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看人,賈寶玉留心於人的品貌,薛寶釵則留心於人的佩戴物品

2021-01-08 文者心畫

同樣是看人,賈寶玉留心於人的品貌,薛寶釵則留心於人的佩戴物品

陳能雄/文

賈寶玉生於簪纓之族,自小養尊處優,他是富家子弟,思想境界又超過眾多富家子弟。他衣食無憂,不知一金一銀來之不易,視財富如糞土,連稱銀子的戥子都看不懂,他把執著於功名利祿之人看作是「祿蠹」。賈寶玉是外貌協會的,他看女孩子主要看她形貌人品、神態氣質,衣著打扮和家世根基倒在其次。賈寶玉和林黛玉初次相遇,小說作者通過兩人的目光,描寫了兩人的外貌。林黛玉除了細看賈寶玉的五官身材之外,還觀察他的一身行頭:從頭上的紫金冠、額上的二龍搶珠金抹額,到身上穿的大紅箭袖、腰間束的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的倭緞排穗褂,再到腳上穿的粉底小朝靴。

林黛玉有如畫家描摹人物,從上到下地觀察了賈寶玉的形貌舉止。之後,賈寶玉到王夫人那裡請安,換了冠帶回到賈母這裡,林黛玉這次又看到許多細節上的東西,如賈寶玉的髮型和佩戴物品。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樣呢?小說原文中沒有一字一詞是提到她的衣飾裝扮的,賈寶玉是細看她的形容:「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 似弱柳扶風……」

要是別人看林黛玉會說她如何姿容秀美、衣飾華麗,而賈寶玉只側重於她眉目轉盼之間的神情。脂硯齋點評這個細節說:「不寫衣裙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黛玉之舉止容貌,亦是寶玉眼中看、心中評。若不是寶玉,斷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可見,賈寶玉對衣裙妝飾等物不屑一顧,他更看重自然之美,善於發現內在的美。林黛玉的外表有一種清麗脫俗的仙氣,普通俗人只是看到形貌衣飾上的美麗,而賈寶玉的眼中的黛玉有一種難以用文字比擬的美麗,需要用心靈去體會。

林黛玉會細觀寶玉,一是她對寶玉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二是說明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心性;三是小說作者想通過她的目光來凸顯出賈寶玉的富貴華美之態。林黛玉看到通靈寶玉、寄名鎖等物,只是單純眼睛看到,沒有留心這些物件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價值幾何?而薛寶釵則會留心賈寶玉身上的佩戴之物,並想取過來細觀。在《紅樓夢》第八回中,賈寶玉去梨香院看望薛寶釵,寶釵抬眼一看寶玉,就是一連串的配飾之物:紫金冠、金抹額、白狐腋箭袖、蝴蝶鸞絛、長命鎖、記名符、通靈寶玉。薛寶釵眼睛停留在通靈寶玉上,心有所動,她對寶玉說:「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鑑賞,我今兒倒要瞧瞧。」

從這句話可知,薛寶釵已經留意通靈寶玉許久,只是不好意思向他要過來看。薛寶釵會有這個心思,這是女孩子愛美的天性,還有一點就是她常聽母親說自己的金鎖項圈是一個和尚給的,以後與有玉的男子有一段姻緣。通靈寶玉事關薛寶釵的一生姻緣,她怎能不留心留意呢。這一點她那呆傻莽撞的哥哥薛蟠都看出來了,知道她見賈寶玉身上有通靈寶玉,就暗地裡護著他。薛寶釵除了留意賈寶玉身上的佩戴物之外,還會留心同齡女孩子身上的配飾品。賈寶玉得了一個金麒麟,拿給賈母看,賈母覺得這個東西有些熟悉,又想不起在哪見過,就對大家說好像看見誰家的孩子帶過這個。薛寶釵當即就說史湘雲也有一個,還記得金麒麟的大小形狀。

經薛寶釵一提醒,賈母才想起湘雲確實有一個金麒麟。賈母疼愛史湘雲,曾把她接到榮國府居住過幾年,她每日和史湘雲一起說笑逗樂,卻沒留心她的金麒麟。而賈寶玉更是粗心馬虎,饒他和史湘雲稱兄道妹的,居然說「他(史湘雲)這麼往我們去住著,我也沒看見。」別人都說薛寶釵為人細心,只有林黛玉冷冷地譏諷了她一句:「他(寶釵)在別的上頭心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他才是留心呢。」確實,薛寶釵不喜歡管閒事,人們都說她「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偏偏對人的佩戴之物感興趣。

