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自己可以改變現狀的年紀開始改變,總比到了無能為力的時候再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已經為時過晚。很多工作,確實是吃「青春飯」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憑藉年齡賦予我們的充沛的精力、強壯的身體、手腳的靈活……可能能勝任工作,但這些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弱。因此,很多人都避免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工作崗位上,會受到領導、同事的嫌棄,嚴重的可能會被用人單位勸退。而那時,青春已經逝去,自己又沒有其他可以謀生的技術。那時候,自己又該怎麼辦呢?至於說現在打工,以後的出路在哪兒?根據身邊無數的例子,無外乎就是以下幾種:一、能在工作的地方,做出自己的成績,做到管理崗位。之所以會有這種現在打工,以後不知道怎麼辦的擔憂。是擔心以後自己還和現在一樣,除了年齡增長了,其他的什麼都是原來的水平。沒有和年齡匹配的實力和經驗,還是只能做一些要求不高,和現在一樣的工作。和年輕人比起來,自己沒有年輕人的精力和靈活,但反而需要拿著比年輕人高的工資。一對比,就發現自己完全沒有可比性。而用人單位,為什麼要花費高的成本錄用一個工作產出完全沒有年輕人高的老員工呢?我們在一個崗位上不斷工作下去,有兩條出路,一條是管理路線,一條是技術路線。所以,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有和年齡匹配的經驗和技術,那無論到哪個年齡都不會有這種害怕自己被年輕人淘汰的擔心。因為你有屬於你那個年齡段的價值,這種價值是需要花費時間去慢慢積累的。另一方面,如果做到公司的管理崗位,能承擔起自己崗位的職責,帶領團隊的人不斷為企業解決一項又一項的工作難題。那對於企業來說,是很有價值的,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是有年輕人無法趕超的所在。二、自己有一定的實力,也有一定的資本積累,開展屬於個人的事業。很多人,在給別人「打工」的階段,都覺得是「猥瑣發育」的階段,等自己積累好後,會自己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大部分人選擇創業都會選擇做自己比較了解的,而比較了解的,是自己之前從事的工作,因此,都是和自己之前的工作有很大相關性或者是同行業的。在自己對行業比較了解,也有一定資源儲備、有資金支持、且自己有創業的想法等天時地利比較成熟時,可以選擇自己創業,由自己給別人「打工」變成其他人給自己「打工」。有時候,工作並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只是為了謀生。但當自己有機會時,會選擇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很多人,會因為自己之前從事的工作行業門檻比較高、自己並沒有那麼了解或者只了解其中一個環節、需要比較雄厚的資金等等原因,會選擇一些門檻比較低的行業,例如,開個服裝店、小吃店等等。三、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我們也會見到很多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穩定期的企業,有的人有些人也能一直在普通的崗位做到退休,這並不是不可能的情況。但這取決於這個人雖然不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但在工作中不給領導添亂,能一直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能一直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如果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就是能保持正常完成工作,不用去創造一些新的價值。那對於企業來說,一直用一個對崗位比較熟悉的人也是不錯的選擇。能一直有個比較穩定的人,也可以避免人員流動帶來的工作安排的困擾。且支付給這個老員工的工資也是正常的水平,沒有因為他資歷比較老,就給予超過崗位價值的薪酬。綜上所述,能在自己比較年輕的時候,就考慮自己目前在打工,那之後要怎麼辦?這已經是一個很「居安思危」的想法了,但關鍵的是,要知道自己之後要做什麼,如果自己想創業,做做和目前行業相同的,那就好好的學習,不僅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加強對行業的了解,同時,做好資金和資源的累積。如果自己想之後開個小店,平淡的過日子,那就好好的做好資金的規劃。如果自己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很出色,能在公司,得到晉升,那就不斷的學習,向管理崗位的要求靠近,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