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收銀員和理貨員也是眾多留學生打工聚集的地方。往來的人流和繁重的工作是超市工作的特點,尤其是理貨員,每天面臨整理貨物,上貨和擺貨,但是超市的時薪也不算是打工裡很高的工資,是一份比較辛苦的工作。
遙想起小編的第一份正式的打工是在大學時國內的一家星巴克,第一天上晚班的因為白天出了一些錯被師父說晚上又工作到很晚很辛苦,剛好媽媽打來電話,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至今我都還記得我那天上班我師父跟我講的話,他說不管你是為了生計打工還是為了體驗生活,不管你的家境是好是壞,今天既然你來到這裡,做這份工作,你就應該盡全力做到最好。
這麼多年過去,我依然時常想起這句話。相信每一個打工的人,都曾經經歷過第一次點單的緊張,第一次加班的辛苦,第一次搬起重貨的勞累,第一次遇到刁蠻顧客為難時的心酸。在每一次披星戴月上班下班的路上,都曾經湧起無數心酸,質問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這樣辛苦。
但是回到最初的問題,你既然選擇這份工作,拿這份薪水,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是你應該做的事,而我也始終相信,這些辛苦,都會在未來都的某個時刻,以某種形式,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或許是一次發展機會,或許是鍛鍊了你的意志,又或許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又或許是哪怕父母知道你主動分擔家用的一個欣慰的笑容,卑微的時薪也許無法馬上給你豐厚的回報,但年輕時吃過的苦,我始終相信它終能化成多年後一個釋然的微笑。所謂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英國著名的鐵血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苦難,只有當你成功時它才是一筆財富,否則它一文不值。只要你繼續走下去,至少若干年後才成功的你,也可以笑著說,當年我也.
於是,為了讓更多在澳洲求職的朋友少走彎路,更加順利,貼心的ABC傳媒小編特地整理了如下有關在澳打工求職的全面Tips與經驗,收好不謝!
那麼應該到哪裡去找這些Part-time呢,相信這些網站能幫助你
個人職業發展定位指導
1. My Future: www.myfuture.edu.au
2. Alife: www.alife.net.au
3. Career FAQ: www.careerfaqs.com.au
澳洲最常用求職分類檢索引擎
4. CareerOne: www.careerone.com.au
5. Seek: www.seek.com.au
6. Indeed: www.indeed.com.au
7. Jobserve: www.jobserve.com.au
8. MyCareer: www.mycareer.com.au
9. LinkMe: www.linkme.com.au
10. Monster.com: www.monster.com
11. Ethical jobs: www.ethicaljobs.com.au
12. Gum Tree: www.sydney.gumtree.com.au
13. 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 www.graduatecareers.com.au
澳洲部分求職中介網站
14. Michael Page: www.michaelpage.com.au
15. Julia Ross: www.juliaross.com.au
16. Robert Half: www.roberthalf.com.au
17. Hudson: http://au.hudson.com/Default.asp
18. Apsley Recruitment: www.apsleyrecruitment.com.au
19. Atomic Consulting: www.atomicconsulting.com.au
20. Chandler Macleod: www.chandlermacleod.com.au
澳洲政府網站
21. 澳大利亞移民局:www.immi.gov.au
22. 公平交易廳:www.fairwork.gov.au
23. 技術移民資料庫:www.skilledmigrant.gov.au
24. 技能配對資料庫:www.immi.gov.au/skills
25. Job Outlook: www.joboutlook.gov.au (該網站提供詳細的行業研究報告)
26. Job Guide: www.jobguide.deewr.gov.au(該網站提供職業及其所需的教育與培訓)
