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一企業被員工舉報超時加班!勞動部門調查後認定「不違法」,只因…

2021-02-24 甬工惠

案情簡介:某大型服裝生產企業於1月29日接到政府通知,要求立即組織生產加工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以解決當前防護物資嚴重供應不足的矛盾。該企業立即召回475名職工,從2月1日起加班加點生產口罩等防護用品。

3月10日,職工向勞動監察部門匿名舉報了該企業2月份嚴重超時加班的違法行為,要求查處糾正。

處理結果:勞動監察部門經調查發現,該企業2月份共安排475名職工突擊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等物資,工作時間在208小時至220小時不等。

勞動監察部門會同工會組織召開了職工座談會,講解了相關法律法規和疫情期間政府發布緊急政策措施。同時該企業也表示,將按規定支付相應的加班工資、採取輪休調休等措施,確保職工身心健康。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8號)也規定,對承擔政府疫情防控保障任務需要緊急加班的企業,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勞動安全的前提下,指導企業與工會和職工協商,可適當延長工作時間應對緊急生產任務,依法不受延長工作時間的限制。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屬於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

據此,用人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可突破加班時長的限制,且員工必須服從。同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1號)規定,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職工,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安排補休,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應按照有關政策保障落實。

因此,對於延長的春節假期,企業必須遵守,對企業具有強制性;因工作需要而上班的職工,企業應安排職工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則應按照200%的日工資標準向職工支付加班工資。

