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研之外的生活:他為什麼逃離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他們的動機多種多樣:想要更多金錢、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及來自其他方面的誘惑。

圖片來源:Senor Salme

在離開有機化學實驗室後,Soroosh Shambayati並沒有放棄化學合成。作為一個轉行為投資銀行家的化學博士,上世紀90年代,他開始投身衍生產品市場。當需要以精確順序安排一系列複雜交易時,他會想起一連串的有機化合物合成反應。

在研究生時代,Shambayati就精於合成。他的前導師、美國麻薩諸塞州博德研究所生物化學家Stuart Schreiber說,Shambayati是「超凡的天才」。在讀博期間,他進行了3個不同的項目:有機合成、理論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及免疫學。他鎮定、思慮細緻並飽讀詩書:他的書架填滿了科學哲學、進化生物學和物理學等學科的書籍。

Schreiber知道,如果Shambayati想成為科學家,他一定會成功。「我很清楚地知道,他將成為一顆明星。」他說。但Shambayati最後選擇了金融界,並且精於此道:他目前已經成為古根海姆投資公司(瑞士)的執行長。

Shambayati是無數最後選擇離開自己專業的科學家中的一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項有關博士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有近1/5的擁有科學和工程學博士學位的從業者離開科學界。部分原因是學術界上層缺乏空間。在美國,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博士畢業生數目暴漲,但穩定的學術工作數量卻沒變。1973年,近90%的美國博士在學術界獲得了全職職位,而到201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75%。

對此,一個普遍的認知是,能力較弱的理科生被迫離開,為學界留下了最亮的科學之星。但Shambayati的故事顯示,這並非整個圖景:有時,離開的卻是最有學術前途的。他們的動機多種多樣:想要更多金錢、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及來自其他方面的誘惑。為了更好地探尋其中的原因,《自然》雜誌問道:「誰是逃離者?」

從化學家到資本家

Shambayati出生在伊朗,在瑞典求學,之後在美國洛杉磯一所大學獲得了化學和數學獎學金。在本科期間,他就被科學追求客觀真理和探索的機會所深深吸引。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Schreiber的實驗室表現出色。當時,該實驗室致力於合成有機化學,但Schreiber十分大膽地嘗試生物學分支等領域,這意味著Shambayati能繼續追求他的目標:一名三管齊下的博士。

但是,科研現實很快與他牧歌般的觀點相背離。他發現化學合成很緩慢,並充滿挫折。而且,他還被科學的政治因素所阻擋。在博士畢業後,Shambayati立刻申請了若干頂級大學的職位,並收到不止一個錄取通知。

就在面試哥倫比亞大學時,Shambayati與一個銀行工作的朋友偶然遇到,朋友對大學助教的低薪酬表示驚訝。於是,他鼓勵Shambayati投身金融界。Shambayati回憶道:「我完全不知道銀行或金融。怎麼會有人僱用我?」

一個好薪酬確實吸引Shambayati,他有沉重的家庭負擔。1979年,他的父母逃離伊朗,離開了他們的家園和積蓄。Shambayati與朋友的老闆進行了會面,他們正在尋找像Shambayati這樣善於定量和分析的人。最後,他接受了一份薪酬是學術界薪金幾倍的工作。

他表示,交易場所與化學實驗室非常不同,甚至「隱私更少」。他的職業生涯迅速前行,之後他跳到高盛投資公司、花旗集團,然後是雷曼兄弟。Schreiber從未質疑過Shambayati離開科學界的決心。Shambayati則認為,他能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前導師科研方法的影響——計算風險、努力工作和創造性。「我不認為自己是銀行或金融天才,但我知道如果努力工作,我有能利用的足夠知識能力。」他說。

從物理學家到網絡空間

有時,決定離開科學界是半推半就的。Renata Sarno就是這樣。在祖國義大利研究了8年理論物理後,她遭遇了學術職位匱乏。那時,網際網路悄然興起。Sarno開始投身在線交易。

「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其導師、羅馬大學理論物理學家Giorgio Parisi說。她能夠理解理論物理學問題,然後確定一臺計算機如何處理這些問題。1987年,Sarno在結束數學物理學畢業課題後來到Parisi的實驗室,並繼續其博士和博士後研究。她幫助建造了一臺超級計算機——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之一,然後用它模擬名為費米子的亞原子粒子。她還受Parisi眾多興趣的啟發,例如,蛋白質摺疊和神經網絡,以及粒子物理學領域的新計算問題。

對於Sarno而言,學術生活似乎更理想,Parisi認為她將成為優秀的團隊領袖。但在1994年,Sarno博士後經費耗盡,而且她無法獲得更多的經費,並且幾乎沒有新職位願意僱傭她。在義大利,物理學界最高層很少有女性的身影,她同樣也感受到歧視。