除了常見的找工作網站外,大家還可以關注LinkedIn.com.au以及各個大學自己的招聘頁面。
【一些tips】
* 多投一些工作,多面試幾家
* 英語不是問題,人家要勞動力,不是英語專家,過得去就可以叫你回家等電話,你基本上面試就沒有通過
* 要做好多面試幾家才能找到工作的心理準備
* seek上的低端工作工資一般都是$16-20左右一小時
* 暑假是最容易找到老外店工作的時候,因為老外要過聖誕節。
* 如果實在沒有工作經驗,就說自己在國內打過類似的工作
* 任何打工都會有一段training的,所以只要沒有必要擔心自己沒有工作經驗,能不能勝任工作的擔心。
* 最好有自己的車
* 沒有自己車,打工地點最好是一部bus就可以到的地方。
* resume越簡單也好,如果能弄一頁,就不要弄兩頁,你是幹體力活的,resume只是告訴對方你的電話號碼和可以工作的時間。
* 最好自己有本地圖,在告訴你公司地址後,你可以馬上在地圖上找到這個地方。
* 可以使用google查找公司名字,知道大概工作地點的地址,然後用google map定位。你就知道該怎麼過去了。
另外工資高低,和在什麼種族下的公司工作有關係。
一般老外店打工,體力活的工資是$17-22每小時(稅前)
一般印度等偏西方的店,體力活工資是$12-$18每小時(稅前)
一般華人,日本人,韓國人的店,都是直接pay cash的,$7-$12每小時。
「除此之外」,不少人同時也擔心自己日後的出路該怎麼辦,總不可能打一輩子的工,遲早還是要找一份和專業相關的正職工作。那什麼是找正職工作的關鍵呢?
第一部分:華人移民在澳洲工作情況總體介紹
1 澳洲的工作市場簡介
澳洲這邊的職位可以分兩大類, 一類就是普通的公司職位private sector, 一般的申請只要一封cover letter 和一份簡歷就夠了, 不必多解釋.
另一類是public sector, 就是政府, 公共機構和慈善機構等. 這類工作申請比較麻煩, 耗時較長, 兩個月以上極普遍. 除了cover letter& resume, 至少還需要一份針對所有selection criteria 的陳述. 比如我申請的一份queenland州的職位就是這三個文件, 加一份簡單的申請表格OK了, 但很多NSW的職位就麻煩的多, 要先聯繫索要information package, 收到後填寫n多表格, 包括最重要的 selection criteria addressing和personal statement, 再寄回去, 等等. 需要提醒你的是, 不要輕易的申請不太符合你經歷的public sector職位, 因為public sector application極耗時間, 一兩天一般是搞不定的(我指純粹填表格時間). 如果你草草揮就, 那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第一次申請public sector 就被中介將申請退了回來, 曰: 太短!!呵呵, 極糗, 又花費兩天時間重新寫。
另一種分類方式是permanent position , contract position or casual/part-time position. casual/part-time一般是給labour工準備的, permanent position就是常見的長期職位, 而contract position就是」合同工」, 嘿嘿. contract position一般3個月到一年, hourly rate比較高, 經常比同級permanent position高出50%以上, 但一般沒有假期等福利. 在IT業, 總量的30%, 新職位的50%以上是contract position, 並且比例還在逐漸升高. 這種職位國內基本見不到, 因為大家都是一拍兩散. 這邊不同, 如果你理由不充分的要開除僱員, 被告上法庭就極麻煩了, 而contractor簡單多了, 按contract來, 一般多陪點錢就是了.
澳洲的被廣告出來的大部分職位 (絕大部分private和一些public) 都是通過中介走的. 中介從僱主那裡收錢, 不收你的, 如果收你的, 那肯定是chinatown的中國人中介, 勸你別去. 工作廣告主要是通過兩個媒體: 報紙和internet. 對於IT, 一般在jobnet.com.au也就夠了; 對於accounting, SydneyMorningHerald是需要的, 再加上seek, careerone等網站就差不多.
重要的是, 被廣告出來的工作只佔總量的約30%, 剩下的就是hidden market. 不用驚訝, 原因很簡單: 成本. 自己發廣告招工是極耗時間和精力的, 遠比很多人想像的更耗, 這個俺深有體會; 找中介代勞很費錢, 至少是職位的幾個月工資, 如果是contract職位, 那15%-30%就會落到中介口袋. 所以僱主們僱工一般是這樣: 首先內部promotion, 不成就從自己的network中尋找(老闆或僱員介紹), 再不成就看自己收集的簡歷中有沒有合適的(job seeker 主要聯繫得來), 最後不得已才打廣告或找合作中介. 好好思考一下這個裡面你能研究出點兒什麼??
