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社會需要自由主義

2021-03-01 量子管理模式

 

人類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大部分人需要什麼,人類社會就需要什麼,事實不是以某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未來的社會需要自由主義,這是社會文明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標誌。

每次談到企業管理的時候,我都會問臺下的學生:你喜歡被別人管嗎?

絕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喜歡!

你喜歡被考核嗎?

學生習慣左右看一看現場的領導們,羞澀地回答:喜歡。

然後我再追問:真的喜歡被領導考核嗎?

最後的答案出奇的一致:說心裡話,真的不喜歡被考核!

為什麼呢?自由!人類崇尚自由!

人類天性就是喜歡自由自在,沒有人喜歡:被束縛、被禁錮、被控制、被懷疑……

有什麼比獲得真正的自由更加幸福呢?身心自由,身心幸福。

自由不是用專制換來的,自己的自由並不是扼殺別人的自由換來的。

如果整個地球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我們的行動就會獲得高度的自由。

如果整個國家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我們的言論就會擁有平等的自由。

如果整個社會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我們的思想就會回歸本來的自由。

要獨立,才有自由;要自由,才有獨立。

獨立的國家才有獨立的主權;獨立的個人才有獨立的人格。

二十一世紀,社會高度發展,個人高度獨立,思想高度自由,他們才是真正的人類。

需要管理才去工作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真正意義上的人是不需要被人管理的。

每個人都有工作的需要,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要,每個人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自由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未來社會的需要,因為真正的人類都需要自由。

很多企業在做經營戰略的時候,不是做大做強,就是做強做大,很少企業會做超越自己的價值主張戰略。企業的價值是什麼?是創造,創造人類沒有的事物,那就需要自由。

企業需要自由思想,企業需要自由行動,企業需要自由主義。企業真的做得越大越好嗎?不見得。北大方正和海航的自我毀滅,可能都是一種獨裁專制的管理結果。

人與人之間,都是因為被需要才有價值。越是被需要,就越是有價值。

過去的企業,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企業,都是因為企業主對員工剩餘價值的剝削,才會有不斷的擴大再生產,才會有強大的企業規模,這樣的企業我們希望它繼續存在嗎?

如果不是為了生存,如果不是因為手上沒有掌握生產資料,誰願意打工?誰願意被剝削?誰願意被管理?誰願意被羞辱?誰願意一輩子不出頭?誰都想自由,誰都想生命自由,誰都想財務自由,誰都想平等自由,誰都想言論自由,誰都想靈魂自由,這是人類的本性。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人們越來越聰明了,活得越來越明白了,越來越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了。所以,未來的社會一定會越來越多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以工作室出現的小微企業。他們崇尚自由,他們追求自由,他們享受自由;他們追求生命的價值,他們追求靈魂的價值,他們追求共生的價值。社會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人類進化自然也不一樣。

人類活著需要物質的支撐,人類不是為了物質而活著,人類一定為了幸福而活著。

企業不一定要很大、很強、很久,卻一定要幸福。規模小一點沒有關係,人數少一點也沒有關係。只要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只要是一起追求夢想的夥伴,只要是擁有自由的團隊。再怎麼樣,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企業,小微企業又何妨?這是最幸福的團隊。

時間如果能推進到二十二世紀,大企業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少,甚至只剩下國家構建的各種各樣的平臺。小微企業一定會成為社會發展的主體,自由的空氣一定會更新鮮。

