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面上說的是「友誼危機」,實則在說熟人圈感情維繫方式與職業規範間衝突造成的「社交痛點」。
對那些總被網絡流行語拽著跑的人來說,這兩天又有新梗來鑿腦洞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多格漫畫,驟然刷屏很多人的朋友圈:從閨蜜間的「P圖之爭」到媒體人、醫生、銀行員工的「不靠譜下班時間」等,都輕易地將friendship(友誼)變成「翻的ship(小船)」。各行各業網友紛紛將「翻船體」改編成與自身職業相關的版本,一時間讓「友誼小船的段子說火就火」。
網上時有段子出,各領時髦三五天,但火總有火的理由。「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的爆款潛質,就在於其「百搭性」和順口的語感:什麼行業都能用這造句,這也造成了傳播層面的低門檻。因為低門檻,故誰都能藉此磨磨段子肌;而順著該模板衍生的「親情的火苗說滅就滅」「青春的小鳥說飛就飛」等,也頗具「洞次打次」的Rap節奏感。
光這還不夠,「翻船體」引發造句狂歡更重要的原因,是能在職業生活勾畫和「感情的煙花易冷,友誼易碎」之感喟的嫁接中,表達那種抵達共鳴的心聲:很多人明面上說的是「友誼危機」,實則在說熟人圈感情維繫的「人情呈現方式」與職業規範間衝突造成的「社交痛點」。
像媒體人跟朋友「友誼翻船」,不是因忙著採訪、寫稿總無法答應朋友約飯的邀請,就是有朋友要求「你不是做新聞的嗎?幫我把這個料爆出去唄」;醫生跟朋友「友盡」,常是因為被要求「幫掛個專家號」;鐵路員工被朋友拉黑,常是因沒法答應「給買張票」……
很多人在轉「翻船體」時,就內含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態,因為有些友誼的破裂,跟職業間隔膜有關。以往「『小李,聽說你大學學的是攝影?』『是的,老闆。』『那好,去給我朋友圈自拍點個讚』」之類段子,就以「呵呵噠」方式道出了加載在職業區隔上的理解困境;而今,「翻船體」則更直接地呈現了這重隔膜之深:在外界看來,醫生是白衣天使,媒體人是無冕之王,卻不知道,風光之下,這些行業從業者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而轉帖,成了他們訴苦衷、求理解的迂迴表達。
友誼小船說翻就翻,是因為觸到了「社交痛點」之礁。而這樣的痛點我也有,隨便列舉一個:「小明,『友誼小船說翻就翻』是個啥意思」「別讓我釋梗,解釋了就沒意思了」「呵呵」——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當然,友誼小船傾覆,有時還因為利益,如貪官間的分贓糾葛、人事變動上的明爭暗鬥,其所謂「友誼」本就虛弱,鬧出分歧,想不翻都難。
□仲鳴(媒體人)
關於最近的熱點,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針對新京報評論的文章發表評論,也可以針對最近的時事熱點後臺留言。
新京報評論版會擇優刊錄在「微言大義」欄目,一旦被選中即有稿費。
特別提示:詳情請見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欄目,如被選用,請在後臺回覆你的「 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謝謝。
| 歡迎調戲評論君(微信ID:xjb-pl) 長按識別二維碼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