2 求職材料
簡歷的重要性就不用俺多說了. 遺憾的是, 很多人恰恰就不夠重視這個. 這可是敲門磚啊, 酒香還怕巷子深呢!!
教你寫簡歷的文章一抓一大把, 我就說一些關鍵的.
一, 篇幅, 4頁左右, 如果你的經歷實在很豐富, 就看著延長好了, 6到7頁也就最多了
二, 格式清晰工整, 內容重點突出. 別指望僱主費這個精神在你的簡歷中來回搜尋興趣點, OK?
三, 不僅需要experience, 還要achievement, 儘量量化
四, 按重要順序排列, 比如我的簡歷的sections順序如下: Career Profile,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 training, Working Experience, Education, Hobbies, Referee List 舉個例子, 不一定適合你.
五, Referee很重要, 至少要有一個本地人. 如果條件不允許, 也不一定非要你的manager/supervisor不可. 甚至朋友都行, 但千萬別放上一個連英語都說不好的」本地人」. Referee的數量一般2-3個, 不要超過4個.
3 找工最佳時間
受聖誕節影響, Job Market 從每年的12月初開始進入低潮, 中介在網上的虛假廣告猛增. 澳洲人的聖誕假期至少要三周, 好公司就更多了, 所以一直到來年的1月底, 市場才復甦, 同時2月和3月成為尋找新僱員的高峰期. 所以, 在國內過春節可不是一個好主意, 嘿嘿.
另外, 還有很多公司在7月份報稅期結束後, 在8, 9 月份就開始招工, 也是一個小高潮.
其它的月份就相差不多了
4 招工廣告與中介
前面講了Hidden Market, 結論是說, 你能見到的job ad只佔總量的30%甚至更少, 並且這部分工作被掌握在中介手中, 你必須與大量的競爭者爭奪一個名額. 而我們稍加研究就知道, job ad多為中高級職位, 適合我們的junior職位少的可憐.而事實情況是, 很多中高級職位在被廣告的同時, 基本上已經被中介手中的長期合作夥伴或者中介的contractor拿走了
於是我們不得不在這個狹小的範圍內爭得頭破血流…..
用實際的數據舉例. (我以前從BrainBox看到的, 憑記憶寫出來, 可能與原文稍有出入) 一個job ad平均會收到80到200份申請, 其中合格者比例已經由30%下降到15%左右(大概是新移民逐漸增多吧), 這是第一個十選一過程, 剩下幾十個; 中介在這個縮小的範圍內篩選, 首先聯繫申請人, 這時如果你的英語詞不達意, 那就對不起了; 通過中介的面試, 範圍被縮小到3至5人, 被推薦給僱主面試, 由僱主做最後決定.
不幸的是, 俺們多數被兩座大山擋在了層層篩選之外: 英語和本地經驗.
一言以蔽之, 大量的工作在尋找圈內人, 同時大量的圈外人在爭搶少量的職位. 幸運者寥寥.
話說回來, 我的意思可不是說中介沒有用, 我的意思是說, 中介對圈內人的作用無可替代, 不過對我們的作用就小了很多. 我還是有幾個朋友通過中介找到理想工作的.
5 工作申請步驟
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在不太符合你經歷的廣告上. 經常看見有人說已經發了300封500封甚至上千封申請的, 這個數量夠俺發上個幾年的, 因為我每天最多才發出過5封申請. 當然, 多多益善, 但我不贊成撒網式的做法, 就是發出1000封我也不會有任何成就感, 只會有失敗感. 如果你跟我感覺相反, 那你就是在重複申請這個工作, 而不是真的找工作.
正確的工作申請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1, 找到適合自己的job ad, 對國人來說, 通常要比你國內的職位低一兩個檔次;
2, 發郵件申請;
3, 過幾刻鐘或者幾小時, 打電話確認, 有機會的話就儘量多說, 像你的相關經驗啦, 職業資格啦, 過去項目與這個工作的相關性啦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try to make a deep impression but don’t annoy people.