因為,未來的社會需要自由主義,未來的人類喜歡自由主義,合作一定大於控制。

獨立自主

和平共處

自由平等

光明正大

相關焦點

  • 教育局統計:未來5年,社會最缺的4種人才,就算專科生也很吃香
    同時也有一些新興專業隨著社會的發展興起,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星星。如果能抓住每一個專業的發展時期,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與紅利,所謂站在風口上,並且能夠抓住風口的人才是最大的獲利者。就拿房地產行業舉例,最開始做房地產的那批人,如今早已經發家致富,隨著炒房熱的興起,房地產行業也逐漸變成泡沫行業。所以無論是我們創業還是選專業選學校,都需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這樣才能讓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更順利。
  • 淺談中國社會未來職業發展趨勢
    並非中國人不需要這些職業,而是因為在經濟發達之前,人都在優先滿足生存需求,對於生活享受方面並沒有很高的追求,吃飯都不包的時候,是不會在乎到底是吃泰國香米還是東北大米。我們大多數人小時候家裡都很窮,穿衣服也並不挑,只要湊合就好了,現在難以想像這樣的情況。
  • 【給社會新鮮人的建議】1
    每年七、八月間,總有許多的畢業生,投入社會的工作行列裡,幾近十萬的青年學子,都號稱為「社會新鮮人」。這一群社會新鮮人,當初在校的學費、生活,都由父母供應,學業方面,都由師長給予教導,無憂無慮,天之驕子,享受國家和社會的資源。但一到畢業,就要自食其力,在各種工作的門口徘徊,甚至於要面對職業的風雲險惡,也就沒有往日的愜意了。
  • 未來年表——筆記本時間管理3
    昨天有朋友問我,是不是要把夢想清單裡的東西全部放進人生金字塔裡
  • 未來的你回憶起現在,是否會心一笑?
    他們請來在社會中各行各業可以指點江山的大佬們對匿名簡歷做評價,在這個真實受訪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值得引起社會和大眾思考的問題。▼   這個視頻一出來,就火了。   「Be a giver」這場運動旨在呼籲社會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一紙之上。不然,我們有可能就會扼殺掉下一個「李安」和「吳春寶」。不過,現在我們試著換一個角度,把焦點落在李安和吳春寶身上來看看這件事。
  • M型人生和M型社會
    人類未來會怎樣?會是在和平的主題下共同發展,還是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一種可怕的現象是,富的國家由於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治理和教育科技水平,變得越來越富;而貧窮的國家則因為資源短缺導致社會治理困境加劇,結果越來越窮。這樣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國家間也拉開距離,成為一種M型的世界。生活在貧窮國家裡面的貧窮階層,面臨著養兒育女的中年困境,該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一、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 人力資源管理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對於組織來說,組織的發展不僅僅只考慮企業自身,還需要考慮重新定義整個組織怎樣算成功,什麼是組織應具備的使命?包括更加靈活、彈性、積極地社會影響力。對整個人力資源隊伍來說,應涉及到如何更加多樣化、彈性化以及包容,對整個隊伍的幸福作出承諾,這個幸福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財務的等等。對於個人來說,個人層面也要成長,也要被賦能,希望被關心、被關愛、被連接。
  • 基於未來的評價標準
    有沒有信仰是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對待信仰的根本態度往往決定了個人的品格,這是權力和財富之外的評價標準,對於未來而言,這也許是更加重要的標準。
  • 給社會新鮮人的五條建議
    把握好中間的度,會讓你更好地取得同事的喜愛與尊重哦!剛進入職場,即使是很細小的事情可能也會有值得你去學習的地方。同時,學校並不是學習的終點,在進入畢馬威後,你需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學習的心。萬丈高樓平地起,即使是摩天大樓也需要慢慢一層一層往上建設哦!
  • 洞悉未來消費者, Wavemaker發布2030年中國女性報告
    2030年女性的娛樂:兼顧個人興趣與社會公益新的使命感,會引導女性花費時間和金錢的方式。社會地位的標準會由表象(如財富、在社交媒體的名望等)轉向複雜的無形資產(如教育程度、幸福、鑑賞力等),並且會更進一步根據個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來界定。
  • 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思考
    最近思考的很多的一件事就是未來的職業規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5年,逐漸感到了平臺期的出現,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在工作中成長的速度相對前幾年變慢了一些,就像昨天在文章裡說的,成長曲線的速率隨著時間開始變緩。而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階段逐漸向下一個時期邁進,將會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也意味著需要更強的能力支撐和財富支撐。所以就在思考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
  • 踽創前行Day 3|創啟未來
    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我們還向張女士提出了關於創業項目未來發展的問題,她告訴我們:一個創業者,不需要擔心未來自己的企業能力有問題,其實運氣更重要,培養自己的好運,就要讓更多人知道你是誰,你在做什麼,你需要什麼幫助,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更多的人,將企業引入社會。這便是對我們的創業之路的啟迪。
  • 新聞工作者如何看待新聞業的未來?|全球調查
    對於新聞行業長遠未來(10-20年)的思考:頗多擔憂研究發現,很少有新聞機構工作者會去思考新聞業和記者更長遠的未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將近11%的受訪者表示會每天去思考這件事情。53%的受訪者都承認他們很少會去思考新聞業接下來的10-20年的情況。同時研究發現,年齡在30歲及以下的員工更有可能至少每月一次去思考新聞業更長遠的未來。
  • 洞察先機就是洞察未來
    喜歡看科幻影視劇的朋友們一定十分羨慕那些可以預知未來的人,就像《權利的遊戲》裡面的三眼烏鴉一樣,洞察先機並且能預知未來。可惜我們每個人都是凡人,不能完全的預知未來,但是或許我們可以洞察到一點點先機。 現在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正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就是世界處在萬般的變化之中。
  • 大學生在餐廳打工,對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幫助?
    對於家庭條件特別好或一般條件家庭的孩子們,去餐廳打工能直接了解真實社會的情況,各種人情事故、賺錢的不容易、餐廳的黑暗做法等等,比如不同崗位也分級別的,並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會給你。什麼樣的奇葩人士都能遇到、並不是努力就能賺到錢、餐廳中哪些菜不要點,也不要吃。
  • 未來最吃香的八大職業,你選對了嗎?
    而隨著社會法律體系的完善,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通過法律途徑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所以,律師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預計到2020年律師人數將達到300萬,會成為未來最有前途的職業。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00萬個專業的健康管理師,而目前我國專業健康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只有10萬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