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字「健康指南」快速關注
導讀:草莓族多用來形容1981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像草莓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不善於團隊合作,主動性及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
開始投入職場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時往往沒什麼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較高的薪水,就會見異思遷。
微博裡很多年輕人發私信,很多看起來特別要命,不回復就活不成的那種,其實仔細看內容8成都不是特別要緊的事情,例如今天跟愛人吵了一架,或者跟同事有啥小彆扭該咋辦,再或者婆婆或者丈母娘非要催促生孩子,自己又不想生可咋整?
不是說這些不算事,而是這些私信的前綴很多都寫著「速回」,或者「跪求回復」之類的話,甚至還有人說不回我就活不成了什麼的。看著觸目驚心,可是大多不是什麼大事件。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
這與80後年輕人的父母有著太多關聯。80後生人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嬌慣,養得仔細。並且很多父母替代完成過多,造就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曾經還有一個年輕人說,在家我都不用說話,我想什麼我媽都能猜到,只要我往廚房一看,她就立馬把水果端過來;我一仰頭,就會把空調給我打開;我要是坐在書桌前,她就會把我最近看過的書全部拿來.真是舐犢情深,可是,一旦到了職場,沒有人可以像母親那樣照顧你,寵著你,讓著你,自然就會出現種種不適應,並且會感受到更多壓力和不愉快。
因為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與職場差異太大。
可以認為現在的草莓族很大程度上是草莓爸爸和草莓媽媽一手培育出來的,一個個新鮮的大草莓。可是,80後的我們,自身也該找找原因,給我們保護和照顧,就一定要接受嗎?同樣的父母教育出的孿生兄弟性格和成就也有不同,那是因為自身的差異。
其實,嘗試失敗和挫折,未必是件壞事,先苦後甜的道理還是很有深意的。
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在思想上、生活上,以及行動上都充滿健康積極因素的人,你的身體自然會達到一種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