4, 幾天後, 如果沒有收到回信, 再打電話
5, 再打電話…
6, ……
7, 咱還是放棄算了, 專攻下一個^_^
6:找工難易:
全看個人運氣。
(1)新報
有的人說《新報》上的工作好找,我有個朋友一直是從這份報紙上找的一找一個準。可是我自己也試過,卻行不通。
我的體會是,如果你至少有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A有在澳洲當店員經驗(或者能吹牛說你有這樣的經驗且能不被戳穿)
B會廣東話
C有永居權。
那麼《新報》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
(2)中介
中介很多。有華人的也有鬼老的。華人的要交錢,鬼老的大多免費。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通過中介找的。但我迄今為止,找了兩個華人中介,都沒結果,白白交了250大洋。
結論:看運氣。不要找「垃圾」中介。
(3)鬼老報紙和網站
總的感覺是,動作要快。而且要瞄準小公司。因為這種公司面試不正規,要人又很急。它們在報紙上登廣告的事後,通常為了省錢和效率,只留電話號碼。你一個電話打過去,只要問兩句話,1。是否還是AVAILABLE 2。可不可以面試。通常對方會問你有沒有經驗。你就吹你在中國有就行了。反正他沒法查。大公司的工作很難找。它們一般是委託中介或獵頭公司來招聘的,或者有專門的人事經理。通常要求你先寄簡歷。可是我們華人的簡歷一旦鬼老的簡歷放在一起,基本上就沒什麼大希望了。所以很難。當然,相信也有個別出類拔萃的能蓋過鬼老。
7: 關於工資
國家有法定最低工資標準。華人給的工資一般低於此標準,在8-12塊之間,不上稅。鬼老嚴格依法辦事,一般會在最低工資基礎上上浮一點點,具體請到勞動局網站查詢。鬼老的公司還有工會,在工會的要求下,員工工資每年要上漲一定百分比,如:4%
8:關於英語
儘管我將它放在中間講, 實際上還是要說, 這是最重要的!!! 就像俺在國內時不願意和不會說普通話的香港諮詢師共事一樣―俺說話他懂, 他說話俺不懂, 所以還是英語解決―澳洲本地人也不願意跟話都說不明白的同事每天工作在一起, 這個說不上什麼歧視, 而是人之常情. 所以你只能要求自己的英語足夠好, 尤其是口語, 而不能奢望人家降低要求.
那麼多好是足夠好呢? 很難量化. 好在大家, 不管是移民還是留學, 一定都考過雅斯. 可以說, 口語六分以下的, 希望極小; 六分還是需要加強再加強; 七分及以上對於這些技術行業職位勉強算是夠了. 我說的是你現在的水平, 而不是你的成績單哦.
然而, 大家都知道, 中國人都是考試動物, 分數不能跟咱的水平畫等號. 所以我的建議是,
一, 在國內打好基礎, 千萬不要認為」到了英語國家, 英語自然會」慢慢變好」, 大錯!! 什麼事兒都是不努力沒有收穫的, 更不用說語言這種到了中後期需要大量詞彙和練習的東東了.
二, 求你了!!到了國外, 別再老跟中國人混在一起了, 就算是泰國人或韓國人也行啊, 這邊很多, 最起碼你還是每天用英語交流的不是? 當然初到國外時難免特殊, 過渡期多數人還是需要的.
第二部分:找工經驗談
找工經驗談1
關於面試
其實還是有兩句要說的,
1, 莫緊張. 俺是不會緊張啦, 屬於"愣頭青"那種類型的, 不過聽到很多因為緊張而不會說話的, 太誇張了. 用我的口頭禪來說"有啥? 又死不了人!!", 你說是不是??
2, 一定要注意傾聽. 本來咱的E文就比較水, 一不注意可能就漏掉或者搞錯某些部分. 如果你總是假裝聽懂, 卻總是所答非所問的, 給人的印象極其不好, 給人不禮貌, 不尊重人的壞印象. 相反, 如果你認真傾聽, 即使多說幾次pardon?, 也沒什麼, 老闆還會覺得你比較認真咧!!