相關焦點

  • 富士康再爆未成年實習生超時工作,鴻海又展開調查
    為止血,鴻海集團在9日上午隨即發出聲明,強調針對集團在衡陽的廠區實習生聘用一事,鴻海集團相關單位已和客戶聯手展開調查,當地廠區違規情形已立即改正。同時開除失職的廠長及人力主管,相關主管從嚴懲處、決不寬貸,並再次重申,會貫徹執行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規範。
  • 超時加班,如何維權?
    7月13日,什邡市一企業職工鍾先生來電稱,他系企業的門衛,每天上班20多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面對單位安排的超時加班,他該如何維權?  針對鍾先生的問題,記者諮詢了四川蜀輝律師事務所律師程積焱,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 別把超時加班美化為「拼搏和敬業」!
    辛勤勞動不等於無所顧忌的加班和漫無邊際的任務指標;「為幸福而奮鬥」也不應當成為企業逾越法律紅線、忽視員工健康權休息權的代名詞。由此引發的「996」加班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許多被證實採用「996」工作制的公司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有新興網際網路公司,也不乏躋身世界500強的大型企業。所謂「996」工作制,即每天從早9點工作到晚9點,每周工作6天。以此測算,每周工作時間達到了72 小時。而這一制度是違法的。
  • 【法律法規】餐飲企業勞動用工常見法律風險管控
    一般來講,我們在法國的餐飲企業都有基本的法律常識,知道不能僱傭黑工,或者必須報工。但是,由於法國健全的社會保護體系,用人的成本其實是相當高的。 例如,以法國目前的月基本工資標準SMIC 為例,2018 年度的月基本工資標準是毛工資1498.47 € , 在扣除各項社保分攤金後的淨工資為1188 €。
  • 【工時與休假38】員工是否可以拒絕公司的加班安排?
    勞動法規定的,公司安排員工加班需要事先與員工協商,但是,並不等同於「公司與員工協商一致的,公司才可安排加班」;「協商」與「協商一致」有明顯區別,「協商」是程序性要求,「協商一致」是協商的結果必須是雙方達成一致。即從法律規定來看,公司安排員工加班,不需要事先取得員工的同意。
  • 自願超時加班的協議,無效!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 能否僅憑社會保險認定存在勞動關係 | HR律師
    後,竇某向天津市東麗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71750元。2020年8月5日,該委裁決公司向竇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71750元。公司不服,向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法院(下稱「一審法院」)提起訴訟。後雙方又訴爭至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下稱「二審法院」)。
  • 工作超時,但是你會發現很少有員工維權投訴上告,這是為什麼?
    再看國家法律對於加班的限制。加班需要經過工會和勞動者雙重協商的程序,如果工會和勞動者不同意,那麼企業沒有權利要求勞動者加班。這規定在《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同時,加班的時長有明確限制。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特殊情況下需要延長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 廣告巨頭日本電通公司因讓員工過度加班被罰
    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因常態讓自家員工超時加班、去年甚至導致員工壓力過大自殺身亡,最近正式被日本法院裁定違反勞動基準法,罰款50萬日圓(約合4.4
  • 企業這樣發工資,違法!|聚法案例
    有時候,有些企業會在這上面鑽空子。小編總結了幾個企業違法發放工資的方式,大家要警惕!(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則刪)一些用人單位不通過企業公帳發放工資,而是通過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財務人員的個人帳戶發放工資,以這種方式來規避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進而逃避責任。
  • 怎樣去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舉報?
    下列情形舉報不予受理:(1) 舉報投訴的違法行為已終了2年以上的。(2) 舉報人舉報的事項屬於勞動爭議的。例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經濟補償金、賠償金髮生爭議的事項。投訴或舉報流程:1. 勞動監察部門在接到勞動者的投訴後,必須在5天以內決定是否立案受理,如果不受理,必須在5天內書面通知投訴人;2. 受理的投訴最多在兩個月內結案;3.
  • 企業遣散員工的程序條件如何認定 仲裁案例
    提前解散的程序條件又該如何認定呢?往下翻↓↓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企業決定提前解散,是否應與職工平等協商安置方案?
  • 員工涉嫌違法,公司可否開除?
    今天開個法律小講堂:【案例簡介】王某於2006年6月進入某公司,籤訂兩次勞動合同後,同鄉們看到車訊後,紛紛找王某預付定金。隨後,公司發現了這則返鄉車訊。經詢問,王某承認他沒有聯繫所謂的長途客運集團,而是私下裡找了沒有長途營運資格的個體戶,並向大家隱瞞了比返鄉車訊上更低廉的實際包車價格,從中賺取差價,至被發現時已從中獲利上千元。公司隨即要求王某退還定金,並將其送交當地公安局處理。公安局經調查,認為王某已經退錢,影響不大,未對王某做出任何處罰決定。
  • 企業交社保個人查詢系統怎麼用?
    也就是說,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是勞動法強制規定的,任何單位如果不為員工繳納都是違法行為。繳納時間從員工入職當月起(如果員工是15號前則當月開始,如果是15號以後,則從次月開始)。  單位不為員工買社保,而且還要求員工自行購買是嚴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可以到當地勞動部門舉報,並申請仲裁,可以要求企業補繳之前的社保,並獲得經濟補償。
  • 【案例解析】用人單位以手機GPS定位考勤認定員工曠工,解除員工是否屬於違法解除?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用人單位以手機GPS定位考勤認定員工曠工,解除員工是否屬於違法解除?庭審過程中,食品公司為證明自己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出具了圖搜天下定位服務協議書、GPS手機定位管理規定及張貼照片、手機定位系統記錄作為證據。
  • 繞過工會「炒人」 企業被判程序違法賠償11萬
    近日,筆者從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獲悉,一企業以曠工為由解聘提供虛假病假條員工
  • 父親生病去世,員工請假,公司有何理由不批?
    2020年1月6日,陸雲生因父親生病向其主管提交請假單後回老家,請假時間為2020年1月6日至1月13日(共8天)。陸雲生因其父病危於1月6日早上提交了事假申請,已履行完畢請假手續,公司的主管和小區物業經理已在請假單申請上簽字,但遲至當日下午才將陸雲生的請假申請提交集團公司審批,並於次日才告知陸雲生請假未獲批准,故陸雲生1月6日的缺勤行為,系因公司未及時行使審批權所致,不應認定為無故曠工。
  • 員工離職把自己有關項目資料刪除, 拷貝留底, 隔天接到領導電話蒙了
    ,可是如果員工離職後,把自己的項目資料全部刪除,你作為領導會怎麼做?,遇到這種情況,員工難道不涉及違法嗎?而且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話就屬於違法,但是也要想想員工為什麼要這樣做,對自己會有什麼好處。對此網友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說:首先這位員工這樣做從法律層面是不對,但是如果這位員工是因為和公司關於離職金錢相關的事情沒有談妥才這樣做,我是理解他這樣做法的,員工本身對於企業來講是弱勢群體,有人會說勞動部門舉報之類的話,我只能說你是沒有經歷過薪資問題與公司走勞動仲裁的事情。
  • 回家過年不帶電腦被開除,這麼任性?
    2019年春節前,上海一家諮詢公司員工小張,拒絕了公司提出的春節假期帶電腦回家工作的要求,結果被公司開除。經勞動仲裁,小張獲賠19.4萬,公司不服,將小張告上了法庭。近日,這起案件有了結果,法院認定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違法,應支付小張賠償金19.4萬元。
  • 員工下班後猝死(非工傷),公司被判賠46萬:司法在填補工傷漏洞
    今日網上的一則案例,引發法律人的熱議:廣東汕尾一員工在宿舍猝死,公司被判承擔40%責任,賠償46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