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公司領導提建議,站位一定要準。
我們現在都喜歡講格局,做事情要看的足夠遠,站的足夠高。
比如,一個項目在做之前,要設想一下老闆的側重點在哪裡,部門主管的做事思路是什麼?
這些都無可厚非。
但是,總是以評價者的眼光看公司其他部門的管理制度,其他同事的做事方式,也叫有格局嗎?
前幾年,一則報導,有個名校的畢業生入職華為一個月,就給任正非寫了萬言書,大談發展戰略。
任正非看後批示:此人如果沒有精神問題,建議辭退。
當時,作為吃瓜群主,都為這位大學生叫冤,人家明明是關心公司發展,站在公司老總的高度在看問題啊,看到公司不合理之處、管理漏洞,給公司提建議難道不對嗎?
還真不一定對!
一個人對自己單位,甚至和自己無關的單位指手畫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沒有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時候,關心那些與自己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並不叫格局高,而是吃瓜群眾的八卦心態,只不過是呈口舌之快,抱怨吐槽。
各司其職,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才是真的對企業好。
這種不靠譜的評論和建議,只會浪費領導時間。
如果大家都用這種方式關心企業,那麼領導一年能收一萬封這樣的建議,工作都不用幹了。
生活也是如此。
幾個夥計吃飯的時候,大談國家經濟政策,國際局勢,是因為真的特別關心國家大事嗎?
沒事就吐槽人家財務制度的不合理,採購合同的繁瑣流程,是真的愛崗敬業嗎?
都只是閒聊八卦而已。
站在評論者的角度,誰都可以指出別人的一百個不是。
一個員工要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主要有兩點:
當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矛盾時,知道該如何平衡矛盾,比如,公司近期項目進入關鍵節點,犧牲休息時間,進入戰備狀態,加班加點攻克難關。
把自己的工作當成對自己的歷練,而不是應付上面交代的任務。
同樣,跟領導提建議,要把握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基層員工,不要提公司的戰略發展,人微言輕,「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領導會認為你好高騖遠。
第二,不要事後諸葛,把提建議變成吐槽抱怨。
比如,吳總,您當時就不應該批准這個項目上線,根本就不具備條件,現在問題這麼多,只能推倒重來。
典型的時候諸葛,千萬不要說,即便你說的都對。
提建議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措辭,讓上級心情不爽,溝通就不可能順利,嚴重的還容易讓領導對自己產生偏見。
第三,結合工作,分析利弊
首先,一定要基於自己的工作進行提建議,那怕是非常小的事情,自己最有發言權,也能說的更具體全面,以小見大。
不要直接去評論領導的決策或者做法,而是以反應問題的方式、分析利弊,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給領導提建議,是高風險事件,儘量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