3, 記得開開玩笑, 活躍氣氛. 老外還都是比較有幽默感的. 也能幫助你自己放鬆. 但您可別幹出些適得其反的事兒來, 比如說, 聊起中國的美食, 就大談"香肉" 如何如何香, 該如何養殖.會被人扁的, 呵呵.
4, 直視面試人. 別老躲躲閃閃的, 心虛個啥? 表現出自信是極其重要的, 你對自己沒信心, 別人能對您有信心?? 請微笑, 並且直面問題, 侃侃而談, 並且言簡意賅.
5, 莫遲到, 注意服裝, 注意眼屎, 注意鼻毛, 記得帶上所有的文件和自己的作品...
關於PR
在找專業工作這個方面,
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如果沒有工作經驗, 也沒有PR, 想找到工作簡直就是...
有PR, 沒有經驗, 其實跟前者區別也不大...
有經驗, 沒PR, 也一樣....(簡直都是廢話, 呵呵)
概況的說,就是PR, 經驗, 英語是三個最重要的前提, 而學歷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另外, 再加上你的能力, 心理素質(能不能承受的住這個壓力), 綜合素質, 態度等等.
運氣也確實很重要.
找工經驗談2
似乎如果沒有國內的經驗就一定找不到工作,而我所知道不少來這裡留學的學生都是在國內直接大學畢業後, 直接來這裡讀書的,有的也許掛在某公司名下半年,但也沒什麼談的上的工作經驗. 這樣的人看了你的帖子會覺得一定找不到工作啦.
事實是,我自己跟我bf,還有我熟悉的幾個同學,都是這種情況, 而我們最慢的畢業一年後找到的工作(是指本專業工作而言,不包括零散打工), 最快的畢業後一個月內就找到了工作, 現在有些人已經跳了幾次槽了.
也許我認識的幾個朋友都比較倔強,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畢業後要集中精力找本地人的工作,不找到誓不罷休, 一個月收幾十封拒信都是小事情, 剛開始找工作時真的很沮喪,雖然持續時間看起來不長, 比如兩個月, 可是每天都收到內容差不多的拒信, 可能第三個月就放棄了, 能夠堅持一年的,最終還是找到了工作, 而且,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期待,失望,看著身邊人又陸續都找到了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決心才好.
我承認工作經驗實在非常重要, 我個人已經換過公司做, 知道第一份工作是最難的, 一旦找到, 做了半年後,再換工作,就是擔心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份比這份更高職位的工作, 而不是找到找不到的問題. 當然沒有工作經驗就要從entry level做起, 不能要求一步就到manager, 而我知道的做到manager的朋友都是來這裡7,8年的人了.
可是, 進入本地的工作行業並不是那麼難, 也許一年後你回頭看,發現原來沒那麼可怕,只是當時你的精神壓力很大. 所以,我絕對這裡的很多沒有畢業,或者已經畢業正在找工的朋友,最需要的除了找工作的經驗和技巧分享以外(樓主已經分享很多經驗), 還有找工作的心情, 和需要面對的精神壓力. 像我們這種在國內也沒怎麼找過工作的人, 這種心理準備一定要有. 目標要明確, 不要左搖右擺, 決定了要留在澳洲, 決定了找本地人的工作, 就focus這個目的, 努力找下去,一定有一個屬於你的地方.
當然,樓主說的英文一項我很同意, 真的太重要了. 還停留在說不清楚的基礎上的朋友們, 真的要加油, 不是很難, 只要邁出去就容易多了.
找工經驗談3
我覺得找工作, 其實沒有經驗可言. 我認為最可貴的是"堅持到底". 找工作是很痛苦的一個過程, 特別是象我這樣沒經驗的人. 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 只有靠自己.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無助. 就好像我有一個朋友是從紐西蘭讀完書來澳洲找工作的, 她說她在雪梨3個月流的眼淚比在紐西蘭五年流的眼淚還要多.