有人會說薛寶釵就和許多庸俗虛榮的女子一樣,只關心別人身上穿的是不是名牌服裝,戴的是不是昂貴的金項鍊、金首飾。其實也不能這麼說,薛寶釵是尊崇婦德之人,並非庸脂俗粉,她不喜歡花兒粉兒的,只喜一身素潔的打扮,住著素淨的屋子,就是個證明。她會這麼留心別人身上的佩戴物品,是因為她自小存有「金玉良緣」的心思,她會關心賈寶玉這些身上有通靈寶玉的公子,也會注意史湘雲這些身上佩戴有金麒麟的小姐。因為一個是她的有緣人,另一個是她的有緣人的異性朋友。再則金鎖項圈是一件帶有神秘色彩的飾品,薛寶釵對此引以為豪,也會留心別人身上有無類似的佩戴物品。

而賈寶玉與薛寶釵相識許久,卻一直不怎麼留意她的金鎖項圈。當鶯兒說寶釵項圈上的八個字與通靈寶玉上的八個字是一對兒,賈寶玉才心生好奇,也要取過來鑑賞。脂硯齋點評說:「補出素日眼中雖見而實未留心。」也就是說,賈寶玉見過薛寶釵身上有金鎖項圈,只是一直對這件飾品不上心,沒有仔細觀看。

都說賈寶玉是最會在女孩子身上下工夫的人,他卻不怎麼留心女孩身上的佩戴之物,是否真的就是馬大哈呢?正好相反,賈寶玉心細如髮,她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一絲一縷的變化都會很關注。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中,林黛玉當著大家說了許多有趣的笑話,她自己也笑得前俯後仰,賈寶玉細心地發現她兩鬢的秀髮有些鬆開,對她使了個眼色,讓她到梳妝檯抿一下頭髮。之後,薛寶釵和林黛玉玩鬧在一起,寶釵關懷地替黛玉籠頭髮,賈寶玉看這個新籠的髮型比先前更好看,後悔前下子不該讓黛玉自己抿秀髮。

賈寶玉細心至此,說明他對黛玉的愛真的無微不至。他喜歡林黛玉,是真心喜歡上她的容貌和人品,不摻雜半點世俗眼中的身份財富地位。她看待其他女孩,也不以富貴貧賤來品論,襲人的姨姐妹,以及村莊裡的二丫頭,她們衣裳簡陋,賈寶玉照樣留意在心,是因她們身上有一股清新靈秀之氣。他看一個女孩子,主要留心她的品貌,而不是身上的佩戴物品。