不過,生命為她打開了另一扇門。Sarno看到了網際網路的未來機遇。「我發現一條充滿機遇的大路來到我面前。我決定走上這條道路。」她說。

Sarno與3位同事依靠1萬歐元資金,創建了一系列網站,其中包括名為維納斯的旅遊網站——這是最早提供酒店預訂和其他服務的網站之一。該團隊開發出允許人們討論和評價酒店的工具,一時成為新奇事物。Sarno提到,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為之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但她還受到了Parisi的啟發:「我選擇去網際網路,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選擇從頭開始。」

最有天賦的學生之一離開科學界讓Parisi感到遺憾,但他也為Sarno的成功而感到驕傲。2008年,Sarno和同事以2億歐元的價格賣掉了維納斯網站。Sarno並沒有完全離開研究領域。賣掉維納斯後,她成立了一個基金,用於支持藍色圓錐體全色盲(一種罕見的遺傳病)研究。

從生理學家到全職父親

當Eric Pane開始攻讀生理學博士時,他已經開始了第二職業(或者是第三職業)——在美國加州一所久負盛名的小學教書。同時,為了收入,他還是服務員、家庭教師和臨時嬰兒看護者。沉重的工作將他壓垮,他希望能找到出路。「我不希望在70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作死在幼兒園裡。」他說。於是,Pane回到大學學習生物學。他發現,魚的生理學尤其讓他著迷。

在Pane閱讀科學文獻時,他再三注意到Chris Wood這個名字,此人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生理學家。於是,Pane聯繫到他,希望能加入他的實驗室。「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申請者。」Wood回想道。在2000年加入他的實驗室時,Pane已經31歲,並開始攻讀博士。

很快,Pane讓人眼前一亮。他研究鎳對魚的毒性效應,並成為實驗室最高產的成員。「他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夢想學生,他們能夠產生自己的想法。」Wood說,「我想這傢伙會成為一個研究人員,他是個全面手。」

之後,他開始了針對海洋酸化研究的博士後生涯。但另一份「職業」悄然而至,Pane和妻子Michiko有兩個男孩,而Michiko作為研究經費管理人員的職業正蒸蒸日上。於是,Pane的求職範圍被限制在當地的大學,以便家人不用到處搬遷。

但作為助理教授的時間要求和相對較低的收入為他們帶來沉重負擔:Michiko每周工作60多個小時,Pane則希望能從學校接孩子回家。「我可以為教職工作加油,但我們的孩子需要照顧。」

現在,Pane每周抽兩天時間在社區大學教課,而且大部分在線進行。而在其餘時間,他開始扮演全職父親的角色。Pane依然羨慕導師營造的高產和充滿成就感的環境,並且他也試著建立自己的課堂文化。在在線教師評價中,他被描述為「艱苦但公正」,這讓他非常自豪。