以下是我總結了一下自己找工作的感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吧.
第一, 要有個好的心態.
無論找工作多麼的辛苦和無奈, 一定要堅持下去, 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的. 朋友鼓勵和安慰的話幾乎都一樣, 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擺正心態, 相信自己, 堅持到底. 我有個朋友在家全職(每天8小時) 找了3個月的工作, 後來終於找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他也說找工作其實耐心比運氣更重要.
第二, 根據不同的工作, 稍微改改自己的簡歷.
另外我覺得簡歷不可以千篇一律, 要針對不同的工作,稍微該一下自己的簡歷. 吹點小牛沒關係的, 只要你覺得自己在面試的時候不會被人懷疑就好了. 但是千萬不要寫得太誇張, 這樣及時你有很多面試的機會, 失敗率也會很高的. 另外, 對於沒有什麼經驗的人, 最好是針對公司發的廣告, 因為AGENT們對沒經驗的你沒太大興趣. 雖然AGENT有些GRADUATE POSITIONS, 但是那個競爭力非常之大. 多上上MYCAREER, 因為那裡每天都會把SMH上的廣告登上來的, 很多都是公司自己登的.
第三, 面試的時候一定不要緊張.
雖然說每次面試的機會都很重要, 但是面試的時候絕對給自己太大壓力,過於緊張. 我覺得我這方面表現的還不錯的, 我每次去面試幾乎都一點點緊張的感覺都沒有. 儘量表現出自己自信大方的一面, 澳洲人都強調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他們不喜歡找個害羞的人. 所以一定要自信的看著別人.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我也只是隨便說說自己的感受而已, 也不知道是否能幫到大家.不過我相信只要大家好好努力. 一定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的. 中國人本來就是最聰明的啊. 大家加油吧!
Good luck to all of u!!!
找工經驗談4
我去年年底拿的PR,也找尋了一兩個月工作,當然,我學的是大家都愛之恨之的會計,
找不到工作,自己也很失落,慢慢有了轉機,先找了一份BOOKKEEPER的工作,雖然一周才一天,但是工作了兩個月後,又找到一份,一周一天半,工資是$18-$20 一小時,所以現在工作的很清閒,一周才兩天或三天,工資倒有300左右,一個月相當於人民幣7000多,自己覺得回國絕對剛開始賺不到$7000.而且還有時間學學習,準備考CPA,有個老外的AGENT還和我說,讓我這樣再幹個半年,他那裡有很多FULL TIME的工,我就很有競爭力了.
結合自己的故事,給大家一點體會,供分享:
1: 如果你想在澳大利亞堅持下去,千萬要有信心和耐心,我的很多同學找不到會計工,就先打別的工,可是一旦開始做了,你就很難有時間再去努力找工,就算有面試也沒有時間去,或者人家一看你已經在做別的工了,還會要你這個會計嗎?
所以我是一直堅持的在找會計工,從來不打算做任何的體力工,如果那樣,我寧願不做.
2: 第一份工作經驗很重要,無論用什麼辦法,一定要先做一份會計或者和會計有關
的工,將來會有發展機會的.我沒有工的時候,都沒人打電話面試我,可是有了第一份
,加到簡歷裡後,基本上每10份工就有1個電話反饋做調查.所以本地工作經驗很重要.
3: 我自己覺得,既然來了澳大利亞,就要在這裡生存,不是我不愛國,我太愛國了,
所以被傷的很深,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的傷痛又一次被觸及.我永遠
會覺得自己是個中國人,而且我覺得如果中國人能在澳大利亞生存和成功,也是我對
祖國做的一點貢獻.
4: 還沒來澳大利亞的人,如果你家裡很有背景,那麼我建議你學完後趕快回國,然後
利用一切關係賺錢,但是如果你家裡沒什麼背景,那麼努力在澳大利亞生存吧,這裡
會讓你有種自由的感覺的,一年30000澳元的年薪並不是夢,而是需要你特殊努力
會實現的理想.
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示,謝謝.
