請這個社會能多給年輕人一些喘息的機會,拼搏要有,休息也要有。
因為,
「真正有效的奮鬥,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該休息時候休息,該工作時工作,才是健康、有效、可持續的奮鬥方式。」
畢竟,我們努力工作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為別人賺更多錢的工具。
作家蒙田說過:
「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會充滿壓抑和痛苦,沒有它,快樂、智慧、知識和美德都黯然失色,並化為烏有。」
沒事少熬夜,有空早休息,抽空多鍛鍊。
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一切的本錢。
工作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健康故,前者就可拋。
有個好身體,比做什麼工作重要;
保持好心情,比賺多少錢重要;
堂堂正正、開開心心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 蘇善書、小嗲
主播| 林靜,聲音和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音樂| 《這些空靈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