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日本旅遊的朋友都會說日本的天空有多藍,日本的空氣有多清新,日本的道路有多乾淨,日本的服務友有多周到等等讚美之詞,其實這些都跟日本國民的生活習俗,受到的教育傳統分不開,追求一個「道」字。不管是家庭關係也好,社會關係也好都把這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當然日本的企業文化也其中。
日本企業就像在吃大鍋飯,平均主義,一個新進公司的白領職員比集團總裁的工資差距最多不會超過10倍。你的上級和你的工資差距就更小了,但層級關係特別明顯,就算你的年齡比上級大上很多,你跟他的關係有多鐵,也必須在他面前低頭哈腰,卑躬屈膝的被使喚。奇怪的是除了使喚你之外就再無別的特權,哪怕是他被你揍了,你的上級也無權解僱你。
工作做的好與壞最多涉及到是你遙遠的升職前景問題,壓力大、勾心鬥角,這個是不分國界的,在日本企業中也普偏存在。和國內朋友聊天吐槽各自職場的時候會發現,同樣的勾心鬥角,中國人可能更直接,擺在明面上。但是日本人更委婉含蓄,棉裡帶針。如果你是外國人剛入日本職場不久,由於語言不佔優勢,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容易吃虧。在日本企業的白領工作壓力大,最後導致輕生的事件逐年在增加,甚至成了社會問題。低效率加班,這個應該是日本企業特有的了。即使你的工作做完了,因為上司和周圍同事都還在,所以你也無法按時下班的情況存在,有在日企上過班的朋友認真的告訴我如果你不想加班的話那只有等著被炒魷魚了,並且在日企加班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加班費的,這也一直是日本企業文化之一。近年一些年輕企業帶頭改革這種作風,但是大環境依然如此。
日本人對工作態度的一絲不苟,這在世界上也所被公認的,但同時也經常會被詬病,說不好聽就是死腦筋。尤其是工作中交流的時候那些在我們國人看來沒有必要的套路太多,很多簡單的事情沒辦法做到乾淨利落。為了開會而開會,一個小小的決策需要每位領導逐層蓋章審核,效率有時低到令人髮指。怎麼說呢,細節繁瑣確實要比國內突出一些,這個是日本的國民性導致的。作為消費者我們經常感嘆日本服務周到細緻,但是當你作為服務提供者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為什麼要這麼吹毛求疵了。
日本是個自律相當高的社會體系,人與人之間互不幹擾,當孩子長大成人後有了各自的家庭就算與父母親戚之間也少有往來。國內的企業經常會有團建活動,感覺氣氛很歡快,可以聊生活聊八卦,就算是出差大家也會訂同一個酒店,雖然公司不是家,但同事之間卻可以感覺到像家人一樣親切。然而在日本企業就完全不一樣了,除了項目結束後會舉辦慶功會,關係好的會私下一起喝個小酒,其他基本就沒有同事之間的走動了。團隊層面基本也是不會一起行動,出差時也不會結伴一起。
這就是日本企業,它即不是天堂,也並非地獄。正所謂世上並無適合你的企業,只有你適不適合的工作。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