找工經驗談5
說實話, 澳洲的工作真的是不好找。
我是學IT的, 本科是在英國讀的, 後來覺得英國的天氣太差, 所以就跑到澳洲來。來澳洲後覺得這裡的master真的沒有什麼讀頭(我在英國可是拿了First Class Honour的), 後來上課也就沒怎麼聽, 大部分時間都是幫人家做軟體。 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什麼工作經驗, 加之澳洲的軟體業市場很小, 根本就找不到什麼工作, 沒辦法, 只好去當志願工, 賺些工作經驗還有一些人際關係。
慢慢的認識一些當地的軟體人士, 也混了個臉熟。 在我快畢業的前一個月, Oracle(Brisbane)的一個老闆給我打了個電話, 問我畢業後想不想去那裡做。 我當時嚇一跳, 還以為什麼人和我開玩笑, 後來聽了他的解釋才知道是我以前的一個老闆給我做了得推薦。
畢業後移了民, 也順順噹噹的找了個工,起薪不是很多, 才3,8000。 這個可能和我在Interview的時候,膽小心虛少報了點有關。 那年, 我才23。
現在工作2年多了, 明年要調到Singapore去。 我自己要求的, 可能會在那裡待上很長一段時間, 據說我的年薪會突破6,0000大關。
說真的我很喜歡熱得地方, 一年到頭就只用穿個T-shirt。
還希望能找個女朋友。。。這些年都給荒廢了, 沒發現自己還是孤家寡人。
一點經驗:
1) 有耐心,不要輕言放棄
2) 一定要有相關工作經驗。沒有的話,怎樣都要去賺點, 要放長線調大魚。 不要為了一點小錢,就去花費時間作些和自己專業沒關係的事。 如果你不想在這裡做工的話,另當別計。
3) 多認識點人,多一個人,多一條路。
4) 好好寫你的Resume & Cover letter; 申請過的公司要保持聯絡, 經常的寫一些簡訊去保持聯繫,一旦有空缺,他們就會想起你。
找工經驗談6
GRADUATE PROGRAM是澳大利亞大公司對於畢業生的一種僱傭方式,一般想要到大公司工作都要參加他們的這種PROGRAM,和國內不太一樣。
這種PROGRAM一般都招最後一年或者剛畢業的本科生,一般都為期一年,其間在公司工作,一般PROGRAM結束後大部分都會留下籤長期合同,這種一般都要本地人,至少也是在澳大利亞讀過高中的人.
而HSC成績就是這裡的高考成績.
找工經驗談7
覺得不少人都說的比較中肯。我也說幾句。
我差不多2年前剛來AU的時候也是不爽呀,因為老覺得把國內那麼好的工作給扔了,回去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呢。但這些日子過得還算不錯的,拿著自己在國內工作幾個月掙的和家裡給的錢,過平淡的學生日子,我學的是IT,以前也沒有學過,所以成績很一般。
就在去年的最後一學期,我差不多沒錢了,帳號裡只有2位數的錢,所以不得不找工作呀。很快就找了份洋人的warehouse的工作,一小時17 AUD,一周20小時,因為不是PR,不能超時的。然後一邊申請PR,一邊完成最後的一個學期。期間因為我努力做事,老闆好幾次問我能不能做Full Time的工作,但我不想去破壞規章,所以一直是part time。等到拿到PR了,也畢業了,跟老闆說想打full time的,老闆說OK,這樣就開工了,工資也漲了不少。做了幾個月,覺得不爽,因為畢意不是好工作。就想換工作了,跟老闆說,他說他也全力支持的,而且願意做我的推薦人的。所以把工作給退了,全力找工呀。那時相信自己能找到工作的,可是找了一個月,都沒有找到,又沒錢了,還得借錢,沒辦法給以前的老闆打電話,他讓我回去繼續做以前的工作,但不是fulltime的了,而且是casual的,一周4天,這讓我更不爽了,但總得在這裡生存的,所以回去了,一切如故。
有一天,突然我老闆經濟支持的一個大學(他是那大學一體育組織的副主席,也是那裡畢業的學生)讓我去面試。我讓老闆給寫了份推薦信,拿著這份寫的極好的推薦信,我去面試了,面試完以後,我把那份信給經理看,他先是現在還不需要看,後來我說你還是看看啦,他接下去了。剛坐車回來,那大學就打電話說給我offer了。打開email,offer已經到了,按年薪算一算,一小時差不多25AUD。先接受吧,不管如何說,算是起步了。
