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星的「內涵」超出預期。(圖片提供:NASA/UCLA)
本報訊(記者趙路) 與科學家的預期相比,直徑529千米的小行星維斯塔(灶神星)正在揭示更多的地質學多樣性。
研究人員之前知道,灶神星與另一顆小行星的碰撞產生了3類巖石,而它們都以隕石的形式墜落在地球上。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圍繞灶神星運轉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這些小行星的全部光譜顏色正好與墜落在地球上的灶神星隕石完全匹配。
黎明號探測器研究小組在日前於法國南斯市召開的一次行星科學會議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然而與行星碰撞在億萬年後均勻形成的單調統一的表面不同,對這顆小行星首次進行的近距離觀測給出了一個豐富的礦物「顏色」調色板(圖中的顏色反映了礦物質的廣泛構成)。研究人員現在必須搞清,發生在40多億年前的這些碰撞包括發生在南極的一次幾乎使其毀滅的碰撞如何在灶神星像地球一樣演化出地殼、地幔和地核後,重新塑造了這顆小行星。
灶神星和穀神星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裡個頭最大的成員,灶神星是第二大的小行星,僅次於穀神星。灶神星的形狀似乎已經受到重力的影響而呈扁圓球體,但是大的凹陷和凸出使它在國際天文聯合會第26屆大會中被斷然排除在行星之外。
黎明號探測器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開始長達8年超過50億公裡的星際探索之旅。它將遠赴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首先探測灶神星,此後再趕往穀神星繼續觀測,幫助科學家尋找太陽系誕生的線索。如果不辱使命,黎明號探測器將成為第一個環繞兩個不同天體運行的無人探測器。
《科學時報》 (2011-10-20 A4 國際)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