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瘋狂的自責
以下情況時不時會發生一下:
每工作兩天,就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節課都講了啥?
2.有意思嗎?
3.對學生有幫助嗎?
經常給自己的答案是,我感覺啥也沒講,沒有意思,沒有用。
我覺得自己講的東西學生沒有吸收,學生並沒有因此對英語這個學科產生興趣,也沒有讓他對學好英語這件事有希望。
越想越怕,越怕越難受,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某一個零基礎的學生引起的,因為自己沒有記不住單詞的經歷,體會不了學生把單詞背了很多遍還要忘記的心情。
我陷入一種覺得自己幫不上學生,力不從心的心理狀態,自責,難受,不思進取,刷劇度日。
俗稱情緒性職業倦怠,我好累。
2. 逐步的恢復
休息4-5小時,情況會好很多,因為大腦的保護機制,會選擇性的忘記痛苦的事情。
不過我也知道這個問題不解決,它肯定還會在下節課繼續困擾我。
所以我想了幾個辦法,從根源解決問題,現在的課程不是很多,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自我學習,去學習記單詞,去學習語法的底層邏輯,去刷題。
3. 生產力爆棚
真正開始做事以後,壓力又減小一半,自信增加25%。
而當我做好了規劃以後,時間上的問題,就不是那麼大了,可以早起,可以利用地鐵通勤的時間,可以利用學生請假的時間,還可以利用以前追劇的時間。
如果選擇了多件事情,而感覺時間不夠,那就,選擇其中一件做。
想好:
1. 哪件事情對我更重要?
2. 哪件事情對我未來更有幫助?
3. 哪件事情更有助於我積累?
想好後,選其中一件做就好了。
時間不夠,就少睡覺,少娛樂,少休息(多鍛鍊)。
能力不夠,就學習、讀書、請教別人。
技能不熟練,就多練習。
4. 總結
面對情緒性職業倦怠,如果你對你的工作是認可的,打心底認為這是一份有意義,並且在大部分時間可以給你帶來快樂或者人生價值的工作。
那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難,先休息一下,給身體和心理一個自我恢復的機會,然後再做好規劃,繼續啟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接下來的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