在大學裡做了一些日子,隨便扔了幾份簡歷和申請信,一個college把我還很當回事,先是電話面試,然後是出機票/計程車費讓我去莫爾本面試,去面試後又出計程車費讓我去city玩。當時也沒當回事,就當作是玩呀,所以心裡很輕鬆,第二天,他們居然說給我offer了,工資又有漲,當然接受了。哎,說起來,他們真好呀,因為我要從雪梨搬到莫爾本,他們還到機場接我,然後送我到他們給我的 free 住 3 周的 flat 裡。感覺從一個大學然後去一個college裡的待遇真的是不錯呀。
哎,我的朋友馬上都知道這是誰寫的了,知道的話,也不要寫出我的名字呀,手下留情呀。
可能我是幸運的人,但幸運也不是沒有條件的。給大家一點想法吧:
不管你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好它。
不好意思,約好了打電話時間,先打電話了,等會或明天再寫。
祝大家找工順利。一定要頂過來,工作總會有的:)
找工經驗談8
現在澳洲緊缺有經驗的機械,電子,電力的工程師,這行業挺有發展前景的。不過要首先練好英文,因為面試相當重要。英文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平時多說多練就會逐漸進步,但是要練到完全溝通自如,估計十年八年一定少不了。不過作為工程師英文也不需要很好,但至少要能基本聽懂別人的講話和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方案,還有關於電腦,機械,電力電子等工業術語都要了解,軟體儘量從現在開始不要用中文漢化的。
順便說一句,我也是機電工程師,現在雪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
找工經驗談9
我一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英文簡直是爛到極點了,雖然能聽懂一點點,但是說不出來。所以後來我跟以前認識的鬼佬聊天,他們都驚了,說「你什麼時候英文變那麼好了。」我說我還是不會講,他們說已經很好了。
我想問你,如果一個鬼佬在你面前講中文,你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他真笨,不會講嗎?我想大部分都會認為他們好厲害,因為中文很難,他們也會講一點點,甚至你會有一種驚喜地感覺。所以,同理,他們不會認為我們的英文如何如何(只有一小部分人,真得很討厭,他們不是歧視中國人,而是種族歧視),反而如果你能表達你的意思,他們會覺得你很厲害,他們覺得一個不是講英文的人,文化背景有那麼大的差異也可以在澳洲,他們會認為你很厲害很厲害。
我和幾個鬼佬聊過,他們都覺得我很厲害,其中一個是紐西蘭人,她說她當初嫁到澳洲,就算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她也1年以後才適應的。她總說覺得我們這些留學生很厲害。其實很多鬼佬都這麼認為的。只有你自己覺得這是問題。只有中國的外地人在大城市裡講一口不正統的普通話才會被認為是「鄉巴佬」。澳洲不存在這個問題。曾經有一個人還要介紹我去做reception,他覺得我的英文挺好,我說我真得不行,他說你比那些印度人強多了。。。18 塊一小時。但是後來因為我是海外學生,一周不能超過20小時,所以沒辦法。
多給自己一點自信!
找工經驗談10
本人於去年8月畢業10月找到工作。在小公司工作一年後。近期又成功得到SYDNEY 一家跨國公司公司OFFER,將於9月赴SYDNEY履新。
有幾點經驗想與大家分享
1. 寫簡歷經驗
簡歷一定要亮點突出,英文一定要好,時間地點和以前做的工作一定要寫的很清楚.
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正文裡,每段經歷寫一段。
最好以時間和POSITION做一段經歷的開頭提鋼,要BOLD字體並加黑。
然後是一個SKILL列表。 然後, 才是這段的正文。
最後是REFERENCE 列表。
2. 一定要在讀書其間找專業相關的PART-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