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的力量源於你的信念,你的局限也源於你的信念。
B、思維能力飛躍的標誌是【使用思維槓桿】,使用思維槓桿就是設計假設。
思維槓桿的效果與金融槓桿的效果是類似的,以有限撬動無限,以已知撬動未知。
先說一個你一定聽過的故事:
一個農民有17隻羊,分給三個兒子。大兒子分1/2、二兒子分1/3、小兒子分1/9,但不能把羊殺死或者賣掉。三個兒子沒法分,就去請教鄰居。聰明的鄰居帶了一隻羊給他們。羊就有18隻了。於是大兒子分1/2,得9隻。二兒子分1/3,得6隻,小兒子分1/9,得2隻。3人共分17隻。剩下一隻,鄰居帶了回去。
解讀故事:難題之所以成為難題,是因為條件不足,或者因為視野過於僵化,總認為只有確認的認知才可以用。沒有看到目標和條件之間的差距。而,真正的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需要去借一些條件,就像故事裡借了鄰居一隻羊。在一般的思維活動中「借羊」就是假設。就像你做一件事,錢不夠,借錢把事辦成。借來的錢加了槓桿,提高了效率也擴大了資產。對應於思維就是拓寬了認知邊界。
下邊講一下「思維槓桿」的基本原理:
1、任何思維活動,都必須依賴一些假設。
2、假設就是那些無法證明正確,但依然相信為真的部分。
3、一般人的假設,往往來源於習慣或壓力。比如「一直以來是這樣的」「各種基本認知」「因為口渴而看到的海市蜃樓」。
4、假設是可以被設計的,設計假設就是構建待證明命題。
5、「假設」就是認知債,即沒有認知但借來用的部分。假設就是「借錢」「花唄」「刷信用卡」。
6、假設具有一定的結構,不像貨幣那樣簡單一個量。
7、「假設」的結構,來源於需求問題。不同的問題需求,假設的結構也不一樣。
需求目標的結構減去現有條件結構就是假設的結構。
8、固定的問題目標,所需的假設結構有無數種。
9、假設的結構沒有優劣之分,但有解決問題的效率高下之分。
思維加槓桿與一般思維活動的區別:
思維加槓桿的效果與金融加槓桿有類似的效果,能夠快速擴大突破認知局限,實現認知飛躍。而一般思維活動,認知源於實踐,就像生產實物產品賺錢積累財富一樣,很慢,且受實踐條件限制會有極大的局限性。
思維的內卷:
不加槓桿的思維註定要內卷,就是「你看到你相信的,你相信你看到的」形成認知鎖死,就是思維內卷。加槓桿的思維是開放的,會有效規避思維的內卷,形成良性互動發展的認知系統。
思維對等原則:
我不是教你偷奸耍滑玩虛的,之所以要思維加槓桿,是因為你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加槓桿發展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知識供給、問題複雜度、需求變化都是以加槓桿的速度發展變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也在進步,但你的進步比不上世界演化的速度,你就是在倒退。你跑不贏世界加槓桿的速度,你就是在倒退。思維加槓桿只是思維對等原則的一個體現。參見《思維對等原則:為什麼要系統思考?》
如何設計假設?
設計假設需要用到系統思考方法。
第一步、問題及問題場景結構化。
第二步、目標及目標場景結構化。
第三步、比對前兩步形成的結構的之間的差異,查缺補漏。二者之間的不同就是假設的雛形。
第四步、反覆比對打磨「假設雛形」,形成幾個常用假設結構。備用。
本文不做具體場景的「假設設計」演練。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加我的系統思考課,針對你的場景演練「假設設計」。
詳情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微信:2900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