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問我,是不是要把夢想清單裡的東西全部放進人生金字塔裡,這個是不可能放的完的啦,人生金字塔關注的是一年時間裡你能夠做完的事情,而夢想清單寫的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斷帶,我們需要另一頁筆記來填補——未來年表。
未來年表這個工具也是來自於《記事本圓夢筆記》一書,它相當於一個15年版的人生金字塔,這張表同樣具備了金字塔中的元素,第一階是你的身體、心智、精神目標,因為有15年的時間,你可以逐步地填寫自己個人的成長。
比如在身體層面我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小目標,希望自己能夠完成一口氣做500個伏地挺身的目標,今年我現在只能做50個,於是我就簡單設計了一下自己的目標進度為:
37歲——200個
38歲——300個
39歲——400個
40歲——500個
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許多人會害怕說,這樣子搞計劃會不會是一種強迫的惡習,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混淆了他律與自律,體制或者叫公司系統管理我們時,那是一種非人的東西在約束我們,確實是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而且漸漸對於任何約束都形成了反感。
而我們自己管理自己時,就要小心地問自己,這個目標真的是我要的嗎,還只是社會對我們的壓力,比如說事業有成、財務自由這種目標,裡面一定包含了社會的壓力。獲取金錢來保證生活質量這是我們必須的,但如果你的目標永遠只是更多的錢,這就要問問自己,到底我一年需要多少錢就夠了。
未來年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欄目,就是家人與環境,當你把父母和孩子的年齡填寫進去時,你就會感覺到時間的力量,我今年37歲,就算再過10年,我47歲,其實我是不太感覺到時間的變化的,人在30-50歲這個階段,會覺得人生好象停滯了一樣。但是這10年,如果填上父母和孩子的年齡就完全不同了,我的父母將從60多變成70歲,我的孩子將從6歲變成16歲,一下子就感覺到了時光的飛速流逝,真正地感覺到了什麼叫時不我待
未來年表的好處是,夢想清單中的事件可以按年份相對應地往裡填,一些太驚險刺激的活動比如爬個珠穆朗瑪峰之類的儘量還是在年輕一點的時間完成,一些需要長年投入的,比如我要成為榮格分析心理師,我就能慢慢規劃15年的時間耐心等待自己的成熟。同時我還在投入工作事業的同時,又會兼顧到了家庭、朋友、社會等等層面。
最後,還有朋友會擔心一個問題:
我計劃了半天,沒有實現怎麼辦。
人生總是充滿了無常,我們的計劃經常落空,實際上最有用的東西不是已經落在紙面的計劃,而是計劃的這個過程,讓我們能夠藉助這個工具去暢想未來,對未來的想像力同樣是一種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專注於時間管理和尋找目標的工具與技術
公眾號「clock-compass」
舊文請看博客:「順流」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huck10000
本公眾號內容全部為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請註明作者及本公眾號的信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