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篇《指北》,下周四我肯定寫《職場》了。
前些天有個人在文章下留言,大意說之前挺喜歡我,我變成中產之後就乏味了。
我這個人可挺玻璃心的,聽不得這個。
你才乏味,你們全家都乏味!
我是個標準的中產,一個辛苦的打工人。
從開始工作我好像就算在這個box裡,這麼多年竟然還沒有超越,頂多就是從下中產進入了上中產。
所以我不是『變成』中產,而是一直都是。
關於乏味這件事,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所有的成長,在某些人眼裡可能都是『乏味』的,但在我眼裡不是。
有句話叫做「我們終究被變成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我深入思考過這句話。
後來覺得這句話其實不對,應該叫「我們終究會知道自己原來挺討厭的」。
這裡的『討厭』不完全是貶義詞,而是說進一步認識了自己。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故事,大意是國外有個牙醫,住著大別墅、年入幾百萬、娶妻生子,但是不開心,認為自己不需要這些錢,最快樂的時光是租小屋子睡在蒲團上。
然後他覺得十年前當牙醫的決定錯了,應該去幹點兒別的。
我其實挺能理解他的不開心的,但是不認為他十年前做了別的決定現在就會開心。
一個人不開心,不是因為十年前的一個決定,而是因為沒有勇氣改變。
租小屋子睡在蒲團上,要比住大別墅年入幾百萬容易多了,這個夢想他分分鐘就能實現。
為什麼不呢?
因為改變可比抱怨難多了。
人總是會忽略自己已經有的東西,然後看自己沒有的東西特別嚮往。
但我的觀點是,我們應該先珍惜自己已有的東西,再去追求那些沒有的。
長大就是這樣。
人總是要成長的,對於自己或者別人的成長,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不接受。
你希望我永遠是『小精子』的樣子,這是不可能的。(『小精子』是我02年到08年的網名)
因為小精子沒有辦法成為合伙人。
而我,想要成為合伙人,想要過現在的生活。
為了自己的追求,我們總是要扔掉一些東西,然後跑起來。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要扔掉的。
人生中沒有選擇是『錯』的,也沒有選擇是『可以後悔』的,所以過去的選擇都不重要了,選定離手。
重要的是現在我們怎麼選,今天我們怎麼選。
成長一點兒都不乏味,它能讓你更自信,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加fearless。
可能有人會說:「看,戳你心窩子了吧,這麼著急說這麼多。」
我是替你們著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