相關焦點

  • 賈寶玉出家後,薛寶釵怎麼樣了?不是改嫁賈雨村,也不是孤老終生
    有的讀者根據賈雨村的那副對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推斷出來,將來的薛寶釵,在賈寶玉出家之後,改嫁給了賈雨村,因為賈雨村的字是「時飛」;也有讀者認為薛寶釵在賈寶玉出家之後,在賈家孤獨終老,受盡悽涼。那麼,薛寶釵的結局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在賈寶玉出家之後,薛寶釵的結局,既不是改嫁賈雨村,更不是孤老終生,而是另一種結局——早逝。
  • 林黛玉鬧彆扭,薛寶釵過來說閒話,被賈寶玉當場「趕走」太好笑了
    寶玉向寶釵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沒人呢,你抹骨牌去罷。」寶釵聽說,便笑道:「我是為抹骨牌才來了?」說著便走了。林黛玉道:「你倒是去罷,這裡有老虎,看吃了你!」說著又裁。林黛玉一走,薛寶釵就提醒賈寶玉,「你正經去罷。吃不吃,陪著林姑娘走一趟,他心裡打緊的不自在呢。」賈寶玉就說「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這句話連續出現了三次。
  • 賈寶玉為土,薛寶釵為金,水、火、木是誰?誰最克林黛玉?
    五行是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影響著許多人,曹雪芹自然也不能例外。他所著作的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封建文化的百科全書。紅樓夢中也蘊含著很深的五行思想,這本書以一種隱秘而有力的暗示來諷刺了當時的現實世界,可謂是非常的高超。很多人在研究紅樓夢的時候,都把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當作小說的核心人物,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人物布局的整體結構上卻有所殘缺。
  • 薛寶釵:最務實的冷美人
    但是,顛沛流離的杜甫、清高狷狂的李白、才氣縱橫的徐渭、精通市井生活的馮夢龍、為竇娥這樣的人鳴冤叫屈的關漢卿等同樣也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人雖然在政治上的成就相當有限,但是同樣活出了人生的意義,成就了不朽。薛寶釵對文藝創作的忽視一方面是因為她對女性自身地位的清醒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她基於四大家族江河日下的現狀而做出的選擇。
  • 薛寶釵害怕嫁給賈寶玉的8大理由,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嫁了
    在寶黛釵三角戀中,很多人都認為薛寶釵是挖空了心思嫁給賈寶玉的,可是《紅樓夢》不是傑克蘇言情小說,不是所有女人都會愛上男主角賈寶玉,即使是榮國府的丫環裡都有不愛賈寶玉的,更別說見過榮國府之外的世界的薛寶釵了。《紅樓夢》中有很多細節隱晦的寫出薛寶釵對賈寶玉從有好感到放棄的過程,離開大觀園後,我更偏向於薛寶釵最終沒有嫁給賈寶玉,並與賈府疏遠了。
  • 薛寶釵正月二十一,林黛玉二月二十二,賈寶玉生日是哪一天?
    賈元春的生日是大年初一,薛寶釵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二十二,王熙鳳是九月初二……作為男主角,賈寶玉的生日是哪一天。只知道四月是不錯的。那麼,具體是四月的哪一天?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認為應該在四月二十六日或者藥王誕辰的四月二十八,不過細追究前後線索,君箋雅侃紅樓認為賈寶玉最可能是四月十八的生日。下面簡單聊聊。
  • 緣起兩句詩,困於釵黛一輩子,這也是賈寶玉的宿命
    賈寶玉後來也是越看薛寶釵越覺得歡喜,更多時候惹怒了林妹妹也沒有察覺。 賈寶玉 賈母和王夫人在賈府中都位高權重,因為在寶玉婚姻主張的不同,賈府的人也分為了兩派,以賈母為首的「木石姻緣」和以王夫人為首的「金玉良緣」。
  • 同樣是八面玲瓏,為什麼感覺薛寶釵不如王熙鳳一樣討賈母的喜歡
    在《紅樓夢》中,王熙鳳、薛寶釵誠然都是八面玲瓏之人,但賈母對其二人的態度,確實大不相同。這是為何? 在小白看來,賈母之所以喜歡王熙鳳而討厭薛寶釵,主要有著四個原因: 第一:她們二人性格上的原因 閱讀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賈母本身就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因此,她更喜歡性格開朗、言語爽利的人;比如,如晴雯、王熙鳳這樣的;但顯然,薛寶釵的性格不是開朗型的,她出現在賈母面前,常常是一種端莊優雅的樣子
  • 為什麼「專在女人身上用工夫」的賈寶玉在寶釵圓房子前逗柳五兒
    賈寶玉真是一個多愁善感、義氣十足的人,因為他到處仁慈地殺害了幾個丫鬟小姐。一方面,他離不開生長環境的因素,也離不開曹雪芹的特殊排列。說到多情,他不亞於表哥賈璉、秦可卿、林黛玉、薛寶釵、打人者晴雯、柳五兒、…、…,表哥並不軟語深情,直到間接殺害了別人的生命。
  • 「釵於奩內待時飛」的賈雨村,利慾薰心,「釵」是暗指薛寶釵?
