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說:在設立長期目標的時候,我有意將自己的能力設定在超出現有水平的某一點上。換句話說,我選擇自己現有能力達不到的目標,選定未來的某一時點達成這個目標。
為了到時實現目標,領導人必須有計劃地提高自己及其團隊的能力,提高到設定的目標所需要的水平之上。
誰都可以根據自己現在的能力,判斷當前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但是,光這樣不足以向新事物發起挑戰。只有做出努力,使現時點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在將來某個時點一定實現,才能產生出驚人的成果。
想要向有價值的事物發動挑戰的人,必須能夠看到自己能力的現有水平及其未來水平兩個方面。
能力有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稻盛先生這個說法很獨特。認真想想,事情確實如此。將自己過去某時點的能力,同自己現時點的能力作比較,再想一想自己曾做出了怎樣的努力,那麼就會明白:從現時起,應該如何努力,才能在未來某個時點,達到必要的能力水準。
用將來時看能力,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會提高,相信上帝在創造人類時就讓人類在各方面能不斷進步。缺乏這個信念,拘泥於用現有能力作判斷,是一種主觀武斷。
稻盛先生創業初期從客戶處拿到的新訂單,全是當時的技術能力做不到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比如半年,提高了能力就一定能做到,他抱著信念向客戶做出保證。
但在期限內能否解決,並不能正確預測,這種風險逼迫自己的團隊拼命努力。結果不但兌現了承諾,拿到了訂單,又提高了技術,而且從中悟得了「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個重要的道理。
學生通過每天的學習,不斷增加知識,提高能力。我們通過每天的工作,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能力。但這種一般性的學習和工作,因為缺乏特別的緊迫性,所以能力的提高往往慢且小。稻盛先生設立高目標,並限時達成,不給退路,迫使自己和部下快速而且大幅提高能力。這就是稻盛先生與我們的不同之處。
本文摘自 曹岫雲著《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若需轉載,請在帳號後臺留言獲取權限
編輯|小方 審校|相松
點擊【閱讀原文】 · 走近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