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秋小葉~
好久沒聊 PPT 圖表的設計製作啦,今天一口氣給你們帶來了優卡老師的 10 條乾貨!
相信你們看完後,對 PPT 圖表設計,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作者:優卡卡
來源:優卡說(ID:youkaSay)
圖表是用來呈現數據佔比分布、變化趨勢等的可視化呈現方式。
在 PPT 裡,圖表也經常被使用。
但是,職場中很多人的 PPT 圖表卻弄得花裡胡哨。
自以為做的是可視化,殊不知已經歪曲了圖表數據的真實。
我很少寫關於 PPT 裡圖表的設計與應用,因為自己沒有系統學過,不想誤人子弟。
不過,最近找到了一份資料,是關於數據可視化的。
經過自己的學習與消化後,我從中提煉出了 10 個圖表製作的注意點。
在此與你分享。
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主題的數據,才適合做成圖表。
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適合做成圖表來展示。
用一句話能講清楚的數據,才有辦法用一張圖表清楚呈現。
例如,杭州市 2019 年失業率。
例如,中國主要省份 2018 年出生率。
例如,2018 年網際網路公司程式設計師平均加班時間。
PPT 是在說一個故事,說故事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
說故事的工具要有助於講好故事才有用, 而非為了使用某種工具而硬用。
如果圖表對解釋事情沒幫助,就拿掉它。
找到數據後,不要著急做圖表,而是確認數據是否為最新的。
著急製作成 PPT,是很多職場人的通病。
但,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種情況,你手上的數據其實不是最新版。
無論是從網上搜集的,還是公司其他部門提供的,請確保數據是最新的,然後再製作成圖表。
用關鍵詞去搜尋引擎中,再次檢索。
向其他部門再次確認,數據的最新版本。
考慮圖表的呈現場所與媒介。
是網絡傳播,還是手機閱讀,還是投影演示?
圖表的呈現場所與媒介不同,或多或少是有區別的。
字號的選擇,顏色的搭配,每一個小細節,都會影響圖表的呈現效果。
如果有條件,最好去實地測試一下,然後修改調整圖表。
多選擇幾種不同形式的圖表,來確定最合適的圖表呈現形式。
圖表的類型很多:柱狀圖、氣泡圖、雷達圖、餅圖……
不同的圖表有不同的應用場景。
如果你已經都明確知道,那最好不過了~
但假如你不知道,不妨多試幾個吧?
相同的數據,做成不同類型的圖表。
對比一下,你就能夠知道,哪種類型才是最合適的。
要標明圖表數據的來源,增加可信度。
在圖表做完後,請在頁面的底部標註數據的來源地址。
此操作,能夠增加可信度,提高大家對你專業能力的認可。
精簡圖表數據單位。
有時,需要處理的數據的數值非常大。
在閱讀理解上會存在障礙,因為要在 1 秒鐘內數清楚有多少個 0,是不容易的。
但如果把圖表數據單位精簡一下,能幫助讀者快速閱讀。
用精簡文字輔助補充說明。
必要的時候,可以用精簡的文字:
有效使用文字注釋,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率地理解數據背後的故事。
對比色,突出重點數據。
如果只給你以下這份圖表,你一定想不出,它到底想表達什麼。
倘若換成以下這份圖表,我想你一眼就能看明白吧?
是要突出「高雄市」的數據,對吧?
這就是對比色的好處。
用對比色強調自己想要強調的部分。
另外,可以考慮下色盲人士的需求。
比如,下圖中,左側是正常人看到的畫面,右側是紅綠色盲看到的。
所以,儘量選擇差異大的顏色。
圖表慣用設計方案,記錄成規範。
如果你經常要製作圖表,那麼,為了提高製作效率,最好將常用的圖表設計方案,記錄成規範。
用的是哪一組固定的配色方案,先用什麼顏色,後用什麼顏色。
用的是什麼字體,字號大小等等。
把日常工作標準化,簡化流程,規範操作,工作效率自然提升了。
保留圖表源文件,以防後期修改調整,或做成模板方便套用。
每次做完圖表後,保留源文件,是一個好習慣。
假如,之後需要修改,你只需要調用源文件,簡單修改就可以,而不用再次重做。
此外,圖表是有共性的。
比如,所有的條形圖的樣式都是一樣的,只是數據的值不一樣。
那麼,圖表的源文件是不是也可以製作成模板?
就像 PPT 模板一樣,方便套用。
以上,就是我從這份數據可視化資料中,提煉出的最有價值的 10 個注意點。
關於 PPT 圖表設計,你們還有什麼想了解的、私藏的小技巧呢?
期待你的留言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