Wood對學生的職業選擇感到驚訝。「最初,我感到失望,但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生活。」他說。(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4-09-10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逃離實驗室帽子怎麼得 逃離實驗室帽子獲取攻略
    導 讀 逃離實驗室手遊中帽子是非常重要的資源,逃離實驗室帽子怎麼得?九遊小編艾米分享下逃離實驗室帽子獲取攻略。
  • 原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疫情之下的是與非—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他們的工作在追求科學真理的同時,也需要面對眾多實際問題以維持實驗室正常運轉,其中最重要的3個應該就是研究經費、實驗人員和研究條件,說通俗一點就是錢、人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i)錢:實驗室必須有足夠的科研經費(錢)才能開展科學實驗(試劑、分析、測試、實驗動物……),研究生每月的生活補貼也要從科研經費中支付。
  • 科研人員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胡森及其合作者,對一塊編號為NWA 8657的玄武巖質火星隕石開展了研究,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並探討了火星柯石英的形成機制,制約了撞擊事件的峰值溫度和壓力條件。 胡森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發現該火星隕石具有大面積的衝擊熔融區域(~5 vol%)。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博士逃離科研,看看化學博士怎麼說
    come on,都8021年了,這麼一點待遇,離我目標中的體面的生活,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我不矯情,我也不奢侈,我就想要個小康生活,不過分吧? 寒窗苦讀數載,拿到了國內最頂尖學校的最頂尖學歷,結果得到的的薪水不如隨便哪個二本三本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甚至不如一些學的好的專科生,更被家鄉裡那些早早輟學做小生意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完爆。
  • 為什麼實驗室用小白鼠做科研?與人類基因高度相似
    事實上,在科研領域,鼠類的貢獻很大。據悉,目前世界上的基因工程小鼠品系已經過萬,除此之外的實驗小鼠品系亦有千餘,小鼠遺傳背景研究已足夠充分,並有明確的質量控制標準,擁有大量的近交系、突變系和封閉群。因此它在各類實驗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 《逃離塔科夫》實驗室地圖怎麼玩 實驗室地圖玩法技巧攻略
    導 讀 《逃離塔科夫》實驗室怎麼玩?
  • 《逃離塔科夫》新版本預告 在恐怖實驗室大戰BOSS
    今日外媒發布了《逃離塔科夫》全新預告,該作目前還在進行封測,新版0.11版本為玩家帶來了全新的地下廢棄實驗室,全新的BOSS和超過100種物品。玩家還需要對抗名為「Killa」的BOSS,他身穿重甲威力十足,玩家必須小心應對。 由於實驗室是密封地區,因此逃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官方表示玩家必須要實現一些條件,才能完全逃離這裡。 此外,新版本還會加入超過100種物品,武器等等,包括RPK-16,雷明頓700,近戰武器等等。《逃離塔科夫》0.11版更新發布時間還沒有公布,敬請期待。
  • 美宇航局或再探金星—新聞—科學網
    第二個有關金星的提案是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VERITAS,計劃使用合成孔徑雷達透視金星的厚雲層並重建其地形,揭示其表面是否有活躍的火山或板塊構造的其他形式。 第三個提案是亞利桑那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IVO,它將前往「火山熔爐」木衛一。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木衛一的內部和表面仍然是一個謎。
  • 病原體可以通過四種方法「逃離」實驗室
    有報導稱,美國國務院知道該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這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即使採取了嚴格的安全防範措施,病毒也有幾種方法可以從實驗室逃逸。專業實驗室如何控制致命病原體?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有關安全微生物實驗室實踐的指導,此外還對處理引起伊波拉、炭疽和鼠疫等疾病的高威脅因素的實驗室進行檢查。
  • 捷德奧特曼傳奇第四章,好不容易逃離了實驗室,又陷入了危機
    上集回顧:接到新任務的小陸,隻身來到R宇宙的金之星,但是剛一踏入這個星球,他就被抓住了,即將面臨被解剖的危險,到底能不能逃離米基星人的魔爪呢?小陸眼看旁邊的機器人,拿著手術刀朝著他走過來了。忽然,他想起了曾經奈克瑟斯奧特曼說的一段話。
  • 沈忠厚院士:水擊石穿尋地火—新聞—科學網
    沈忠厚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對他而言,個人的榮譽和利益遠沒有科研成果有誘惑力。學術成果署名、教研室排名、選幹部、評優秀……所有跟個人利益有關的事情他永遠都以他人為先,就連評選院士也不是自己主動爭取來的。在沈忠厚的倡導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都建立了高壓水射流實驗室。
  • ...逃離塔科夫》公布超逼真新截圖展示Terra集團實驗室_遊俠網...
    《逃離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是一款強調真實,劇情驅動的硬核在線多人FPS遊戲,遊戲融合了FPS/TPS的遊戲內容,還加入了戰鬥模擬以及MMO RPG的要素。Battlestate Games昨天放出了一批《逃離塔科夫》的新截圖,展示了即將加入到遊戲中去的Terra集團實驗室。大家可以在文章的最後看到。
  • 南京大學73歲「白眉道長」:物理課上唱京劇—新聞—科學網
    但胡安繼續引經據典,他接連引用了韓愈、尼採等大家的文字,告誡學生珍惜大學時光。 胡安還現場「立志」:「只要同學們不嫌棄,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願意把我一生的科研和學習經驗毫無保留的奉獻出來,讓年輕朋友少走彎路。」 「我沒寫錯吧,發言裡的那些話來自古文觀止第八卷,我還記得呢。」胡安向記者透了個底,這一頁紙發言是自己在頒獎典禮前半小時手寫出來的。
  • 陝西超牛男學霸:本科已成為國際級實驗室正式科研人員
    曾進入美國科學院院士Wick Haxton領導的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組,成為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正式科研人員,被導師Andre Walker-Loud稱為"罕見的卓越青年科學家"。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本科生"優秀學生標兵"——燕浩波。燕浩波,錢學森學(書)院學生,西安交通大學2019-2020學年優秀學生標兵。大一期間以物理系全系第一成績進入2017級物理試驗班。
  • 《逃出實驗室》評測:黑科技跑酷果然與眾不同
    在《逃離實驗室》(Rooms of Doom: Minion Madness)這款由遊道易推出的黑科技跑酷遊戲中,將給玩家一回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逃離實驗室》的跑酷場景設置在虐心的實驗室裡面,這次瘋狂的黑科技博士可謂野心勃勃,竟然想通過合體的辦法創造出完美的爪牙,然後統治全世界。
  • 世界土壤日宣傳周暨「土生土長」科普活動舉行—新聞—科學網
    其傾力打造的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在支撐科研、傳播知識、傳遞文明和弘揚文化中發揮獨特作用。她倡議大家「認識土壤,熱愛土壤,守護土壤」,並希望人人都能成為優秀的土壤科普志願者。 土壤是地球上生命的關鍵要素,土壤是支撐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土壤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踐生態文明理念的最重要的載體。
  • 研究人員發現鋰離子電池「短壽」潛在因素—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206-w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bb298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吳國雄:半世紀風雨氣象路—新聞—科學網
    記者面前的吳國雄有些疲憊,前一天深夜剛剛從千裡之外的蘭州回到家中,歇腳兩天,馬上又要奔赴地球另一端的紐西蘭參加國際會議。書房裡堆著厚厚一摞會議資料,吳國雄需要在上飛機之前,將它們全部消化掉。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總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吳國雄說,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集中精力,再次全身心投入到他所感興趣的科學問題中。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目前「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童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的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