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信而看到,因為看到而相信
更多 看到才相信,相信才看
做生意的底層邏輯就是交換,同樣好的關係是需要「物質」和「人情」的維護,交朋友的出發點就只有兩個,商業價值和情緒價值,大家表面上不願意承認,到多數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現在是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先「禮」才有後「利」這才是人生意人的商務交集,也是判斷身邊一個人值不值得交朋友的標準。
在這方面體驗很深,除了每天接觸的人比較多,還有就是因為很多業務都是要有利益掛才能做成,還有就是人情。兩者這佔一樣,大概率就能做成生意。
我最早的一位大客戶,是一位樂清的老闆,貨量很大,新廠開在無錫,主要做氣動元件廠。廠長跟了老闆十幾年,心態很好人也正直,我去談了幾次都沒有談好。
業務號告訴我一個信息,老闆兒子剛從英國留學回來,要了聯繫方式加了好友。有時間我就會請他出來小聚一下,後來因為要開展新的業務,我陪他跑一趟緬甸和寮國,有了交情平常又是溫州話溝通,後面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我也經常和業務員講,大概率能做成的意向客戶,有些錢該花還要花,也不要給我這省錢,一單業務談下什麼都有了。
前段時間,有人噴我,為了寫微博而寫微博,他公司從來就是有單子在送禮,感覺我每天都在胡扯。
這種黑暗小屋的鍵盤俠,我都懶的罵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
因為看到而相信很簡單,難的是因為相信而看到。這也是拉開貧富差距的基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