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12年的PingWest迎來了自己的5歲生日,作為一家從科技媒體起家的數字文化內容平臺,PingWest以用心解釋和科技與創新有關的世界的方式,展示著自己一貫以來的真誠明亮與快意恩仇。
作為PingWest的天使投資人,英諾天使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衷心的說一句:生日快樂。
今天分享PingWest品玩CEO駱軼航為5周年所寫的文章,為什麼他會說「創業5年,我還沒有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創業讓我找到了能夠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最好方式」?
本文字數:2631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以下,Enjoy:
來源 | 託式派對(ID:theparty)
作者 | PingWest品玩CEO 駱軼航
內容主編 | 英諾天使 卞小草
原標題 | 《我的這5年》
| PingWest5周年紀念視頻👆,時長:12'06'' |
我創辦的PingWest品玩,上線已經五年了。
此刻,我想說的只有一句話:居然有一件事,能讓我堅持了五年。
在這之前,我是一個很無所謂的人,覺得沒什麼事是大不了的,也沒什麼事是必須做的。我那時是一個商業雜誌的科技記者,從北京到矽谷,工作和生活都很刺激,也很隨性。在很多人眼裡,我是一個「挺有才華,但特不靠譜」的人,而我也不以為意。對未來,我有過很多憧憬和想像,但沒什麼具體的規劃,因為僅僅是開心地活在世上,我還是做得到的。
就連「PingWest」這個詞的誕生也是臨時起意,興致所至。2012年的夏天我在矽谷,做《第一財經周刊》舊金山主筆的同時註冊了一個「pingeast.com」的域名,偶爾和一些朋友寫兩篇英文文章,介紹中國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然後,我在矽谷的一個愛起鬨的工程師朋友就註冊了「pingwest.com」,訛了我一頓20美金的午飯,把它轉交給了我。
拿著這個域名,我想我可以再做一個中文網站,介紹矽谷的科技創新,順便攢一些中美互動和交流的局。沒想到,我把這個想法跟國內一些網際網路和VC朋友講了一下,他們都告訴我:這其實是一個生意。
從有了這個域名到決定把它變成生意,經歷了15天;從決定把它變成生意到pingwest.com上線,用了兩個月;從網站上線到註冊成立一家公司,又過了一個月;接下來再用了兩個月,我組建了一隻超過10人的團隊——這是我當時管理過的規模最龐大的一隻團隊。
從那會兒到現在,又過了5年。
| PingWest品玩 |
如果5年前的我看到今天的PingWest品玩,它一定是個陌生又親切的東西。現在的很多產品和項目,跟當初「溝通矽谷和中國」的初衷都完全不一樣了,5年前的我肯定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做選題和寫文章,還能玩脫口秀、孵化內容IP和搞知識付費。但有一點可以相信:5年前的我看到今天的PingWest品玩,他一定會成為它的鐵桿粉絲,百分之百。
當了5年的「創業者」,我還沒變成當初的自己討厭的樣子。
五年的時間,PingWest品玩活了下來。當人們討論「科技媒體」的時候,它成了一個不可忽略和繞不過去的存在。它有著數百萬量級的用戶,以及一小撮特別鐵的、關注它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作者和每一條內容的粉絲。它跟很多公司、企業家和形形色色的人成了特別好的朋友,也跟一些公司和人結下了恐怕這輩子都解不開的梁子。別人提到它的時候,都說它調性很足,挺有個性,還挺特別的。
那它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是責任麼?好像沒那麼矯情。是通向財務自由的必經之路麼?如果當初選擇加入一些更紅火的「獨角獸」公司,我現在早就財務自由了。是「改變世界」的使命麼?別加戲了,大多數人創了業,做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結果都不是改變世界,而是被這個世界改變了。
對我來說,做了PingWest品玩這件事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我找到了一個方式,可以讓自己避免被這個世界任意地改變。