    一日見到甄士隱的丫環嬌杏,因嬌杏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於是想入非非,認為是嬌杏對他有意,念念不忘,竟單相思起來。中秋之夜,賈雨村不禁對月抒懷,吟了一首詩以念意中人。因為又想到自己平生的遠大抱負,苦未逢時,於是對天長嘆,吟出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 薛寶釵譏諷賈雨村趨炎附勢,襲人聽後說了六個字,字字都在嘲笑她
    如第三十二回,賈寶玉在怡紅院聽襲人和史湘雲編派黛玉時,人傳賈雨村求見。而更有趣的是,作者在此次借薛寶釵挑明了賈雨村的趨炎附勢,但同時亦暗諷了薛寶釵與賈雨村無異。此時正值端午時節,賈寶玉很不情願地穿上衣服去見了。路上遇到正回瀟湘館的林黛玉,賈寶玉「訴肺腑」到一半,林黛玉心滿意足跑了,被趕來送扇子的襲人聽去了後面的話。
  • 賈寶玉曾對林黛玉有一句海誓山盟,黛玉死後被他拋諸腦後
    死者反不安了,交代出賈寶玉娶薛寶釵的心理。對賈寶玉來說,他愛林黛玉,將之視為今生伴侶。林黛玉死,賈寶玉視為嫡妻早夭。將娶薛寶釵當成續弦。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林黛玉希望賈寶玉好好生活,賈寶玉成親為安林黛玉逝者之心。第二,賈寶玉為人子,要對父母家族有交代,不可能輕易隨林黛玉而去或者當和尚。長大了要有身為人子的責任。
  • 薛寶釵的十五歲生日是什麼意思
    在薛姨媽和薛寶釵來之前,林黛玉已經在賈府住了幾年,這幾年裡賈母和林黛玉朝夕相處,對林黛玉的感情已經從想像中的疼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切身的疼愛,並且她也已經把林黛玉默認為賈寶玉未來的伴侶,如果沒有薛寶釵,林黛玉變成寶二奶奶沒有一點懸念,但是薛寶釵的到來徹底的打破了賈母的計劃。
  • 薛寶釵走不進眾人心裡,不是因為她橫刀奪愛,主要在於這個缺點!
    曹雪芹在這裡高度讚美了薛寶釵,這倒不是瞎寫她,畢竟「行為豁達、隨分從時」這八個字薛寶釵都是擔得起的。比林黛玉更得人心的薛寶釵在紅樓夢裡做了很多善事,這也是不能否認的。最開始的時候,她首先幫的是襲人。在端午節後,史湘雲再一次來到賈府,身上極為不便的襲人央求史湘雲幫忙做一下賈寶玉的鞋墊子,史湘雲本來就和襲人是好朋友,就答應了。
  • 賈寶玉的夢話說明什麼?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小說《紅樓夢》當中,除了林黛玉之外,賈寶玉還喜歡一個叫傅秋芳的人。只是由於玉釧的一個不經意間的動作,導致賈寶玉給傅秋芳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紅樓夢》的故事。在《紅樓夢》這部小說當中,最著名的當屬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故事了。
  • 妙玉給薛寶釵的「(分瓜)瓟斝」茶具,有兩行文字,有什麼含義?
    是因為從甄士隱家影射到賈寶玉家。敕造榮國府的隔壁既是敕造寧國府賈珍家,也是榮國府賈赦家。賈珍、賈赦犯罪連累賈政被抄家。「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說得就是這段。賈敬教育不好兒子,是賈家抄家的罪魁禍首。閒言少敘,「(分瓜)瓟斝」給到薛寶釵,暗示薛寶釵心想事成之時,也就是賈家家破人亡之刻。
  • 史湘雲兩次怒懟林黛玉,憤憤不平怒斥賈寶玉,到底憑什麼?
    有人說賈寶玉也叫王夫人我們太太。不能反證史湘雲是庶出。首先,太太是官稱,要有誥命才行。史湘雲父親是保齡侯,嫡母正是保齡侯誥命夫人。其次,我們太太是稱呼有官稱的嫡母。賈寶玉、賈環、賈探春都可以稱王夫人為「我們太太」。最後,我們太太既可以是有官稱的嫡母,被賈環、賈探春稱呼。也可以是有官稱的嫡親生母,被賈元春、賈寶玉稱呼。
  • 薛寶釵守寡終老還是改嫁了他人?這兩個字透露另一種可能性
    原書人物眾多,尤以寶、黛、釵三人著墨最多、刻畫最力、份量最重,小編不揣冒昧,試以其中薛寶釵為對象,與廣大讀友共同探討一下她在原書中的最終結局究竟如何。這裡先來說說高鶚的續書是如何安排薛寶釵最終歸宿的。在《紅樓夢》後四十回中,薛寶釵的結局寫得明明白白,那就是「撫孤守寡」。賈寶玉出家之後,把已經拜過堂、結過婚的薛寶釵扔在家裡,讓她守了寡。
  • 薛寶釵栽贓嫁禍林黛玉,為何知道黛玉看了禁書,反而替她保密?
    我看你往哪裡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第二十七回薛寶釵此番作為,不顯山不露水地將所有責任推給林黛玉,保全了自己。如果單從後果來看,薛寶釵確確實實造成了「嫁禍」的後果,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沒辦法洗白。但問題在於,薛寶釵的「嫁禍」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它涉及到薛寶釵的德行。
  • 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差別有多大?看看兩人夜深人靜時的活法就懂了
    事實上,無論什麼時代,更多的人在三更半夜不是讀書的。寄居在賈府裡的兩個優秀女孩,林黛玉和薛寶釵三更半夜也各有自己的活法,一個與詩中描敘的一樣,一個則與之相反。 01林黛玉和薛寶釵夜深人靜時的不同活法林黛玉和薛寶釵在賈府裡寄居的原因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