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錘子閱讀
原載於:FT中文網
作者:Lucy Kellaway|譯者:偲言
最近,我一個朋友的老闆對其所有下屬發表了一番鼓舞士氣的新年致辭。「你們每人都有權熱愛本職工作,」他對部下們說。
我的朋友覺得這話很可怕,看上去有點被雷到了,我則指出這話既危險又不切實際。沒誰「有權」熱愛本職工作。不僅如此,大部分人都討厭工作。
如果你在谷歌(Google)上輸入「我的工作——」,谷歌就會聯想出你要說的是:「巨無聊」或「讓我想死」或「讓我鬱悶」。如果以「我的老闆——」開頭,谷歌則會奉上:「是懶貨」,「一直虐我」或(我最喜歡這個)「神煩」。更驚人的是,如果你輸入「我的工作很刺激」,谷歌就會猜你是不是打錯了,還會提示你想說的是不是「不刺激」。
網際網路慣於助長負面情緒。但職場中人的不滿卻真的存在並還在與日俱增。我們正處於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託馬斯•卡莫洛-普雷姆茲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所說的「厭惡工作的流行期」。多數調查顯示,喜歡自己工作的員工不足三分之一,而且從長遠看來情況還會更糟。在英國,有些跡象表明,人們遠沒有 1960 年代那會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了。
這就怪了。1960 年代我還沒踏進職場。可 1980 年代我已經工作了,而且我敢肯定現在的情況比那時要好。我是在「金融大爆炸」(Big Bang,即 1986 年倫敦金融城結構大改革)之前來倫敦金融城工作的,那會兒金融城裡滿是穿細條紋西裝的上流男士,他們好多人都非常不開心。那時候工作是為了生計,所以如果沒找到心儀的工作,你就得捱著。晉升更是百年一遇,就算碰上了也多半是因為終於輪到你了,再就是你跟誰打過高爾夫。被老闆虐更是家常便飯,誰也沒想過發牢騷。辦公樓裡陰森森的,又髒又難受。壓根沒有什麼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而且你還很可能因為飽吸二手菸而得上肺癌。
如今,不僅辦公環境明亮又美觀,而且如果我們不喜歡甚至可以不去——在家辦公也行。老闆們已被告誡不要大喊大叫。還有健身房和免費水果可以享用。如果你是一名女性,境遇更是今非昔比。1960 年代,你只能整理整理文檔以及做做速記,然而現在(至少在理論上)你能夠執掌大權。所以為什麼我們還這麼鬱悶?
最常見的理由是有一個差勁的領導。但這一點很讓人費解,因為今天的領導們絕對沒有半個世紀以前那麼無能。
所有那些 MBA 學位、職業指導、輔導還有培訓——50 年前一個都見不著——不可能全都沒用。
如今我們不滿的部分原因可能在於跳槽。因為我們一言不合就能拍屁股走人,所以就不太可能在一個地方好好幹。如果人人都頻繁跳槽,那誰也沒法得到安全感或是歸屬感。
然而最令我們不開心的是我們期望得太多。辦公室工作也許改善了,但我們的期望值卻早已遠遠超越了這些。更好的教育水平也無濟於事。有大學學歷的人比沒有大學學歷的人更容易對工作產生不滿。所以隨著更多的人擁有學歷,不滿也日益增長。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的需求層次中,我們爬得越高,就越難以被取悅。
企業自身出於善意的舉措令情況變得更糟。面對不滿的員工,他們堅信快樂對我們至關重要。他們宣揚自己的價值觀,告訴我們他們正在改變世界。他們要求我們不僅要投入工作而且還得充滿激情地投入。他們鼓勵我們自願努力工作——一切都是以意義的名義。
結果卻並沒有帶來快樂。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事情如果是簡單粗暴地做出來,員工會比以往更加不快和幻滅。
企業對快樂的熱衷也是我們不開心的一部分原因。當周圍的人都說自己充滿熱情或找到了生命意義,或者當領導們說你有權愛自己的工作,自然而然地,只要你覺得有一點點厭煩或是跟領導有了點小摩擦後,你就會覺得工作讓你想死,還有老闆真是神煩。
點擊下方,閱讀近期相關內容:
► 怎樣讓我們所熟知的 Logo 看起來更酷?
► 65 年前的海報文案,講述超越時代的教育觀
► 我看到的星空,與你們所有人都不一樣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Smartisan M 系列手機,贏多重驚喜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