五年過去了,PingWest品玩談不上十分成功,但至少一點都不失敗。其實,它有著更多能讓自己變得「更成功」的方式,比如幫著一些公司吹那些上天入地的牛;用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吸引人們的眼球,賺取驚人的流量;什麼是「風口」就蹭什麼擁抱什麼,然後拼命套利;或者信誓旦旦地說那些自己一定不相信的話;給同行使絆告狀,自己漁翁得利……相信我,這麼做,絕對是能夠做出一家更成功的公司的,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
但不這麼做,還能做得不那麼失敗,你說我開心不。
不過它的前提是:我有一家能自己掌控方向、節奏和命運的公司,說服我的夥伴和同事們,按著我們對這個世界、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做一些符合常識和自己判斷力的事。
有了這家公司,我們才能在幾乎人人都視黃太吉傳統美食為「網際網路思維」典範的時候,指出它是一家靠營銷花活矇事兒的公司;才能在凱文·凱利(Kevin Kelly)被整個中國科技界封神的時候,指出他的破綻;在樂視和賈躍亭的「生態化反」忽悠得大家團團轉的時候跳出來,指出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騙局。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家公司,我們才能在2014年秋天,人人都在參加「雙創Demo Day」的時候,搞了一場從來沒有過的網際網路嘉年華,把用體感操控設備切水果忍者的比賽、智能鋼琴的音樂會、特斯拉攀登珠峰的情景復現搬上什剎海劇場的舞臺。我們才能在幾乎所有人都勸我們做和創投孵化器和「創投對接平臺」的時候,把內容和報導方向轉向了「普通人如何看待科技」,當時幾乎無人看好這個方向,但兩年過去了,幾乎所有的科技報導都進入了這個軌道。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家公司,我們才能搞一些看上去不太靠譜但結果挺好的嘗試:比方一個叫NoPingWest的網紅科技段子號;持續了幾季的PingTalk脫口秀,在烏鎮的「TMD三小巨頭」對談。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家公司,我們才能在我們認為正確的時間點做一些我們該做的事:比如我們剛剛啟動的「品玩Live」知識付費項目。
| PingTalk脫口秀 |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家公司,我們才能不顧其它的「主流」輿論,大聲地呼喊我們對LGBT和少數群體的關愛,對川普「孤立主義」傾向的憤怒,對Google「不作惡」的推崇,以及對國內網際網路公司普遍存在的物化和消費女性身份的批評。
如果我們不做上面的這些事,也許PingWest品玩仍然能存在,甚至活得更好。但我們做了上面的這些事,仍然活了下來,而且活得也不差。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活得更自由。
我的很多朋友覺得,我個人的符號感在作為一家公司的PingWest品玩上體現得太過強烈了。我為這件事困惑過,但現在我不困惑了。因為如果不這樣,我們最多成為一家被這個世界驅動和改變著的成功的科技媒體公司。現在,我們仍然十有八九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以及我本人,能夠通過這麼一家公司,不被這個世界改變,那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就仍然是值得的。
而對我這麼一個逼近中年的人來說,我創辦並且一直掌控著PingWest品玩這個品牌、這個媒體和這家公司,給我帶來的正是這種不被這個世界任意改變的自由和快樂。
而且為了這種自由和快樂,我得讓PingWest品玩變得更好,更強大,商業上更成功。
如果說這5年來我最大的變化,就是這麼不靠譜的一個人,居然能把一件事堅持下來了,而且還做成了。這個堅持的過程沒多少創業勵志故事中常見的痛苦、犧牲,血淚和苦情,我不需要這些。我陪著PingWest品玩走了5年,而且恐怕得接著陪著它走下一個5年,其全部的意義就在於:我用它找到了我能夠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最自由和快樂的方式。
我的PingWest品玩,五周年快樂。
👇點擊下方文字,獲取相關文章👇
英諾王晟:最看好創業公司技術、文創領域出海
PingWest品玩最近融了3000萬,TA有點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