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辭職故事。
疫情難忘的2020年,我下定決心,選擇離開騰訊。從一名鵝廠產品經理,正式變成了一位騰訊的普通用戶。
離開這棵大樹,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尤其是這個特殊的年份。
很多朋友得知我辭職後,第一句話就是:為什麼呀?騰訊不是很好嗎?
沒錯,騰訊是很好,是很多人嚮往的最佳僱主。
但除了做一名合格的員工,我還是一位新手爸爸,在孩子出生後的這一年,我的家庭和孩子,不僅需要錢,還需要我給予更多的時間。
這也是我離開騰訊最重要的原因。
我是社招進入騰訊的。
當我拿到騰訊的offer,內心非常激動,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當時我給面試的leader發了一句話:謝謝你。
她回覆: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爭取來的。
入職後,第一次拿到工卡,第一次安裝電腦,第一次激活token,第一次聚餐,認識團隊裡的小夥伴,那種感覺像是回到了大學校園。
我在騰訊度過了4年,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項目,也做了很多枯燥無腦的事情。
組長總監給了很多機會,我獲得了很大的成長,為此我非常感恩。
鵝廠有很多聰明和有趣的人,每天我都會從別人身上學到新東西。
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他們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對產品的理解,都能讓你有全新的啟發。
現在回頭看,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回望騰訊的這4年,我的人生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我從一個懵懂的青年,變成了一個新手父親。對於這個身份的轉化,我適應的還算不錯。
唯一的困惑是時間不夠用。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可以每天安排很多件事,多線並行,工作、吃喝、運動等,每件事情都進行的不錯,竟然會有種成就感。
我早上7:00起床上早課,9:30就坐在辦公室裡開始一天的工作。周末的時間也會安排探店、旅行,生活非常豐富多彩。
有了孩子以後,我感受到一種無力感。
我既想像剛畢業的校招生那樣,全心投入自己的項目裡,在老闆、設計師、程式設計師之間遊走。
我又想像我自己的父親那樣,給孩子投入無盡的愛和陪伴。
每當我坐著最早的班車回家,依然看到孩子早早睡著,我很不開心。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總是在權衡工作和生活,變成了一個沒那麼努力的員工,也變成了一個並不享受的爸爸。
除了工作的部分,我也很在乎我的生活。
我希望看到日出日落,我希望感受到四季變化,我希望能陪著我的兒子一點一點長大,直到他跑的太快太遠,把我拋在背影裡。
我知道是現在度過的每一天,組成了我的全部人生。
除了工作賺錢,我需要享受我作為老公作為爸爸的那部分人生。
很多在大廠工作的朋友,都非常忙碌,我無意評判這些朋友的選擇,我只是不想像他們一樣生活。
我想做一個不失職的爸爸。
2020年疫情來臨的時候,這種感覺特別強烈。
當我每天和全家人待在一起的時候,做飯洗碗,幫孩子換尿褲,帶他玩耍,給他洗澡,和老婆探討育兒難題,我的幸福感大大增加了。
從小我就被教育要好好讀書,從15歲離開爸媽,獨自生活成長。
大學畢業以後,我從西安到上海,從北京到深圳,一直在尋找這種簡單美好的日常。
我所在的團隊很開放,我們經常聊到人生理想和未來規劃。
我的困惑,也是很多同齡人的煩惱,在生存的重壓之下,我們並沒有很多選擇。
辦完離職手續以後,我用工卡裡的130張夜宵券,請一整層樓的同事們吃了麥當勞。
從騰訊大廈走出來的時候,收到了同事拍的照片,大家擠在會議室裡搶薯條漢堡。
那些年輕的面孔,像極了曾經的我。
離開騰訊,我選擇了全職奶爸。
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兒子成長,同時也給自己一個職業間隔年。
我記錄了這一年的奶爸成長日記。
看著兒子從一個只會哭唧唧的寶寶,長成了活蹦亂跳的小暖男。在這個過程裡,我感覺自己獲得的快樂和成長,遠遠大於我的付出。
全職奶爸會遇到很多挑戰,我需要和媽媽商量,安排他的一日三餐、早期教育和戶外活動,每天忙的暈頭轉向。
一開始沒有那麼容易,但帶孩子,就像工作一樣,也是有方法論的。
逐漸開竅以後,就順利多了。我可以調整他的睡眠和作息,我可以搭配不同的飲食方案,我還可以帶著他逛街和探店,甚至拍攝一些VLOG。
我讀的書,看的文章,向醫生提的問題,都變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現在,我可能比大多數女性,都更勝任帶孩子這份「工作」。
寫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問,那你是財務自由了吧?
其實遠遠沒有,依然背負著很大的經濟壓力。
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是經過小型家庭會議充分討論,最後明確「全職帶孩子」是一件兩年內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我選擇出戰。
人生很長,長到可以工作幾十年;
人生又很短,短到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
希望所有的父母知道,無論是工作,還是全職帶娃,所有選擇,都沒有對錯,只有你是否感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